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wandawy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家里有一块这样的牌匾,据说是当代收藏界一小有名气大师的家训,他沿袭老祖宗的教诲,便把家训书写下来,制作了几块,赠予朋友。有幸辗转得其一,置于家中显眼的地方,常常看着,提醒自己:淡泊和宁静。

人在凡尘杂事中要觅得一份宁静实属不易,每天的生活被各样的事情搅扰,心情也随之起伏,哪里会有片刻宁静。我试过静坐,关注呼吸,试图让脑海的思维静止,但最多坚持了10秒钟,而后纷杂的思绪便开始不受控制地任意驰骋,想拉也拉不回来。然后才知道,“宁静”的境界并不是随心就能达到的。

基督教的信仰里特别强调祷告的功效,让心安静在主的面前,静静地向主述说、与主交谈,这时需要一份安静的力量,才能与神建立真正的链接,而这样的链接才真的有功效。所以,在祷告中的操练,是基督徒力量的来源。

心理学强调人有许多未知的潜力,帮助人发掘这些未知的潜力,就能让人坚强、独立、成长起来,但这样的发掘是在宣泄出所有的情绪、让心安静下来之后,才开始渐入佳境的。

人的心安静下来,智慧就随之升起智慧可以助人达到“致远”的境界,让人看得更远、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策。

而淡泊则是宁静的前提,被各种欲望充斥和搅扰的心,是不可能宁静下来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个其实很难。在这个信息量巨大且涌流不断的世界,会让我们升起各种各样新的需要,勾起永无止境的欲望。但获得越多便会索取更多,没有尽头。人生的“劳苦愁烦”就是这么与我们每日的生活形影不离的。

生活的减法恐怕不单单是要给物质做减法,还要给自己的心做减法,告诉自己“其实我并不需要这个”“也不需要那个”,“我需要的就是让自己的需要越简单越好!”

这个“淡泊宁静”之所以成为祖训,大概是因为前辈们以自己的阅历证明,这两个词需要终其一生来操练,所以且留下并只留下这两个词,希望后辈们也用一生来体行吧。

那就好好操练“淡泊宁静”,用各自合适的方法,且彼此互勉。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