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技术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欧盟的竞争力与前途会怎样

 探为观指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问一个问题,有没有人想象过,未来有一天德国和法国会退出或者提议解散欧盟?

无论如何,我都很难想象,发达欧洲想要组个欧盟,是为了给不发达欧洲去扶贫的。换句话说,组欧盟的根本目的,就是发达欧洲想要获取更大的统一内部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事实上,过去二十多年他们成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让欧盟吸纳了好多欧东国家,变成廉价劳动力进入西欧各国——英国部分老百姓支持脱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抱怨波兰工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或者拉低了很多行业的平均薪资)。而东欧国家动不动几千万的人口规模,也为欧洲统一市场极大地扩容,繁荣了德法等强国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但是,现在有个重要趋势正在发生:信息技术产业在人类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目前的汽车主流还是一台发动机带着四个轮子跑,这是核心。未来的汽车,一个发动机带着四个轮子跑,绝对不是核心,核心会成为电子信息系统(含计算、网络、娱乐、安全等等的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过去的一台奔驰S600,如果发动机换成W12的,价格要上去多少万!这说明发动机是核心:既是技术核心,也是成本核心。以后,那套电子信息系统会成为一台汽车的技术核心与成本核心,就好比同样一台电脑,芯片从i5升级到i7要加一两千块钱一样。

如果这个趋势实现了,那么欧洲在信息技术产业里的整体地位在哪里?优势有多少?处于产业链和利润链的哪个部位?这个趋势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实现,而现在,此时此刻,欧洲强国与美国的差距就已经很明显了:德法领衔的欧洲大国的人均GDP集中在3.8万美元至4.5万美元区间(排除卢森堡加北欧那几个人口500万左右的国家),美国是6.5万美元左右,比欧洲大而强的国家高了40%到60%。这足够说明,欧洲的产业竞争优势正在越来越走下坡路。

德国和日本强大的主要表面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汽车产业是目前人类经济基本盘中占比第一的产业,相当于奥运会中的田径项目是金牌产出第一大户。而时间越来越往后推,信息技术产业会逐渐增长到超越汽车产业、甚至大大超越汽车产业的产值——万物互联想象一下。到时候,德国的顶尖机床,中国还是不得不掏巨资去买,但是一个机床产业能够创造多少利润、税收、以及就业岗位呢!欧洲发达国家又有多少类似高端机床那样的绝对优势产业呢?

欧洲强国经济竞争力走下坡路的时候,广大东欧不发达国家就会变成负担而非资产。经济竞争力走下坡路的最坏的后果,就是产业利润、薪酬水平、从业人数会一起下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德国、法国这样的国家,就是他们要开始清理移民的时候了。真正清理到最后,就是要退群了,因为内部产业会发现有没有东欧市场已经没太大区别了——竞争不过中美列强啊。那时候,德国、法国就会大概率地抱着自己仅剩的一些相对优势产业,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了。毕竟这两位都是超过半亿人口的大国,不是芬兰、丹麦那种一两个巨型企业就能养活全国的半千万级别人口国家。

最后,有一种不太现实的手段可以保住欧盟:真的把门关起来自己玩,把中美产业竞争挡在门外。这个方法不太现实的原因就是,欧洲的安全是美国人罩着的,除非美国人自己选择撤出欧洲,否则美帝怎么能允许欧洲不向自己开放市场、让美国大公司赚钱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