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源深处——金石嘉年华侧记

 王冠亚 2022-05-17 发布于湖北

这是我的第217篇原创文章

2021年的金石年会,选在了位于江苏句容的美丽乡村——得撒石磨豆腐村举行。对于久居城市的各位同学来说,这里无疑是一块福地。毕竟,但凡是读过陶渊明的诗,谁又没有向往过“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生活呢?当我们感到迷茫和困顿时,总是希望找到一块心灵的栖息地,而最让我艳羡的,当属《桃花源记》里描绘的场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冠亚手抄《桃花源记》

△夕阳下的豆腐村口牌坊

因为金石嘉年华的存在,在金秋十月的这个周末,秀气而静谧的豆腐村,成了我心目中的桃源圣地。我从武汉乘坐高铁到南京,朋友开车送我从南京到句容,临近住宿的酒店,映入眼帘的,是印有金石字样的指路旗标迎风招展,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

1

新书签名

此次金石年会,天南老师与我商议,给大家准备了300本《巴菲特的嘉年华》。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是一本关于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故事集,是众多股东写的参会随想录,里面记叙的种种场面,恰是此刻金石年会上正在发生的,非常应景。

天南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提前给大家签名,以节省大家现场签名的时间。到酒店放下行李,已是晚上9点,安静的小村落里,已是灯火阑珊。我一边赶往甘露楼,一边心里暗暗盘算着:“一本书签名要花10秒钟,那300本书签完,差不多50分钟……”

刚走到甘露楼门口,早已在门口等候的20多位志愿者同学就围上来了,瞬间让我感受到了非常隆重的“贵宾”待遇,也让我洗去了半天的旅途疲倦,内心里觉得暖暖的。有些同学是第一次见面,但丝毫没有生分之感,大家有说有笑,非常融洽。

同学们非常给力,有人负责拆书,有人负责翻页,有人负责整理,而我只负责签名就好。这样的流水线作业非常高效,在大家的协助下,我仅花了30分钟就完成了签字“任务”。随后,同学们又把签好的书分别装入礼品袋,准备第二天分发给大家。

△天南老师签名《一个投资家的20年》

△冠亚签名《巴菲特的嘉年华》

在疫情时有反复的特殊时期,组织一场近300人参加的大型聚会,无疑对组织方是巨大的考验。天南老师自10月份以来就一直出差在外,10月15日、16日在武汉两所高校做完演讲,便一路风尘仆仆赶到苏沪,真可谓是披星戴月、只争朝夕。

除了天南老师和金石团队以外,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志愿者群体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常常想,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便是领导交办的任务,也未必有这么积极主动的自觉自愿。天南老师有这么强大的向心力,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我是这么理解的:

天南老师总是给大家超出预期的回报,譬如免费开办巴菲特投资人生课和太极课,免费赠送译著文摘试读本和儿童财商教育读本,给订阅用户赠送高额优惠券等等,天南老师付出的远比回报多,大家得到的远比付出多。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一点感恩之心,都会踊跃参与志愿者。

2

年会礼物

今年金石年会的随手礼可谓是琳琅满目:《一个投资家的20年》(典藏版)上下册、《巴菲特的嘉年华》《天南著译文摘试读本》《儿童财商教育文集》、谭木匠精品木梳、“期待2049”笔记本、金石代金券、金石嘉年华“巴芒”系列口罩,一顿丰盛的午宴,还有杨冬梅同学给大家准备的自制拖鞋……

而这一切,全都是免费的。申请参加金石年会,没有任何报名费或者会议费,而年会发放给大家的每份随手礼,粗略计算一下,经济价值就在500元以上,精神价值当然就更不必说了。天南老师对参加年会的唯一门槛就是——认真写一封申请信,在充满着商业化气息的现代社会,真的是难能可贵。

△年会现场与同学签名合影

这与天南老师的价值观导向密不可分,天南老师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所以金石选择的,一直是“那些喜欢我们的”、“那些让我们喜欢的”,而不是用金钱或利益去衡量。天南老师引用的典故,出自隋代大儒王通《文中子》: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情相交,情断则伤;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诚如斯言,利益、权势、情愫,都远远不及真心更珍贵、更长远。在没有见到大家之前,透过微信群的发言,就已经能感受到大家真诚的一面。每位同学进群之初,就会发一段自我介绍,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这种充满善意的场景,我只在金石年会群里见过。

金石年会的礼物,都是精挑细选的:《一个投资家的20年》(典藏版)记载了天南老师专栏“十三年半十二倍”的艰苦卓绝与硕果累累;《巴菲特的嘉年华》讲述了巴菲特如何赢得众人爱的秘密,而这样的故事正在天南部落上演;“期待2049”笔记本承载了大家对未来10000天的希冀与向往;金石代金券则是名副其实的“硬通货”,可以在村里购买任何纪念品……

3

谭老发言

谭木匠创始人谭传华先生致辞说,欢迎大家来到豆腐村。这里的村民非常淳朴,生活节奏也很慢,不像很多网红旅游景点,此地没有很浓厚的商业气息。大家对待金钱和物质,普遍都比较淡然。别处养鱼,都是一年长两斤;这里养鱼,都是两年长一斤。

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里有意让时间慢了下来。这不禁让我感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羡慕外界的灯红酒绿,只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打理日常的生活,“澄之不清,扰之不浊”,真的是非常理想的人生状态。

无论是在酒店门口,还是在豆腐村门前的牌坊,“回归”、“归回”的字眼赫然醒目。就连酒店的浴巾、茶杯等用物上,这两组词汇也随处可见。我的理解是,“回归”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就像陶渊明说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般,生性自由;“归回”是一种回归后的结果,就像苏东坡说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样,终归田园。

△乡村酒店门口的“回归”、“归回”

△桃源盛境,景色怡然

谭传华先生身为港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却仅仅是因为喜欢豆腐村的基督教堂,就毅然决然来到江苏句容落地生根。在他身上,绝不仅仅是企业家的气质,更多的是艺术家的情怀。谭传华先生讲,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大凡是一心想要急速扩张的企业,最后大多难逃厄运。联想到最近某地产商的困境,不由得让人佩服谭老先生的大智慧。

在我眼里,谭木匠就是一家非常佛系的企业。1998年,我去长江三峡旅游,到达宜昌、重庆等地,就已经接触到“谭木匠”的品牌,没想到23年过去了,现在的谭木匠,也仅仅是市值不到10亿港币的“小”公司。但比起很多市值虚高的“巨无霸”,谭木匠显得“小而美”——但凡提到梳子,几乎没有第二家企业有“谭木匠”的名气。

谭木匠2009年登陆港交所,IPO时募资1.42亿港币,此后12年再未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反倒是累计分红超过了10亿港币,分红率高达63%,堪称中国版的“喜诗糖果”。如此稳健的财务表现,谭木匠却从不急于扩张,一心一意只做梳子,完成了从“我善治木”到“我善治本”的华丽转身。

更难能可贵的是,谭木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弱势群体创造就业岗位。根据2020年年报,谭木匠正式员工为720人,其中残疾员工355人,残疾员工的占比为49.3%。我想,这与天南老师提倡的“侠之小者,力所能及”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是大家相互欣赏、相互喜欢的重要基础。

△偶遇谭木匠创始人谭传华先生

4

专栏表现

天南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专栏投资组合14年以来的表现。2007年4月-2021年4月,专栏投资组合累计回报1378.77%,年化收益率21.22%。同时,天南老师也毫不讳言,今年以来出现大跌,这正是“硕果累累”与“艰苦卓绝”的真实写照。

天南老师讲了“三河坝战役”的故事,南昌起义失利以后,朱德与25师师长周士第以及党代表李硕勋,率领部队3000余人进驻大浦的三河坝地区,以阻击敌人。经过惨烈的激战,最后仅剩残兵800余人。在关键时刻,朱德站出来稳定军心,这支队伍后来成为革命骨干的重要火种。

所以,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是面对困境和低潮时,我们要始终保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天南老师一样,我也非常喜欢阅读抗战史。读到那些悲壮而惨烈的历史时,我常常会想,究竟是怎样的精神,才可以勇于面对这样的牺牲。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小故事:

抗战期间,一个记者采访一位普通的中国士兵,问他对抗战前景的看法。士兵回答:“我们肯定会获得胜利的,这是肯定的!”记者问:“那到了那个时候,你会选择干嘛?”士兵笑了笑回答:“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忍不住泪目。那时候的中国军人,奋勇杀敌,舍生忘死,为了什么?是打败日本鬼子之后,他们自己即将过上的幸福生活吗?不是的,他们大多数人,都看不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刻。可为什么要选择主动牺牲呢?是因为他们明白,牺牲他们整整一代人的生命,就有可能换来后世子子孙孙的和平与繁荣。

我一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我们现在讲的艰难困苦,最多也只是财富灭失,最多也只是忍耐几年,但我们祖辈面临的艰难困苦,是血与火的考验,是时时刻刻可以会牺牲的生命,是根本不明朗的战局与前景,但他们选择了坚守。回望战争年代,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现在经历的任何一种困难,都只是小儿科。

△第四届金石年会主题:聊聊题外话

几乎所有伟大的投资家,都经历过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巴菲特至少经历过四次伯克希尔股价大跌;约翰·聂夫投资花旗银行几乎是腰斩之后再腰斩;比尔·米勒在连续15年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之后,遭遇了职业生涯的“滑铁卢”;比尔·鲁安创立红杉基金的前四年,连续跑输指数;查理·芒格管理的基金在1973年、1974年持续大跌,浮亏70%......

所以,如果只是拿短期业绩去评价,很多一流的投资家恐怕也难逃苛责。这也是天南老师为什么要讲,我们不需要“半信半疑”的投资伙伴。“半信半疑”之人,其实内心根本就没有评价的标尺,股市涨了就全信,股市跌了就全疑,最终导致“高位入市、低位赎回”的错误操作,形成“管理人输名声、投资人输钱”的双输局面。

5

华章异彩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副总经理王磊女士到场,祝贺金石第四届年会顺利召开。天南老师的《一个投资家的20年》《巴菲特之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巴菲特的第一桶金》都是由华章出版,我的《巴菲特的嘉年华》《比尔·米勒投资之道》也不例外。

王磊女士回忆了华章和天南老师合作的点点滴滴,盛赞天南老师是非常出色的作者和译者。因为天南老师的缘故,我结识了华章公司的王颖女士,机缘巧合之下,才有我的两本译著出版。王磊女士非常谦逊地说,感谢我翻译了这些投资经典;当然,其实应该感谢的是我,感谢华章给我的机会和平台。

对于华章,我一直是心生敬意。因为我大学读的是金融,《经济学原理》《公司理财》等教材基本上都是华章系列的。如今我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系列的译者(以后还有可能是作者),想来都觉得非常荣幸。

6

获奖感言

2021年10月,第一届“写作改变命运”活动——《巴菲特之道》读书心得征文比赛揭榜,我写的《薪火相传的那盏灯》非常幸运地从400多篇参赛文章中被选中,荣膺一等奖,并喜获30万元现金奖励。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因为单篇文章收到的最大单笔稿酬奖励。评委会给我的文章评价是:

“这篇文章从论述投资的角度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该文引经据典,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解释巴菲特之道创造出来的投资奇迹,掲示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彰显中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渊源和博大精深。“投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融合健康发展,是本文写作的一种文化创新。”

△天南老师揭榜史上最贵读书大奖

△我在现场发表获奖感言

非常感谢评委会的精彩点评,非常感谢天南老师的厚爱,非常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从事投资以后,随着阅读巴菲特越来越深入,发现他身上的气质,竟然和老庄之道、孔孟之道、士大夫之道暗合!这也是我写作这篇文章的立意。说到获奖的感受,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三点:

一是高人指点。

我是2017年初读到天南老师《一个投资家的20年》的,散文般的语言非常优美,让我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原来投资类文章还可以这么写。天南老师在文章中引用了非常多的古诗词,这恰恰是我非常喜欢的领域。后来,我又陆陆续续读到了天南老师关于巴菲特的译著,从此心驰神往。

2019年3月,我在武汉第一次见到了参加“东湖论道”的天南老师,天南老师儒雅谦和的气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自结识天南老师以来,他在投资、翻译、写作、做人等各方面,都给了我非常好的示范和指导,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曾经写过一篇《知道天南1000天》,详细记叙了我和天南老师的缘分。

历史上,汉初三杰之张良“圯上受书”的故事,就是高人指点的一段佳话。老翁故意对张良百般刁难,旨在考验张良的心性。张良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恭谦有礼,老翁认为张良孺子可教,送给他一本奇书,并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

马洁同学曾写过一篇文章,指出高人指点的风险——就是高人明明是善意指教,但被指教的人却可能误以为这是批评,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辜负了高人的好意。很幸运的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我,对待高人指点的态度一向是“闻过则喜”,这也促进了我和天南老师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是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是形成并推动人际关系良性循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没有人愿意再帮第二次,那这样的关系也就断了。唯有我对你好,你知道我对你的好,你也会感恩,愿意对我好,我才会对你更好。久而久之,两人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约小学四年级时,我就看过《资治通鉴》儿童版,开篇的第一章讲的就是“三家分晋”的故事。豫让是智伯的家臣,智伯为赵襄子所害后,豫让曾经多次试图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赵襄子非常不解,就问豫让为什么要这么执着,豫让的一席话让我唏嘘不已: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后来,我又读到过很多类似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动人故事。唐俭杀敌,为的就是报答楚庄王的折缨之恩;荆轲刺秦,为的就是报答燕太子丹的欣赏之情。懂得感恩,也渐渐融入了我的文化基因。我一直信奉的原则就是——人有负于我,则不可不忘;人有恩于我,则不可不报。

跟天南老师相识后,我一直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天南老师安排的事项,我尽心做好;对待天南老师善意的指正,我虚心接受;对待天南老师悉心的教导,我用心聆听。天南老师也乐得跟我交流,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跟我聊天,这也是促进我更快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自己努力。

平心而论,最近两三年来,我确实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当然也跟自己的努力有一定关系。我喜欢读书,我在很多书的扉页上都写着这样两句话:“始终保持创业者心态,始终保持上进心。”

保持上进心意味着,拒绝躺平,要主动给自己“加戏”。如果仅仅就本职工作而言,天南老师只要做好投资和投资管理就足够了,但是他主动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比如召开年会,再比如开展“价值投资走进高校”活动,还比如解读巴菲特六十年致股东的信,不一而足。天南老师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也深深感染和影响了我。

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管理公司自有资金)以外,我也主动承担了很多额外工作,比如翻译出版了两本投资书籍,再比如组建了“冠亚读书会”,还比如与雪球、巴伦周刊等财经媒体合作做了多场直播……虽然我并不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对我而言,被认可、被尊重、被需要,本身就是让人极其快乐的。

当然,主动揽事、勇挑重担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必然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来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自己的时间已经完全不够用了。我已经至少两年,没有看过电视了。每天一睁开眼,就面对着千头万绪。当然,这种从早忙到晚的状态也很充实,毕竟是在“打怪升级”嘛,我很享受人生进阶的过程。

说到这里,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在欣喜之余,我也多了一丝惶恐。因为我深知,优秀的文章远远不止我这一篇,我也只是比其他同学多了一点点幸运而已。所以我绝对不敢以文采出众而自居,我还有很远很长的路要走,我还要继续精进和修炼。面对大家的赞誉和褒奖,我觉得我除了加倍努力,已经别无选择。

7

不变之美

由于跟天南老师关系较为紧密,天南老师的演讲内容,我大多比较熟悉。在不同场合,天南老师都会提到一些永恒的观点。总有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这是老生常谈,而我的看法则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体现了一种永恒的不变之美,正如《巴菲特的嘉年华》说的那样:

“巴菲特和芒格每年都在谈论没有变化的基本原则,从未间断过。多年来,我从巴菲特和芒格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不变的美。”

天南老师经常讲,要帮助有价值的人,这样我们才有价值。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格局的思维方式。心胸狭隘的坏人,总是担心和嫉妒别人比自己好,总是不愿意给身边有潜力、有价值的人赋能;而像天南老师这样光明磊落的好人,却愿意帮助和提携像王佳宁先生和我这样的年轻人,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天南老师经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无论是找到合适的友情,还是理想的爱情,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那为什么在金石年会上,大家能一见如故呢?其实并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而是天南老师替我们做了筛选。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浪淘沙后的那一颗颗金子。

天南老师经常讲,当时只道是寻常。也许我们参加金石年会的时候,感觉是稀松平常的一个周末。可就在金石年会召开后的三天,句容当地就已经不再接纳外省游客,超过50人以上的聚会就要报备。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非常庆幸我来了。就像当年去奥马哈一样,如果没去呢?很可能就失去了非常宝贵且难得的一次机会。以后还会不会有,真不好说。

流行的风尚,时常会变,就像风云莫测的证券市场一样,今天青睐新能源,明天热炒碳中和,玩的都是新花样;而真正的经典,永恒不变,就像是历久弥新的投资之道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耍的都是老把式。正因为经典不变,所以我们才能“努力可以努力的,得到可以得到的”。

△年会举办地点,
恰巧唤作“众爱楼”。
赚得多不如活得久,
活得久不如众人爱。

8

无用之用

年会之外,天南老师为大家悉心安排了分组讨论的圆桌会议。我和马洁同学主持第一组,选择到我这一组的很多同学,我此前并不认识,但是大家交流起来,却没有丝毫障碍,而是滔滔不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很多同学对我的成长经历感兴趣,我也跟同学们分享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是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但一路走来,真的得到了很多的贵人相助。总结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抱任何功利心,以“无用之用”的心态为人处世。

“无用之用”语出《庄子·人间世》,说的是庄子和弟子游历,见一棵大树,便问伐木者:“这棵树为什么无人砍伐?”伐木者说:“这是一棵不中用的木材,既不能用作舟船,也不能用作门窗。故而得以保全,兀自生长了上千年。”庄子由此感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引申来讲,“有用之用”是说凡事抱有功利心,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有没有用;“无用之用”则是凡事不抱功利心,做任何事情都以本心为出发点。至于有没有用,不是考虑的重点。但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功利心的时候,反而会获得预期之外的收获。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比如,我喜欢写字。虽然在无纸化办公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使用键盘,写字也许不能给我带来任何的直接回报。但在习字的时候,我觉得心态是平和的,无意中磨炼了自己的心性。当初我参加国考时,因为卷面工整,申论得分较高,这也是我顺利入围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我会把朋友委托的事放在心上。我在奥马哈时,把“书虫”展区的全部新书封面都拍照传给了出版社的王颖女士,但我这么做,仅仅是出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责任心,并没有希冀任何回报。后来,这也促成了我和华章公司的合作,我非常喜欢这种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状态。

我们围坐在一起,从晚上7点一直聊到凌晨,直到酒店大堂灯火已暗,我们才依依惜别。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让我想到古人“秉烛夜谈”和“围炉夜话”的场景,真的非常美好。正如天南老师讲的那样,“见见喜欢的人,聊聊喜欢的事,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天南老师与大家“围炉夜话”

△我和马洁同学与大家“秉烛夜谈”

9

课程结业

为期一年的巴菲特投资人生课,在美丽的桃源深处落下帷幕。还记得第九次在杭州上课时,欧阳同学说,大家能够聚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同学不能赶来。原本预想齐聚一堂的场景,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著名的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先生,这次也到课上和大家交流。此前,我曾经看过刘建位先生做客央视所录制的10集解读巴菲特的节目,也读过他写的《巴菲特如何选择超级明星股》。我向刘建位先生做了自我介绍,他也对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他说,你熟悉传统文化,也熟悉投资之道,希望你以后能推陈出新,有属于你自己独特的内容出来。

关国梁同学讲述了他追寻天南之道的点点滴滴。我跟关国梁同学相识三年有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关国梁同学身为机长,飞行时间已经超过1000万公里,游历过世界上很多国家,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关国梁同学把我列为他会投资的三个人之一,一直让我感铭在心。

回望这一年的学习生涯,我真的受益良多。天南老师给我们上了十次课,为什么他总有时间呢?实际上他比我们辛苦得多。组织每场活动,他都是最早来,最后走,背后的牺牲是巨大的。我们的每位同学都非常优秀,贤林兄、欧阳兄、吴飞兄、卫清兄、胡恒兄、永强兄、晓晖兄、斯文兄、金虎兄、李辰兄、晓萍同学……他们或是杰出的企业家,或是优秀的投资人,或是各行各业的翘楚,有他们珠玉在前,我一刻也不敢停止进步的步伐。

我代表班上同学,给天南老师献上一段赞语,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心声的真实表达:

妙解巴神投资智慧,洞见深似海;

聆听天南人生箴言,师恩重如山。

△一等奖获奖奖牌&
投资课毕业证书
都摆在我办公室的显眼位置

10

巴神翻版

通过参加此次金石年会,我发现,《巴菲特的嘉年华》所描述的场景,基本上在这里都发生了:比如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很快就融为一体,亲如家人;再比如大家临行的时候,都拎着印有金石标识的手提袋,相互致意,笑意融融;又比如大家分别的时候,都喃喃自语着“豆腐村,明年见”;还比如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来……

离开句容前往南京时,我和冯树魁、赵宏、王生瑞等三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同行。我跟他们一路走,一路讲,不知不觉又聊了一个多小时。为什么我们第一次见面,却几乎没有摩擦成本呢?是因为天南老师为了把我们聚在一起,为了营造这么美好的小气候,付出了很多的精力筛选,从而把不合适的人挡在了大门之外。晚些时候,赵宏同学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概括了我们谈话的内容,这里分享给大家:

“冠亚好,你安全到家了吧?早上在去南京南站的路上听你分享完成长经历及所见所闻,收获颇丰。有几点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1.付出同的精力,做大事往往比做小事更容易,因为在做大事的生活圈里,大家都是互相赋能和帮助的;而做小事的生活圈里,往往是互相拆台和诋毁,嫉妒的。因为自己没有接触过做大事的生活圈,一直在做小事的生活圈,确实是这样的,在这个生活圈里更多的是互相诋毁,嫉妒的人。值得深思,通过你和天南老师的相识历程来看确实是生活圈不一样,结果也是天壤之别。人一定要努力往上走,进入到互相赋能和帮助的良性循环生活圈。

2.做事情时要减少一些功利心,因为没有了杂念,所以很多事情往往就顺其自然(天道)就成了。可以看一些无用之书,往往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无用之书会给你很大的启发与帮助。人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且要持续下去。

3.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虽然对方根本不需要我们的一些回报,但是你还是要按自己的感恩心态去回馈,对方也会看到你的反哺。这就是主动去形成良性循环的开始,有了开始,就会有变化。特别是你说到的,就算什么也没有的人,想要回馈一下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给对方点赞和转发也是一种鼓励反馈,也是一种良性循环。特别是你对天南老师,唐朝老师,华章王颖老师的结识经历,给了自己非常深刻的启发,向你学习。

4.我们一直努力学习,不断进化自己,最终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环境圈,让自己可以选择和那些喜欢的人打交道,拥有更多的人生主观选择权。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不是成正比的,而是与心中的道与思是成正比的,思想越接近,心就离得越近。你分享到你在公司给员工分享学习心得与交流,发现大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达成共识共鸣,反而是千里之外的读友会同学们交流起来能引起共鸣,滔滔不绝的可以讲上三天三夜。

还有最后讲到的相亲对象的案例,挺认可。你相亲的对象是什么样子,就是你在媒人心中的样子。所以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自己的人生打分。

再次感谢你的交流分享,期待下次有缘再聚请教学习!祝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我和同学们在南京南站分别时的留影

回到武汉后,发现同学们发出一篇篇热情洋溢的参会感想,都写得非常精彩,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深深的感动。因为可能很多同学,一开始并没有表达的强烈意愿,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大家的带动下,纷纷也就敞开了心扉。天南老师讲,从自身的自觉到推动历史的自觉,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印证。

我欣喜地发现,大家每人写一篇文章,最后合在一起,这可不就是《巴菲特的嘉年华》的写法么?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届金石年会产生的信息量,如若再办三届五届呢?该有多少优美的雄文产生呀!想想都觉得让人激动不已。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一本书,叫作——《金石嘉年华》,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版的投资嘉年华。

冠亚说

天南老师的行程安排之密集,恐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就我所知,10月中旬以来,天南老师先是在无锡美丽的蠡湖湖畔,会见了稻盛和夫的中国传灯人曹岫云先生;紧接着,来到武汉美丽的珞珈山下和南湖湖畔,为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子带来两场丰盛的投资盛宴;然后又马不停蹄赶往上海,紧接着又到句容……

我想到了《取经归来》的一段歌词:“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取来了真经,回返我华夏……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要把这真理妙谛播天下,要让我九州处处披锦霞……”

这段歌词,我觉得是天南老师人生状态的最佳写照。天南老师28岁时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是什么推动着他现在还如此勤勉精进呢?可不就是为了“度人”、为了“觉他”、为了“真理妙谛播天下”、为了“九州处处披锦霞”么?

回到武汉三天后,天南老师告诉我,受疫情影响,目前江苏全省境内,已经不接纳外地游客了。我们要是再晚三天,就很可能赶不上今年的金石年会了。这不由得让我觉得万分庆幸,跟2019年选择去奥马哈朝圣的感受一模一样——幸好,幸好去了。人生太多的事,真的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知不觉又写了一万字,其实我之所述,也只是挂一漏万。或者说,我的文字,也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个侧面。和读友会文摘其他同学写的内容放在一起,才是一幅完整的拼图。

句容此行,我见到了优秀的振巍、陶青、晋良、方茜、健屏等新老朋友,我说话频率最高的一句就是“原来你就是......”,非常愉悦。同时也感谢马洁、胡刚、国梁、桂龙等同学为我悉心准备的精品礼物。活着有人爱,感觉真美好!

最后,想到《巴菲特的嘉年华》里的一句话:“巴菲特给予他的投资者最好的礼物,不是巨额财富,也不是卓越洞见,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慰藉——知道自己属于这个圈子,知道自己和其他人在一起,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是的,感谢天南老师,感谢众位好友,因为有你们,我并不孤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