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闻县中小学生“贵生杯”征文比赛:167号作品】 莫燕宁​||​雷剧之火,可以燎原

 徐闻校园文学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雷剧之火,可以燎原

徐闻中学高二25班  莫燕宁

余秋雨说一切文化的终极基准取决于山河大地。北京有意愿浓重的京剧,陕西有高亢激昂的秦腔,苏州有悠扬婉转的昆曲……徐闻却与众不同,具有独具特色的雷州戏。雷州戏也被称为“雷剧”、“大歌班”,它以徐闻当地方言为特色,将雷州话与传统戏剧相结合,为徐闻的优秀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活在风俗文化丰富多彩的岭南地区,我却从来都不能领略雷剧的魅力所在,脑海中仅存的关于雷州戏的记忆,只有零星几个片段,大多数都是陪在爷爷奶奶身边收看电视机上专门播送雷州戏的频道,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受爸妈“所迫”。儿时的我只听得到咿咿呀呀的对话,看着底下的字幕却不理解其深刻的魅力。直到有了那一次,那一次的观看经历刷新了我对雷剧的印象。

为了庆祝丰收,村里开始募资举行雷剧演出,戏台就在村里的一座寺庙里。戏台傍着寺庙中的一棵大榕树,就叮叮当当地建了起来。不比其它戏台那样气势恢宏,磅礴大气,临时搭建起来的戏台由几根柱子组建而成,中间是个大平台,顶部镂空。戏台两旁还搭了梯子,演员就从这两旁登场,整齐有序。

正值七月,空气中充斥着热烈的气息。傍晚吃过饭后,各家各户都搬着凳子朝演出地点走去,生怕去晚了没有位置。小孩子到了之后便去寻找各自的小伙伴,或玩游戏或到小摊子上买吃的。“走!我们去后面看那些演员化妆吧!”话音刚落,“哄”的一声,一群小孩便向后台跑去。这些戏服可真精美呀,有长的小袖,有掺着金丝的大马褂,还有扮演包青天的挂在腰上的大环。“你看!你看!那个女演员的头发怎么那么长啊?你说她是扮演什么角色的?”……小孩子们都倚在门边热火朝天地讨论。这也激起了我对雷剧演出的期待之情。“干什么呢?谁家的小孩跑这里来了?”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走过来说,孩子们顿时便如离群的鸟儿一样逃走了。我又瞅向里屋化妆处,只见那些心灵手巧的演员们流畅地把头发盘了起来,抹脂粉,擦红唇……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后,记忆中熟悉的模样便呈现在眼前。

天色更晚了一点,此时演员就准备开场了。台下老幼都端坐在座位上,一声念白过后,原本吵闹的声音顿时消失了。今天要上演的是《武松打虎》。只见一位遒劲有力的男子走了上来,他穿着布鞋,还在腰间绑紧了一条白布,脸上并没有过度的妆扮,却仿佛武松真的从书中走了出来。虽然都是熟悉的剧情,但台下的观众们仍然热切地讨论不休。不一会儿,武松就喝了三大碗酒,此时台上的演员的脚步便有些踉跄了。台下的观众正一手抓着爪子津津有味地不紧不慢地嗑着,有些会吃的还带着红糖块,有些小孩子们正在不远处玩耍,但无论是座位上的老一辈人还是树荫底下的小孩,似乎都不时把头向台上张望,他们在等什么呢?“噔噔噔……”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来了!家长们都向孩子们招手:“开始打老虎了,快回到座位上看!”话音未落,耳尖的小孩子便早已跑了回来。只见武松一拳打向老虎!“好!”无论男女老幼都喝起彩来。与其他地方的语言不同,剧中的雷州话对白使在场的人们倍感亲切。当老虎偷袭了武松时,便又升起了一片叫声。各种乐器响了起来,更烘托了紧张的气氛,一段接一段的音乐,似乎有了舒展空间,情绪和情感变得有形有色,在脑海里,在隆隆作响的背景前,冉冉升起,台下的观众都在鼓掌喝好,我的心里也涌现出了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受。

习习的晚风伴着蝉鸣,但这风却吹不走弥漫在空气中的欢腾热烈的喜悦。原来雷州戏不仅仅是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和动作!环顾四周,男女老少都被亲切的雷剧感染,可见雷剧还承载了徐闻人民的喜怒哀乐。这种感觉实在奇妙!在刹那间,我终于真正懂得了为何爷爷奶奶时常沉迷于雷剧了。

雷州戏是根植于徐闻的旋律、裹着独具特色的雷州话。它虽然不如秦腔高亢激昂,不如北京话一样韵味十足,不如吴侬软语般动人心弦,但它正如一杯清茗,让人回味悠长,正如一泓清潭,清澈动人。

指导老师:苏日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