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危物种?桃花水母现河南人工河,为何它总凭空出现在人造水域?

 狸猫之一爱科普 2022-05-17 发布于福建

桃花水母现河南人工河

家住河南驻马店的市民许先生因为在家里窝了很久,变得有点心宽体胖,所以想着饭后散散步减肥。大马路上遛弯太吵了,必然得选清静点的区域,于是他把家附近的开源河定为固定散步路线。

光散步确实无聊,他一般会边听歌边观察河水打发时间。但这天,他居然在河面上看到了漂浮着的透明东西,本来意外是小塑料袋什么的,仔细一看,居然是水母?而且貌似是老上新闻的桃花水母?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得知后,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还真的是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得名于古人的浪漫联想,因为它们在水中起起伏伏,就像是刚落水的桃花。经过勘察,这个区域有数百只桃花水母,据说它们对水质要求极高,因此很少见到。

每次有桃花水母的新闻,我都会看到很多媒体想当然地用上了“极危物种”的标题,这有点太草率了。全世界有11种桃花水母,而地域宽广的我国就有9种,但真的可以被称为"极危物种"的仅是其中的1种,叫作短手桃花水母。

我看这些新闻都统称它们为桃花水母,根本没有去识别是哪种,所以“极危物种”的头衔不能乱用啊。不过这9种桃花水母中,只有中华桃花水母和信阳桃花水母是无危物种,桃花水母属的确实都不太多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物种,顺便解读一下为什么它们总出现在各大非自然水域。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淡水水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据化石记录显示,它们至少在5.5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如今它们几乎遍布各大洲,作为水母,它们跟海里的亲戚的身体构造相似,都是身体99%由水构成的凝胶状生物。

它们是小型水母,算上触手也只有5-22毫米长,身体整体呈现出传统的伞状,螺纹串状的触手在伞边缘围绕,一般以3-7个触手排成一列。这些软趴趴的触手用处极大,是它们寻找猎物和逃避猎食者追捕的最大依仗。

这些触手尽管长短不一,但都含有刺丝囊,它们就这么让触手下垂,当触手碰到猎物,倒刺就从触手中射出刺入猎物体内,会释放它们的行动毒素,然后收缩身体,将猎物吸入自己的嘴中;面对猎食者的时候,这些触手也往往能发挥奇效;这些触手底端还有眼斑,这是早期生物在探索眼睛进化的一个尝试,虽然不能直接产生视觉,但完全能探测明暗。

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确实是很高,最好是PH值为6.4的环境,因为其娇小的体型,程度很轻的污染就让它们无法招架。

桃花水母的生活史就具有水螅型体和水母型体两种状态,这算是腔肠动物的常态了。桃花水母水母体的状态下,对水质要求确实是很高,最好是PH值为6.4的环境,因为其娇小的体型,程度很轻的污染就让它们无法招架;但如果是水螅型,它们就对水质要求不高,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主要水底或者石头生活。

为何神出鬼没?

淡水湖泊,雨后形成的小水潭,采石留下的水坑甚至是村民家后院的水沟,桃花水母尽管稀少,但总能出现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而且一段时间后就又会马上小时,就像一个专门做水质检测的幽灵。

这要说到桃花的繁殖方式了,它们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自己的繁殖方式,可以是有性繁殖也可以是无性繁殖。它们的无性繁殖非常神奇且原始,拥有子茎的水螅型直接像发芽一样,长出许多水母芽,当这些芽成熟后,直接从顶端的开头冒出来,直接变成已经很类似成体的小水母,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变成正常体型。简直就是自攻自受还自己克隆自己啊!

如果是有性繁殖,雄性桃花水母会将精子直接释放到水中,雌性接受了精子就会受精,受精卵会发育成浮游幼虫。注意了,这个浮游幼虫就是它们可以神出鬼没的关键。

浮游幼虫会蛰伏在水底,慢慢发育成水螅幼虫。下图图一是浮游幼虫,图二是水螅幼虫,不过这个图是水月水母的,只做示意作用。

水螅幼虫十分“摇摆不定”,它们会依附在鸟类或者鱼类身上,通过它们进行长期迁徙。雨水导致的水域涨水,也会将它们冲到新的水域去,如果有人从已有的水域抽水去注入人工河,幼虫的它们也会被带走,因为小到显微镜才能观察的体型,根本不会有人意识到自己挑水挑到了一通濒危物种。

如果天气寒冷,它们会收缩并进入休眠状态,醒来后就发现自己“被动”地带到了未知区域,如果这个地方水质还行,那没啥好挑的,开始新一轮繁殖呗。

后记

我讲得非常非常浅,实际上要复杂得多,但我们也没必要完全弄清楚,只要能解答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各大人造水域就够了。这种很看脸的传播方式显然是非常成功的,要不然它们也不会繁衍5亿年了。

留心吧,没准明天你家水池里就出现了桃花水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