 艾宾浩斯,出生于德国波恩附近,先在波恩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后进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187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67年,艾宾浩斯在巴黎一家书摊上买了一本旧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这一偶然的事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不久也影响了新心理科学。艾宾浩斯在没有专业指导,也没有进行研究的专门设备和实验室。通过5年的时间,用自己做被试,独自进行实验,完成了一系列有控制的研究。 艾宾浩斯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对记忆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即用实验方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过程,如学习、记忆、思维等。除此之外艾宾浩斯发现了艾宾浩斯错觉,这一发现便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艾宾浩斯错觉是一种对实际大小知觉上的错视。在最著名的错觉图中,两个完全相同大小的圆放置在一张图上,其中一个被较大的圆围绕,另一个被较小的圆围绕;被大圆围绕的圆看起来会比被小圆围绕的圆还要小。本文Psy大师兄希望通过梳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让大家对考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希望进入二轮复习的学弟学妹,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原理,科学的复习回顾知识点。研究过程:机械学习无意义音节直到能背诵所有项目,然后他强迫自己学习很多其他音节序列来分心,而不去复述最初的音节序列。一段时间后,艾宾浩斯通过考察重学最初的音节序列需要的学习遍数来测量他的记忆。如果他重学需要的遍数比最初学习需要的遍数要少,那么从最初的学习中信息得到了保存。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彭版《普通心理学》内容)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 先慢后快 B. 匀速加快 C. 先快后慢 D. 匀速减慢 参考答案:C 2. 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 200% B. 150% C. 100% D. 50% 参考答案:B 3.最早对遗忘进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赫尔巴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C 4.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记忆的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13年312心理学综合) 从时间安排方面讲,复习与自测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复习与自测可以结合进行,对学过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先自测一下,对于不会的,或记的不牢的再进行重点复习。
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比如前两天我们梳理的社会心理学框架,大家可以通过框架的关键词和要点来自测知识点是否掌握。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绝不拖欠。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很幸福的,因为不考数学,但是我们的任务也很重,因为记忆的内容很多。如何进行测验呢? 推荐以下两种方法: ①背诵:通过背诵,最能反馈自己是否掌握,当然,在背书的时候,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建议大声的去背诵,背诵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肌肉加强记忆的。 
②默写:单纯的靠背,总会疲倦,不如坐下来写一写。毕竟考试的时候,我们考的不是背诵,而是能否写到卷面上。通过模默写,一方面可以达到测验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练练字,尤其是对于写字毛毛虫的学弟学妹。  PS:师兄当时准备考研,那真的入魔,尤其是进入二轮复习的时候,会每天把知识点框架快速过一遍(30分钟左右),然后重点对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精细加工背诵(每天30分钟-50分钟左右),然后把今天学到的新内容及时强化(即使上厕所,在这一段路上,我也在回顾啊),真的是疯如魔!
距离考研还剩下150天! 师兄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做了一个150天的复习计划表,如果你需要,请后台索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