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刻,我们总是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总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你无法容忍的缺点。 殊不知,一个人眼睛的所见之物,其实是内心的投射。 如果你心胸开阔,自然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但如果你太过狭隘,往往就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 一旦容不下别人,就会心生妒忌,心生怨恨,就会一味地与人攀比,攀比不上,就有可能把“攀比”发展演化成“算计”,这就是人性的恶! 嫉妒之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总是产生在熟人之间。人们总是嫉妒身边那些跟自己起点相同、能力相差无几的人,因为这更容易比较。 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很多人能接受陌生人过得比自己好,却受不了身边的人过得比自己好,就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人,当成了衡量自身价值的“锚点”。 余秋雨曾生动地描写过善妒之人的形象: “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物一起妒心,便不自觉地进入任何嫉妒者都避讳不了的话语公式,声气眉眼与街坊二大妈没有太大差别。二分传言裹着三分酸气,剩下的五分,用轻蔑来掩盖羡慕。此时在众人眼中,这位很有身份的人物立刻成了一个庸俗的角色,不需别人评判,自己就完成了一种精神惩罚。”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挑刺,总觉得别人这儿也做不好,那儿也不对, 甚至还有人,见不得别人优秀,总是过度放大别人的缺点, 其实人无完人,如果你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会取长补短,但若你只看到不足,就很难有较大的长进。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有时,一个善意的赞许,就能给人莫大的信心和鼓励,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真正有格局的人,深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愿意为别人喝彩。也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同一个人,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瞬间就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身边的人吹毛求疵,可如果一味盯着别人的缺点,生活自然一地鸡毛。只有看到对方的优点,才能舒服相处。 朋友间如此,爱人间亦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好。 有句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一句话,不过几秒钟的事,却可能会在很多年后仍旧影响着对方。 人与人之间,不过一场以心换心。学会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对他人适时地赞美,不需要多么高超的说话技巧,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真诚。真心实意、以诚相待,永远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准则。 不必给自己过高的目标,也不必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你无法掌控结果,也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但人生美好的部分,恰恰在于过程,学会放过自己,尝试了,尽力了,就足够了。 所谓宽宏大量,就是要让自己心胸宽广。“宽容”就是心宽了才能容得下。一个人最大的失败与悲哀,就是心灵的偏狭;而最大的成功与快乐,就是心胸的大度宽广。 诸君谨记: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容不得别人比我好;人性最大的善,就是容得下别人比我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