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鹰社】二战巷战战术

 梓倩su 2022-05-17 发布于河南

转自微信公众号 海宁的小世界

鱼鹰社Elite系列第168号:二战巷战战术-World War II Street-Fighting Tactics,Stephen Bull著,绘图Peter Dennis。

A:巷战战士

A1:英国国民军狙击手,1942年

图中人物穿城市伪装外罩和风帽,它们的设计直接取材自《国民军战地手册(1942年版)》中的插图和说明;该书的作者约翰·兰登-戴维斯少校透露说当时的正规军也在使用同样的服装。外罩和风帽是粗麻布宽松地裁剪而成的,样式类似古代骑士的无袖罩袍。外罩上缝上不规则的两侧下摆用以打破服装的轮廓。头部的观察孔带有未完全切断的线条,这取代了可见度高的眼洞设计;胸部的一条斜开口子用于方便取用外罩里面战斗服口袋里的P14/P17型步枪的子弹。图中这种服装的伪装图案是原书中所展示的几种插图设计中的第三种;对于城市战,该书作者推荐使用在天然的粗麻布背景上展现暗棕色的尖角木料或是砖块图案的伪装设计。

A2:“闪电”战士,波兰救国军Gurt营,华沙,1944年8月

这是华沙起义期间保卫华沙市中心的部队之一。和大多数人的制服一样,这支部队的“制服”也基本上是临时拼凑的,它们包括民用工作服、公务员制服或是缴获的德国人的制服,红白两色的袖标是他们唯一的统一特征。Gurt营的战士大多穿深蓝色服装,通常也会戴一顶帽(图中是一顶德国铁路工人的帽子,但上面加上了波兰鹰徽和国旗色徽章)。由Waclaw Zawrotny和Seweryn Wielanier设计的“闪电”(Blyskawica)冲锋枪从1943年年底开始由小型秘密车间生产了大约700支,它们大多数在起义中使用;这种枪广泛使用了螺丝固定而非焊接组合的组件,这让它可以分散生产。它借鉴了斯特恩冲锋枪和MP40冲锋枪的设计,重量刚好超过3公斤,使用普通的9毫米口径帕拉贝鲁姆子弹,有效射程约100码(约91米),完全适合近距离巷战。在背景中可以看到救国军像海锚一样的图案标记,这实际上是字母“PW”的组合(即“Polska Walczaca”,意为“战斗的波兰”),字母P有时被绘成佩剑的剑柄形状。

A3:火焰喷射器操作手,加拿大女王步枪团,第3加拿大师,诺曼底,1944年6月

D日登陆见证了英国的Mk II型单兵火焰喷射器首次投入实战——因为油箱的甜甜圈式外形,它获得了“救生圈”的绰号。相比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它的重量很重(64磅,约29公斤),喷射点火是由一只不可靠的小电池组件启动的;18.6升容量的燃料只能维持大约10次的2秒钟喷火,而即使使用增稠燃料,喷火范围也不超过40码(约37米)。加满燃料罐以后再更换储有加压的氮/二氧化碳混合推进剂的中央球形储罐需耗时5分钟,燃料罐阀门位于燃料罐的右侧下方,操作员也很难触及这一位置。

图中这名列兵是6月6日登陆朱诺海滩的加拿大第3师某突击部队的成员,一只小的基本型胸包内装了火焰喷射器的维修工具和小型配件。此外它还装备了一支自卫用的左轮手枪和一只胸前挂的包里装的防毒面具。火焰喷射器是依照需求配备给步兵部队的,它并非标准装备,因此缺乏合格的操作人员,这使其效能进一步降低;尽管如此,这些武器仍然是盟军巷战武器库中的一种可怕的备选。

B:英国国民军的“地点防护”,英国兰开夏郡亚罗桥,1941年

本图严格按照今天被兰开夏郡博物馆收藏的国民军的一处防御计划复原,该计划由东兰开夏国民军第12(莱兰)营A连第4排执行,任务是帮助保卫乔利镇(Chorley)郊外有重要价值的莱兰汽车厂的一处地点。这件“地点防护”方案虽然细节上具有独特性,但相比其他的数百件种方案同样具有典型性。

图中关键的地形特征是博尔顿路穿行其中,并在亚罗桥前形成主要的交叉路口,而穿过植被繁茂的亚罗河谷在西北方向就是汽车厂;守住亚罗桥将使进攻方难以迅速攻击汽车厂。请注意,排里的几乎一半人都被部署到前方控制住交叉路口的阵地,这里距离战壕和武器坑很近,而排里的剩余人员作为后备/打击部队来使用。该方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对建筑物的智慧使用,其中包括不要被动死守任何一座孤立的房屋,那将成为吸引敌人火力的地方。建筑和空地之间是架设可移动防御设施的地方,打击部队则坐镇后方随时回应敌人的进攻。A连的其他排会同时控制住东部铁路路堤处和西部卡尔(Carr)农庄处的防御阵地;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可能设置在工厂厂区或是城镇中心区,但整个方案的目标还是为了争取时间。

有趣的是,原来的地方防卫志愿军(国民军的前身)计划各营兵力为1500人,后来合理化到1000人。图中可以看到单一一个排(一个红点代表一个人)的所有级别人员不少于57人,其中包括2名军官,2名中士以及11名下士和一等兵。轻武器除了P17型步枪外,至少还包括一支汤普森冲锋枪以及手雷和简易燃烧弹;这个排还拥有一挺中型机枪,一门杆式迫击炮和一台诺索弗榴弹发射器。

在博尔顿路(RB)上,卡灵顿中尉正与艾奇和斯科尔斯中士以及内勒下士一起在桥上设置路障。这一半排的剩余人员部署于视线范围之外:马斯登下士以及另外5个人位于亚罗桥旁的战壕里(C),这处林地战壕向东就可以瞄准到河畔的公路,向南则面对Mill Wood处的堤岸;霍夫下士和另外5个人控制着黑溪(Black Brook)上的第二座桥——Hogg's Lane桥(B)。最好的支援武器——中型机枪(D)和杆式迫击炮(E)都处于较远预备射击的位置,火力可以覆盖路障之后的博尔顿公路,同时掩护东西两面的侧翼。处于一定距离之外位于Higher Red Bank、铁路路堤和其他位置的火力点同样能为与亚罗桥提供火力支援。

作为排长的汉森中尉在亚罗屋(A)与他的排部成员——包括普雷斯科特下士在内的5名士兵在一起,其中西蒙兄弟俩利用自行车和摩托车在排部和前方部队之间提供短途通讯服务。一等兵费什维克带领一个5人救护队,另有两人驾驶一辆民用卡车作为运输工具。一等兵李和两名列兵在操作诺索弗榴弹发射器。最后列兵哈格里夫和拉塞尔则是名单中的“清洁”人员……这些人中最重要的是一等兵金带领的10个人的“战斗班”(后备班),他们占据亚罗屋,准备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新威胁。

所有前沿部队都有预备好的备用阵地(B1、C1、D1和E1),如果受到攻击或需要不同的火力打击范围,他们可以移动到这些位置。如果亚罗屋无法继续维持或者需要撤退到更靠近汽车厂的位置,网球俱乐部(A1)将成为新的排部所在地。在这里,这个排可以在工厂建筑群外的房屋到哈利韦尔农场(Halliwell’s Farm)之间形成二线阵地,其中哈利韦尔农场控制着从铁路路堤下穿过的隧道通路。

放大图1:汉森中尉手下在亚罗屋的那半个排:自上而下依次为排部人员和通讯员、急救队、配备诺索弗榴弹发射器(发射黑火药装药的杀伤榴弹和反坦克榴弹的2.5英寸口径滑膛炮)的“战斗班”、运输组和战场清洁人员。

放大图2:绰号“黑火炮”的杆式迫击炮在图中以中轴安装方式固定在一处混凝土台上,当然它也可以安装在高度很低的十字架形基座上。这种武器可以发射20磅(约9公斤)重的装有安定翼的反坦克弹头,有效射程约100码(约91米),或者它还可以发射有效射程约500码(约457米)的人员杀伤弹头。这种武器自重350磅(约159公斤),移动时需要5-6个人的人力。

放大图3:美国的M1917式水冷机枪;另有一名步枪兵藏在被称为“狐狸洞”的覆盖伪装的狭长战壕里。国民军手册中展现出很多聪明的隐蔽方式,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环境都是如此。

放大图4:狭长战壕中一个班的国民军。国民军的平均年龄30岁,包括了从“要尽自己一份力”而再次应征入伍的十几岁年轻人到有一战经历的40到55岁的老兵。教官们指出有必要对这些退伍军人进行再教育,同时告诉他们没有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前线”,他们必须灵活机动,并以全局性防御的高度考虑问题。

C:红军的“风暴团”,斯大林格勒,1942年秋

从一支特种步枪营中挑选人员组成的“风暴团”被派去占领城市工业区中的一处建筑。攻击部队不到一个连的规模(红点),总人数约100人,同时配备冲锋枪和其他支持武器,比如战斗工兵的破拆炸药。德国守军(蓝点)人数少于一个排——大约20人(图中来自其他建筑的德军支援力量都只能用随机性的蓝点来粗略表示)。这里没有显示攻击发起的初期阶段的情况,但通常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在之前的24小时里,苏联侦察兵和狙击手在废墟和瓦砾的掩蔽下一路前进,以确定敌人的数量和位置、可能的行动路径以及火力范围。在白天,一到两挺重机枪和/或其他重型武器瞄准住固定的线路。此时要注意敌人从狭窄射击孔内进行射击会妨碍其防御效果的情况。

第二阶段:在夜幕或烟雾的掩护下,“突击组”会利用瓦砾、屋顶或未被防守方火力覆盖的道路缓慢向目标前进。苏军对固定线路的火力支援也掩护了他们的接近。本图中我们展示了四支突击组(A),他们总共约25-35人,由一支在废墟中做引导的指挥小组(C)带领到合适的发起进攻位置。这些人共同组成了“风暴团”的第一波攻击。他们尽可能接近目标到手榴弹投掷的射程内,同时使敌人的炮兵、迫击炮、飞机或装甲部队想攻击他们时很难不危及到己方人员的安全。

第三阶段:如图所示的攻击开始。进攻信号发出后,突击组攻击敌人据点,投掷手榴弹,在肉搏战的距离内与剩下的防御者交锋。在附近四支“增援组”(R)和重武器(MG)的持续火力掩护下,四支突击组同时但各自独立地发起进攻。一旦突击组攻入建筑内,增援组就会依次从不同的角度向建筑物发起冲锋,必要时他们将使用“边开火边移动”的进攻方式。增援组携带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步枪和破拆炸药,一旦建筑物内被清理干净,它们将成为在这里建立新的阵地的突击组的火力支援武器——在这里设置重武器以应付可能立即到来的敌人反攻。伴随增援组到来的还有指挥部人员。

第四阶段:如果突击作战不成功,指挥官会投入他的两个预备排作为第三波进攻力量。如果之前的作战是成功的,指挥官则会派这些剩余部队占据增援组空出来的阵地或是组建掩护组在新占领的建筑侧翼建立防卫阵地。额外的弹药和物资将被运到新的战线。

放大图1:这是一支典型的由6到8人组成的突击组队,它由下士带领,拥有冲锋枪、手榴弹和/或莫洛托夫燃烧瓶以及军刀和挖壕铲在内的凶猛的近程火力。

放大图2:攻击波的指挥组。它通常由一名装备信号枪和照明弹的下级军官和两到三名通信员或一名携带野战电话的通信兵所组成。图中的一人举着一面小红旗,它是用来标记建筑物已被己方占领的标志。

放大图3:典型的大约8人增援组的配置,它由一名装备SVT半自动步枪的下士带领,其中有几个两人小组分别负责携带安装在轮架上的马可沁重机枪以及DP轻机枪和反坦克步枪。此外队伍里还有一名以上的工兵或是步枪兵/弹药携带员。

放大图4:两支预备排中的一支,大约20人。这40多人由一名连长级别的军官带领,虽然他们主要是步枪兵,但其中可能还包括几名狙击手,一支重机枪小组和几支轻机枪小组。

D:英国的房屋清理训练,1943年-1945年

这项训练依据了1943年英国的城市战“圣经”《建筑区的战斗》,这种演习被认为是“训练的指南和基础”,同时会根据被攻击建筑的细节进行修改。

第一阶段(图D1):通过移动中的射击,步兵班得以进入一处独栋房屋的花园,这个班被分成两部分:由布伦机枪组和三名步枪手组成的“掩护组”以及由班长(C)、一名爆破手(B)、1号和2号进入人员(E1和E2)以及一名“瞭望员”(L)组成的“清理组”)。布伦机枪组和掩护组的其他成员向房子开火,他们会向门窗内射击,同时火力覆盖任何可能让防守方可能移动到别的房子或是发动反击的出入口。在火力掩护下,班长和爆破手会向前推进到一处合适的位置,并在那里掩护和指挥进入人员能从理想的入口进入房子。班长发现一扇靠近大窗户的后门半掩着,然后他用冲锋枪打破窗户,同时对门进行扫射,随后爆破手向最好的目标位置投掷手雷。手雷爆炸后,班长就会示意进入人员前进。

第二阶段(图D2):两名进入人员冲进房间,背靠墙瞄准房间内所有的门,需要时他们会进行射击。瞭望员蹲在门或窗的附近,这样做可以同时看到房子内外的情况(他不会站在门口暴露自己的身影)。当进入人员安全就位后,瞭望员会向班长发出信号。进入人员还会向隔壁房间投掷手雷并准备行动。

第三阶段(图D3):班长和爆破手此时也进入房间,他们穿过进入人员后快速向前移动,必要时他们会向楼梯射击;爆破手此时充当班长的助手和护卫。(如果训练有素,他们会采取低射而非正常身高重心的射击技术以消灭任何跪着的防守者。)此时瞭望员仍坚守自己的位置。

班长这时必须快速做出决定。最好是利用守军最初的惊慌以及被掩护组的火力分散注意力的时机,自上而地下清理房屋。理想情况下,班长应该立即带领手下们上楼而不是冒险将防守方赶到楼上,但这一点可能很难完成;楼梯可能被堵塞住,或者楼下的未被清理的房间包藏了风险。如果抵抗顽强,那么掩护组可能不得不被叫进屋子里来加强火力。

本图中我们第一次展示了一层的最后一间房间。安全到达楼梯后,班长会带领爆破手和第一个进入人员上楼,留下的第二名进入人员在一层向几个方向为其他人提供掩护。瞭望员仍守住自己的位置并提供掩护防止敌人突围。与此同时,房屋外的掩护组准备行动。

放大图:必要时,上楼的三人会重新装弹,然后在楼上的房间内进行搜寻,同时用手雷和枪支消灭任何的防卫者。在手雷扔进去之前,门已经被炸开了。

第四阶段(图D4):清理组重新回到一层集合,瞭望员继续监视房子的后面直到掩护组在房子周围建立起阵地以防止任何可能的增援或撤退。(在更开阔的地方,布伦机枪小组可以直接为清理组提供火力掩护,然后再移动到火力可以覆盖到街道和可能的撤离通道的地点。)

E:美国的房屋清理训练,1944年-1945年

本图部分以美国开创性的军事手册《FM 31-50》中的两幅戏剧性草图为基础绘制。其中一幅草图建议在攻击有楼梯的房屋时,士兵们可以的通过从下向上射穿邻房的墙壁的方法清理房屋内的敌人。对于无法强行进入的阁楼空间,士兵们会在一楼用TNT炸药炸开了一个“老鼠洞”。紧随强烈的爆炸冲击波的是快速的火力攻击,这将杀死楼下房间的守卫者。一旦顶楼的地板被穿透,士兵们就会通过天花板向上盲射以尝试消灭楼上卧室里的人。这一过程中,一队队员在楼梯口同时攻击并消灭了一名敌军守卫。然后他们爬上楼梯,班长沿着底板向卧室门射击,他希望这种射击能够消灭掉某些防守者;汤普森冲锋枪不是步枪排的标准装备,但有经验的士官可以因为执行这样的任务而轻易地得到这种武器,它的近距离火力和点45口径子弹的大威力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然,有一名德军还没有被击中。他用一张桌子和一张床垫给自己布置了一座简陋的“墙角街垒”;在美国大兵到达门口并把两枚手雷送进去之前,进攻方领头人的命运还未可知。

一旦美军制服了所有的抵抗,在楼上的窗前,士兵们可以很好地向外面地面上的战友发出前进的信号,同时观察和狙击附近的任何敌人。尽管清理阁楼的工作是不得已的,但相比强攻,向天花板发射子弹的方式会更安全些。《FM 31-50》手册教授的战术问题解决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明智之举,但即便如此,这种在房间与房间之间进行的战斗本质上讲是一种高伤亡率的作战。

F:街垒战斗,华沙,1944年8月

这是华沙市中心几条典型街道的复原图,由波兰救国军Gurt营的人员(蓝点)保卫。他们的德国对手是一支自北向南侦查抵近的突击炮部队和装甲工兵部队;德军此时已经学会了将大部分步兵(红点)隐藏起来,等待装甲部队和工兵突破路障后,他们再在火力的掩护下穿过建筑物。

图中顶部,一辆3号突击炮正从街角转向。装甲工兵连的2名工兵(GE)躲在一堆瓦砾后面,通过电线控制两只装载了150公斤爆破炸药的sdkfz303型履带式远程控制装甲炸药运输车(G),也就是“哥利亚移动炸弹”。波兰人在距离主要路障10或20码(9米或18米)的地方竖起了一排被称作“小大卫”(LD)的系统阻止“哥利亚”的前进,这个系统是由大学教授设计,它实际上是一排垂直放置在地面上的铺路板。

放大图1:在阁楼里的波兰狙击手只需去掉面前墙上的几块砖就能得到射击孔;交替位置可以让他在多个方向开火,即便被发现,他也有机会转移射击位置。另一名狙击手可能躲在同一栋楼屋顶的烟囱下,在那里他可以提供给第一名狙击手一些支持。

放大图2和3:一群抱着必死决心的勇敢年轻人被部署在更靠近路障的地方,他们将试图接近并攻击敌人的“哥利亚”或装甲车。有些人在楼上的房间里会将莫洛托夫燃烧瓶扔在装甲车辆脆弱的顶层装甲上;在小巷里,有人获得了一只珍贵的缴获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还有两个人拿着钢丝钳准备去切断哥利亚的控制导线,他们还装备了一把手枪和许多简易手雷。

主路障(B)是一堵由竖起的铺路板构成的坚固的墙,但遮掩住它坚固实体的是一层轻质材料(比如家具)覆盖物。事实上,波兰人并没有试图守住真正的路障,他们躲在侧翼的掩体中,在那里,直接的火力打击不太可能对他们造成太大的伤害。

放大图4:街角等待的一小队Gurt营士兵。他们要么在德军越过路障时会在临近街道上展开侧翼进攻,要么消失于建筑物内的预备阵地中。除了随处可见的国家标志色袖标外,他们还穿着各种色彩的衣服——这支部队的衣服大多是深蓝色的,一些是旧波兰军队的服装,一些是从德国人那里缴获的。他们的轻型装备包括毛瑟步枪、手枪和一到两支冲锋枪,其中一人还斜背着一只装满“菲律宾人”(当地制造的手雷,其中的一些使用了盟军空投的塑料炸药)的背包。

本图右下角(以及放大图5)中,女人们聚集在一个敞开的窖井井口前,用一个临时搭建的井架把弹药和其他物资传递给下面下水道里的人,这些人会再把它们带到战斗岗位。

在左下角(以及放大图6)中,一名年龄不到14岁负责通信的小女孩正沿着一条通讯壕沟跑向一处指挥掩体的隐蔽入口。她可能携带了一份街垒阵地指挥官的请求信息并将它交到连长手中,连长手里小心保存着一挺机枪和为数不多的PIAT型反坦克火箭中的一枚,而连长此时面对的是判断哪里才是敌军的主攻方向(显然该连并没有把所有的装备都“摆在橱窗里”)。援军将被部署在路障后方的位置,伏击任何强行通过的敌人。

G:美国步枪排的防守方案,西北欧洲,1944年冬

本图基于1944年1月《FM31-50》号手册,也就是《攻击堡垒阵地和城镇战(1944年1月版)》手册中给出的理想情况绘制。这种像小型堡垒一样坚固的防护区只有在军队有时间和物资来完善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在多数情况下,该方案只有部分可行。

蓝点图标只是标明了那些能即刻投入战斗的未睡的或执勤的人员。大约15名士兵构成一组“倒班人员”,其他组则处于休息状态或是执行其他任务,但在遭到攻击时他们会增援防御者。尤其在夜间,在建筑物外设置岗哨(虽然不是在明显的位置)也是可取的,以便更好地监听和侦查并发出警报。

每支步枪班都被分配到了明确的责任区,同时每一栋建筑的适用性将得到检查。脆弱或易燃的建筑物可以事先被摧毁,并且拆除掉栅栏、树篱等以扩大火力射界,减少敌人作为掩护的可能。个人和武器操作组的成员都为自己的武器设置了备用阵位;在图中,通往中央防御区的路被铁丝网堵住了。

班长负责把班里的人分成两组轮班。他们检查了各个步枪阵地(R)的位置和射击区域,监督射击孔伪装的设置以确保武器的枪口在掩体之外不可见。最好的射击孔应该设置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位于屋檐下和穿过屋顶的孔洞或是位于阴影深处和植被后面。最佳做法是经常从一个射击孔转移到另一个射击孔,同时制造假的射击孔,而在不使用时用沙袋将一些射击孔堵住也是很有价值的。在干燥的天气里,射击点(无论真假)周围的地面会被打湿了以防灰尘被踢起暴露位置。

本图中预计敌人的进攻方向是北方,街道已被封锁以便进行全面防御。在每个拐角进入防御区中心的通道都建立了防御“三明治”——被铁丝网包围之外还安排了一排反坦克障碍和一条反坦克和人员杀伤地雷带。这些障碍区由携带反坦克枪榴弹或火箭筒的人员(GR/B)进行火力覆盖。敌军的步兵或工兵将不得不拿出勇气面对铁丝网和杀伤地雷,这也将迫使装甲车辆出动,如果装甲车辆先行,它们将暴露在反坦克武器的打击威胁下并可能碰上反坦克障碍物或地雷。

这支步强排还得到一门反坦克炮的支持,它来自营属反坦克炮排;图中还可以看到一门来自步枪连武器排的60毫米迫击炮,它被布置在防御区中央的花园中。中心街区的每个街角不仅有一名独立的步枪手,而且还有一个为反坦克炮准备的炮位(R+GP),在需要时可以人工将反坦克炮推到这里。

放大图1:配备M7型枪榴弹发射器的步枪手,他可以发射M9A1型反坦克枪榴弹。战争的这一阶段,每个步枪班都装备有两到三支这样的发射器。当用窗户而不是隐蔽的枪眼作为射击点时,士兵们躲在房间里作战是至关重要的。

放大图2:班里的士官正检查一处“巴祖卡”60毫米口径火箭筒的阵位;每个步枪连的标准装备数量是3支,但营的附属单位也会有额外的数量。尽管是在室内做检查,但火箭筒发射时必须离开封闭的房间,以避免后坐力爆炸产生的超压破坏。

放大图3:附在连武器排的点30口径“轻机枪”在前进时可以提供备选的火力援助;近战环境下它们往往作为平射武器,远距离的话阵位则设在高处,有时候甚至在屋顶上。图中这种M1919A6型轻机枪安置在一处地下室,使用时它被抬到一层进行近距离的平射射击。

放大图4:一门M1型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这一时期可以使用高爆弹,这增加了这种火炮在城市战中的价值。在拖车撤走的情况下,重量超过1吨的这种武器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移动它在不同阵地间移动;威力较小的37毫米炮重量比它轻一半还多,那是种真正人力可操的武器。

放大图5:一名步枪兵在中央街区的一个位置上准备就绪,这里是准备供反坦克炮使用的。

图例说明(自上而下):铁丝网;反坦克路障;地雷;反坦克炮;迫击炮。

H:德军攻击一处苏军占据的村庄,1944年-1945年

本图与纳粹青年领导组织和总参谋部联合制作的小册子《士兵和士官》中展示的一种方案非常接近,这本小册子旨在鼓励青少年尽早参军。它的细节已在Reibert的《军事训练》(《Der Dienstunterricht im heere》)和英军手册《德军战术:进攻和追击(1944年7月版)》中得到详细阐述。

主要为木结构建筑的这座位于德国东部或波兰的小村庄处于林地内的一片空地上,它由红军步枪连(红点)的两个排所控制,他们配有三挺马克沁重机枪,总共约50人。红军占据房屋的时间不长,在冰冻的条件下也没有建设过多的障碍物或进行田野工作,但是他们还是仓促地设置了雷区,以保护进入村庄的两个入口;同时为一挺重机枪建设掩体,在周边挖出/炸出了几处战壕和散兵坑。另外两挺重机枪安置在房屋前侧的掩体中,其中一些房屋也已经做好了内部防御准备。

德军的进攻计划是投入一个加强连(蓝点,比实际人数少)。1944时一个步兵营包含三个连,每个连大约100人并分成三个排;这支加强连还拥有附属于营重武器连的一个重机枪班和一个迫击炮班(分别拥有2挺配有三脚架可提供持续火力的MG34或MG42型机枪以及2门81毫米口径迫击炮)、一个附属的战斗工兵排(包括两支火焰喷射器小组)以及一支来自团属榴弹炮连的步兵炮班(拥有两门150毫米口径火炮),也就是说,这些支援部队和专业部队人数又有100多人。

H1:第1和第2阶段

黎明前,德军指挥官派出了一个班规模的巡逻队(P),侦察兵在前方向村庄的左翼进发;它们利用崎岖不平的地面和植被掩护尽可能靠近目标并保证不被发现。与此同时,指挥官在树林边缘附近建立自己的指挥所和观察哨。侦察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苏联的机枪开火了;在巡逻队匆忙撤退之前,巡逻队长还设法观察到他认为左翼布有雷区的证据。

在确定了苏联武器的位置的情况下,德军指挥官下令与他们交战,迫击炮、重机枪和步兵炮此时开始向村庄开火并且切断苏军来自后方的支援。

图例说明:重机枪;战壕;地雷;指挥部;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火焰喷射器。

H2:第3和第4阶段

德军的大部分步兵利用火力掩护,穿过村庄右侧的树林,开始包围行动。

一些建筑物现在开始燃烧。其中一个步兵排在自己的轻机枪组的支持下,攻击并压制了苏军位于右翼的重机枪阵地;第二支步兵排则逼近并包围了村子的右后方。在左翼,一门迫击炮在火力掩护下向前移动并与另外两处苏军重机枪阵地交战。当敌人的这些火力被压制后,德军的迫击炮和步兵炮转而发射烟雾弹来掩护步兵的攻击;德军重机枪这时在第三支步兵排正面推进的掩护下也转移到侧翼来支援进攻。工兵们的火焰喷射器(Fw)部署在坚固的地堡或加固的房屋上;它们造成的燃烧越来越多并赶走了房屋的守卫者。

在第四阶段,苏联人受到来自几个方向的攻击,距离近到冲锋枪和手雷可以发挥作用了。苏军任何对侧翼的反攻都遭到德军机枪的反击。苏联人意识到自己即将被包围并试图撤退,一些人跑到后方树林中德军设立的阵地前,另一些人则逃到左后方。最后,德军将通过烧毁剩余房屋的方式来完成行动,而不是试图逐个清理它们。

放大图1:在一名手持MG34型机枪的机枪手的带领下突击中的德国步兵。这一时期,这种轻机枪虽然被MG42型机枪部分取代,但却仍在使用中。在战争的最后六个月,一些班会同时拥有两挺轻机枪,它们被分别布置在进攻线的两侧。另外一个排里少数人也会得到Sturmgewehr 43/44型突击步枪。

放大图2:德国的150毫米口径sIG 33型重型步兵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