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入殓师》再看死亡

 wandawy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最近迷上了日本影片,从首当其冲的《深夜食堂》,到《入殓师》,从以前仅仅迷恋宫崎骏的动画片,到现实题材的影片,其中一些良善的东西让人看到了日本社会温柔的一面,虽然这样的一窥并不能代表全部,至少看到这种温柔和良善的存在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促使社会向善,也能促使人去思考一些沉重的话题。

今天,我又想说说死亡,在看完《入殓师》之后。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我曾经在本公号中写过关于死亡的文章。我相信写作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原因之一就是:随着人的不断变化,即便是同一个话题的文章,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内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生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生不息。

《入殓师》和大提琴手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把入殓师的身份加诸于一位大提琴手的身上,整部电影的背景音乐也始终沉浸在悠扬而厚重的大提琴声中,让人觉着凝重而意味深长。

仔细思考,片中呈现的入殓师的工作虽然咋一听起来,让人鄙视嫌弃,但每一个亲眼目睹过片中的两位入殓师专业细致工作的人,瞬间就改变了对这份工作的态度。

因为,这份工作真的很美!

当一位面目青灰色的死者僵硬地躺在那里,死亡给人的感觉是冰冷彻骨的,是决绝的。可是,当入殓师认真用热水擦拭逝者的身体,为逝者有尊严的更衣,用自己温暖而灵巧的手把逝者僵硬的手指抚平、把逝者的脸摩挲出温润的生气;借助细致的妆容让逝者呈现出与生前相似的、甚至美于生前的面貌······看着这一切,每一个人都会折服于入殓师的工作所还原的美!是的,他们除去了死亡带给生者的恐惧和不安,把尊严和美还给逝者。

这与大提琴手在演奏中带给观众的感觉实在很像。悠扬厚重的琴声带给观众的是美和享受,是对受伤心灵的慰藉,是对生活的依然保有的憧憬和热爱。如同音乐对现场观众的慰藉,入殓师用对生命的尊重和爱,也给逝者、给生者带去了无限的安慰和希冀。

小提琴承接不了这样厚重的角色,因为它飘逸而轻盈,但hold不住死亡的沉重。大提琴的易获得性和便携性也象征着死亡的无处不在。只想到这两点,就觉得把入殓师和大提琴手融合在一起实在无可挑剔。

所以,影片中的小林大悟每每做好一份入殓师的工作,就开始在田野上拉他的大提琴,那琴声就是在述说着死亡以及与死亡相关的故事,缅怀逝者,也安慰生者。

多么有意义并且值得人尊敬的一份工作!入殓师的职责与现在开始渐渐走入人们视线中的临终关怀都有一个主旨,那就是:让逝者走得有尊严、走得美好,一个是临终前的一段,一个是临终后的一段。时间不同,目的却相同。

用对生命的尊重来向世人宣告,死亡,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影片中一位负责火化的老师傅说了一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话,“死亡,就是是一扇门啊,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个阶段。

死亡不会是终结,也不可能是终结,每个人的灵魂不可能被死亡束缚住,反倒是脱离了肉体的死亡,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但,这道门后面的路通往哪里,没有信仰的人不知道,有信仰的人却非常清楚。

养老院里的一位老阿姨的丈夫前不久去世了,剩下她孤单一人。去看望她之后,却发现她不仅没有愁容满面,反而是一副全然放下的神情,“我现在心里很平安,因为知道他在天堂,不用再在地上受苦。”她的语气中有平安,眼神中有盼望。看着她,我们原来牵挂的心也放下了。可以想见的是,她对于自己的死亡也是没有任何抗拒和惧怕的。

入殓师和临终关怀的工作能够从外部给与临终者以帮助和安慰,但,我们每一个人真正需要的,是由内而外的信心和力量。唯有透过上帝的眼目才能让我们看到:死亡仅是越过那一道门而已,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