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投资总结

 王冠亚 2022-05-17 发布于湖北

这是我的第189篇原创文章

本文已被推荐至雪球“今日话题”

2019年我满30周岁。常言道,三十而立。对于我来说,2019年是非常辛苦但又收获满满的一年。收获不仅仅体现在投资收益上,更重要的是,以投资为中心开展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1



投资表现

2019年,我的个人持仓取得了43%的投资回报。在全部持仓股票当中,有三只涨幅超过100%。总体上看,我对自己的投资表现基本满意。当然,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下面,我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个简要总结。

值得肯定的地方归纳为三点:

一是投资信念的坚定。整个2018年,股市一直处于持续下跌的状态。2018年1月9日,股市达到阶段性高点3587.03点;2019年1月4日,股市达到阶段性低点2440.91点。当然,这是现在从“后视镜”中得到的结果,当时并不知道股市会跌成什么样子,跌到什么时候。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认为市场已经极度低估,一直在持续买入。即使账面出现短暂浮亏,也丝毫没有产生过半点怀疑。2018年的默默耕耘,换来的是2019年的累累硕果。

二是收入结构的调整。一个人的收入无非是分为两类:工资薪金等主动收入、资本利得等被动收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财富的积累都是从赚取工资薪金开始的。但是,工资薪金等主动收入最大的问题就是“手停口停”,如果哪一天你不想工作了,或者因为意外导致不能工作了,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所以必须扩展资本利得等被动收入来源。2019年,我的主动收入下降到不足总收入四分之一的比重,实现了基本的财务健康。

三是努力方向的明确。2016年底,我从体制内辞职,当时并没有对人生做出非常清晰的规划。通过2-3年的摸索,我基本上明确了未来5-10年甚至更长远的职业路径。对我来说,投资是一条主线,未来所有的职业规划必须是以投资为中心来延伸。但同样是做投资,很多大师也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我的基本思路是:专注研究巴菲特,读关于他的书籍,写关于他的文章,翻译关于他的作品,按照他的方式去从事投资和管理工作。

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是投资还不够集中。

正确的投资方式,是根据确定性程度,按照不同比例下注。由于我偏于谨慎和保守,对个股的下注相对均衡。虽然有三只持仓股票年内收益超过100%,但每只股票占投资总额的比重都没有超过15%,导致对总体收益率产生的贡献不足。这也是巴菲特经常说的,投资的第二种“错误”——该买的时候买少了。

回想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经历,看准机会、敢于重仓是他积累财富的重要法门。1951年,巴菲特花费10282美元买入盖可保险,占他当时个人净资产的65%。1964-1966年,巴菲特花费1300万美元买入美国运通,占他当时合伙公司净值的40%。可见,在深入研究、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我的投资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



投资周边

我认为,投资收益只是投资内功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投资功力有没有增长,这是比短期内是否取得投资回报更重要的事情。就像我们投资股票,更看重内在价值,而不是市场价格,其原理是一样的。结合我自己的特长,2019年围绕投资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一是读书。首先是自己坚持读书,其次是初步组建了读书会,和大家一起读书。2019年10月以来,我们保持每个月举办一次线下活动、读一本书的频率,目前已经举办了四期。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群策群力,场地已经安排到2020年4月。对我来说,读书会是一种倒逼,让我保持必须每个月精读一本书的习惯。当然,组织大家读书远比自己读书更耗费精力,需要付出时间的成本和代价,必须要有奉献精神才能做好。

二是翻译。2019年完成了人生第一本关于巴菲特的译作。对我来说,翻译原本并不是计划之内的事项,而是Big surprise,因为机缘巧合,开启了人生一项新的“事业”。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我并非“千里马”,但非常感谢出版社慧眼识人,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人生努力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你会得到某种确定性的结果,但一定会变得更好。正如《阿甘正传》所说的那样: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三是写作。在我自己的能力圈中,写作应该是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2002年,我在省级媒体公开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18年了。从学生时代写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到体制内六年生涯主笔了很多公文,再到公众号连续三年笔耕不辍,积累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我认为,职业写作的门槛,至少是一百万字起步。写作和读书、和翻译,其实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何把读过的书籍用简练的文字总结出来,如何把读过的英文用流畅的中文表达出来,这都有赖于写作素质的积累。



3



投资展望

对我来说,2020年无疑会延续2019年的紧张节奏,成为更加忙碌的一年。而且我发现,人一旦忙起来,除非自己主动放慢速度,否则断然再无闲下来的可能。因为所有的规划都已经起头,只能往前冲,只能“destroy one by one”,只能努力把手头上的事情从“to do”变成“done”,这是一个充满困难的“打怪升级”之路,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成长进阶之道。

2020年,我的“To do List”主要包括:1.从自营业务起步,初步实现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型;2.完成第二本译作,这本书写的是美国一位顶级基金经理的投资之道;3.参加杨天南老师的投资人生课、读书写作等系列活动;4.坚持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举办一次读书会活动;5.前往奥马哈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也希望有1-2名英文口语好的朋友能够同行,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联系我;6.坚持笔耕不辍,并规划写作第一本书;7.尽量减少无效社交,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更加专注和聚焦于投资主业。


冠亚说





最近在读《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王阳明先生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也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无独有偶。我还看过一个小故事: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为一众企业高管讲课,很多人听完课后却大失所望,他们问韦尔奇:“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差不多都知道啊?”韦尔奇回答道:“You know, but we did.”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症结在于,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所以我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用文字忠实地记录下来,一来是为了梳理思路,二来是为了检视自我,日后回过头来看,自己立过的Flag,到底执行了多少。行胜于言,要努力,趁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