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疫止于野|三年前,他们避疫情进了山

 遇见三山 2022-05-17 发布于浙江

寻一座山,搭一间屋,养几条狗,挖一池塘,养几尾鱼,一栏猪,种几畦菜,一片桃林,走地鸡,咩咩羊,枇杷树下,赏樱桃花,晒木耳,扯一把紫苏,拌一盘鲜莴笋,看狗狗打架,眯上眼睛,沐浴阳光,这样的养老生活,没想到是疫情给的。

三年前,武汉因为疫情封城,紧邻武汉的岳阳自然如临大敌,也几乎处于封闭状态,有一家人为了躲避疫情,也因为父亲动了两次手术,需要休养,孝顺的女儿在郊区租了60亩地,租期30年,儿子们出钱装了水电设施,30年租期,让劳作一生的六旬父母搬进山里去住......

三年后,老人把这里变成了花果山和动物园,父亲每周开车进城,送新鲜的果蔬给儿女,儿孙们周末假期来山里休闲度假陪老人,母亲勤劳开朗,而且减肥成功,体重从140斤下降到120斤,如今走起路来身轻如燕,我们几个跟在后面自愧不如。

昨天上完课,小伙伴问我想去哪里玩,我说枇杷快熟了吧?走,咱们找个地方摘枇杷去,万能的彭姐姐说我来安排,老同学珊阳陪同,于是,我们就进山了,说是进山,其实也就是郊区的小山坡,车子一直开到农庄门口,女主人笑盈盈地来迎接我们:


朋友看了我的视频说,你很少在家呆这么长时间吧?

我说是啊,上海现在回不去。看了叔叔阿姨在山里的生活,我忽然觉得自己在上海的壁炉也不香了,这才是人应该过的生活啊,面朝群山,种菜,摘果子,太阳下山了等鸡羊自己回家,狗狗可以漫山遍野乱跑不用牵绳,所有植物不用打农药,动物不吃饲料,肥料就是满山的鸡粪羊粪还有猪圈里的猪粪,从早到晚,都在地里,都在风里,都在阳光里,在大自然里,每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都是全息呼吸新鲜空气,而不是雾霾和尾气。

虽然桃子还是青的,但是叔叔太热情了,趁我们跟阿姨聊天,居然跑去摘了一大捧,坚持让我们尝尝,这不是一盆桃子,是叔叔的一片心,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中国人最实在最高级的待客之道,那就是倾其所有,把我心中最好的,把你最喜欢的都拿出来给你:



桃子还有点青涩,可是我们吃着却很甜,甜到心里去。

阿姨和叔叔每天只吃两顿饭,我说你们这是过的宋朝人的生活,也是出家人的生活,过午不食啊,阿姨笑笑跟我说,下次上午来吧,可以来吃中饭,我们可以等锅都烧红了再来地里扯把菜回去炒都不急,



我说阿姨您这是炫富啊,这是多么让人舒服的炫富。

山里唯一让叔叔不满意就是寂寞,老人爱热闹,送我们走的时候依依不舍,叔叔看我要拍照,就帮我扛着送我插瓶的枇杷枝,阿姨提着送我的走地鸡,坚持不肯收钱,还邀请我们端午节再来,说那时桃子就熟了。


晚饭时儿子来了,我说今天不好意思,本来只是想摘枇杷,结果你爸爸几乎砍了半边枇杷树给我们,拦都拦不住,没想到还要给我们鸡,也不肯收钱,儿子很高兴,说要是喜欢就把树都拿去,只要你们开心,只要老人开心,你们今天去玩他们就很开心,就是替我们陪了他们.........

多好的老人,多好的中国式父母,多好的中国式家庭啊。

“大疫止于野,大乱避于乡”——大疫情大动乱时,野外和农村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农村有地种,有饭吃,有水喝,能够自给自足,养家糊口,不受制于他人,是良好避难场所。

大疫止于野,不管疫情多大,到了农村就会止步,因为农村的人口密度很小,疫情很难传播,而城市人口密集,工作和生活人员都相对集中,疫情很容易传播。新冠疫情就说明了这一点:城市比农村、大城市比小城市,疫情来得更快,范围更大,更难控制。比如近期的上海,那些在家里能够自己种菜自给自足的人,太幸福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叔叔阿姨是智者,有儿女帮他们张罗安排地方,叔叔阿姨是福气,能够有这样的家庭关系,有因果,都是叔叔阿姨教育得好,是他们自己种的福田,祝福叔叔阿姨健康长寿,至少要活满这座山的30年租期,不辜负女儿的一片孝心哈哈。

阿姨很自信地说自己葱种得很好,非要送我一把自己种的香葱,结果跟叔叔两人为了如何正确地挖葱发生分歧,最后叔叔完败,被阿姨鄙视,夺取了挖葱工具并赶出葱地。

我也涨了知识,挖葱的时候根只能挖一半,根要一半而不是连根拔起,叔叔就是因为热情有余专业不足,被阿姨抱怨了哈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我肯定不懂,不过种过菜的都懂,下过乡当过知青干过农活的老妈看了我的照片就说,这葱确实种得好。

围栏是防止鸡飞进去吃菜。

阿姨还说种的红苋菜也好,非要送我,教我怎么摘,我人生第一次摘苋菜哦....

我本来想以为是要摘嫩的,结果不是,阿姨教我要摘那种个高的杆子粗大的,而且要连根拔起,因为苋菜自己会结籽,自然掉落土里生根,完全不用担心。

大自然真的是最好的课堂,以万物为师,古人诚不我欺。

这一大把主要是阿姨摘的。

叔叔阿姨一开始以为我们是学生,因为听小伙伴都叫我老师,我说只是某些方面比他们懂得多一点点,但是关于种菜啊养鸡养猪养羊啊,那这些知识,阿姨您肯定是我老师,阿姨笑得很开心。

    孔子入到周公庙里面,见到周公庙里面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种礼器,他都虚心请问,有人嘲笑说太不懂礼了,怎么每件事情都要问?孔子说,这是好笑是尊重,这就是礼啊。——《论语|八佾篇》: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樊迟请教学习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请教学习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向孔夫子学习,我昨天是“三山入山,每事问”,是好奇也是尊重阿姨的专业领域,因为论种菜,“我不如老菜农”。

再次谢谢叔叔阿姨送我各种山珍,最主要是不厌其烦回答我各种白痴脑残问题,哈哈。

对了,儿子告诉我们父母名字很好玩,叔叔姓殷,叫殷美霞,阿姨陈响保,老天爷这鸳鸯谱点的真好,哈哈。

也许您知道范仲淹《岳阳楼记》,但如果您还没来过岳阳,请允许我带您云游一次吧,走了千山万水,我最近也是第一次好好看看自己的家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