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世界上,或许没有人能拒绝挖鼻孔的酸爽——用食指挖取出“宝藏”,然后轻轻揉搓,最后精准弹射,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1995年,美国的研究学者调查了1000名成年人关于挖鼻孔的习惯。在收回的254份问卷中,有91%的调查对象承认自己挖过鼻孔,其中有3个人表示自己每小时至少挖一次[1]。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当中可能更为普遍。印度一项研究收集了200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结果发现,96.5%的人都承认自己有挖鼻孔行为,并且平均每天会挖上4次,甚至还有9人还亲自品尝过挖出的“宝藏”[2]。 ![]() ![]() 挖鼻孔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做过但是少有人承认的事 / 《挖鼻史》一书 为什么挖鼻子这么让人难以抗拒?长期挖鼻孔的人,都怎么样了? 鼻屎,是如何诞生的 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鼻子。 鼻腔是我们呼吸的起始部位。为了保证肺部呼吸畅通无阻,鼻腔就像一个空气净化器,对吸入的气体进行清洁过滤。 其中,我们的鼻毛主要负责过滤空气中较大的颗粒物。鼻腔黏膜分泌出的黏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鼻涕,则负责黏附较小的尘埃和微生物[3]。 ![]() 人每天至少呼吸2.3万次,让空气一次次从鼻孔进入肺部 / YouTuber: Peter Casano 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天分泌大约500-1000毫升的鼻涕,大部分鼻涕借助纤毛运动被送入咽部,在你不知不觉间吞到了胃里。 不过你别担心,鼻涕中含有较多溶菌酶,可抑制和溶解微生物。同时,胃酸对空气中的杂质、病菌也有清除作用。即使你每天咽下两瓶矿泉水这么多的鼻涕,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4]。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鼻涕则残留在鼻腔里,它们与灰尘、细菌结合,随着时间被逐渐“风干”,变成了你探寻的“宝藏”[5]。 ![]() ![]() 在感冒或是空气质量差时,你的鼻屎会增加 换句话说,鼻屎就是鼻涕“调和”了灰尘、细菌而成的。鼻涕主要由黏液素和无机盐组成,因此鼻屎的味道也是咸咸的[6]。 挖鼻孔,爽到停不下来 不过,鼻屎比较干燥,它会刺激鼻黏膜,让你感到瘙痒。过多的鼻屎还可能会阻塞鼻道,影响你的呼吸[7]。所以,你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挖鼻子,部分出于生理上的实际需要。 不过,有极少部分人沉迷于挖鼻孔,并不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而是患上了一种名为“强制性挖鼻拔毛发综合症”的精神障碍。 2002年,一项病例研究报告了一名29岁的男子在鼻孔被理发刀片弄伤后,开始沉迷于拔毛发和挖鼻孔。即使这名病人已经清除了所有的鼻毛和鼻屎,仍然会在镜子里检查好几次,并反复触摸自己的鼻孔,确认是否还有残留物需要拔出来。直到服用抗抑郁药物12周后,他挖鼻孔的冲动才渐渐消失[8]。 另一名53岁的美国女性也有类似的行为,她从10岁开始就控制不住地挖自己的右鼻孔,甚至把自己分隔鼻孔的鼻中隔挖穿了[9]。 ![]() ![]() 鼻中隔位置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不过,这种极端案例还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你只是习惯性地用灵活的手指在鼻孔内搅动一番。 找个没人的地方,用左手掩住口鼻,右手轻轻地伸进鼻孔,但这样就安全了吗? 频繁挖鼻孔,到底会怎么样 我们的手指、尤其是指甲缝,其实携带着大量的细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学者们曾检测26名调查对象手上的菌落数量。他们发现,指甲缝中的平均细菌总数有超过24万多个菌落单位,大约是手指的275倍[10]。 ![]() ![]() 当手接触到物品表面时,可能就会沾上数以千计的细菌和病毒 你将手指插入鼻孔,就意味着把成千上万的病菌送入其中。 并且,我们鼻子内侧皮肤很娇嫩、修复缓慢,当你用锋利的指甲粗暴地捅向鼻子,易造成受损出血,让细菌有了可趁之机[11]。 一项荷兰的实验发现,相比起不挖鼻孔的人,经常挖鼻孔的人鼻腔中更容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挖的频率越高,携带的则越多[12]。而这种病菌正是鼻前庭炎的主要致病菌。它会让你的鼻孔疼痛,鼻翼和鼻尖外侧红肿触痛,更有甚者出现皮肤糜烂[3]。 ![]() 显微镜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 / CDC 值得一提的是,口角两侧至鼻根区的三角区域,是面部的危险三角区,纵横交错的血管在这里穿梭,有不少血管通向大脑。因此当鼻子受到损伤时,细菌还可能还会细菌进一步的迁徙,从浅静脉到深静脉再到颅内的静脉海绵窦,最终导致严重的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13]。 ![]() ![]() 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有不少血管通向脑部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地清理鼻子呢? 首先,你最需要做的可能就是克制自己蠢蠢欲动的手指。你的鼻屎鼻腔里的分泌物并不需要天天清理,因为鼻毛本身有一定自洁能力。 对于那些已经风干变得坚硬的鼻屎,你可以选择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等它软化后,再用棉签进行清理,既优雅又安全卫生[14]。 虽然用手挖鼻一时爽,但一旦细菌感染,可能就真的会变成“火葬场”。所以珍爱生命,远离挖鼻孔。 撰文 | 阳薇了 ![]() [1] Jefferson, J. W., & Thompson, T. D. (1995). Rhinotillexomania: psychiatric disorder or habit?.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6(2), 56–59. [2] Andrade, C., & Srihari, B. S. (2001).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rhinotillexomania in an adolescent sampl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2(6), 426–431. [3] 苑明茹,黄健&代晖. (2016).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健康时报. (2021). 震惊!你每天都会“吃”下两瓶鼻涕! [5] 科普中国. (2018). 为什么抠鼻屎会上瘾? [6] 健康时报. (2017). 挖鼻屎会导致鼻孔变大吗? [7] Seltzer, A. P. (1963). Nose picking.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55(5), 451. [8] Fontenelle, L. F., Mendlowicz, M. V., Mussi, T. C., Marques, C., & Versiani, M. (2002). The man with the purple nostrils: a case of rhinotrichotillomania secondary to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106(6), 464-466. [9] Caruso, R. D., Sherry, R. G., Rosenbaum, A. E., Joy, S. E., Chang, J. K., & Sanford, D. M. (1997). Self-induced ethmoidectomy from rhinotillexomania.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18(10), 1949-1950. [10] McGinley, K., Larson, E. L., & Leyden, J. J. (1988). Composition and density of microflora in the subungual space of the hand.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6(5), 950-953. [11] Time. (2018). You Asked: Is It Bad To Pick Your Nose? [12] Wertheim, H. F., Van Kleef, M., Vos, M. C., Ott, A., Verbrugh, H. A., & Fokkens, W. (2006). Nose picking and nasal carriag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27(8), 863-867. [13] 新京报. (2021). 挖鼻孔真的会引发颅内感染 找准原因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14] 华龙网. (2021). 难以自控的挖鼻孔,为什么很多人都对它欲罢不能? ![]() 文献审核 |强纳森 内容编辑 | 言柯 图片编辑 | 阳薇了 微信编辑 | DDL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