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油价大幅下跌会导致我们的通货紧缩吗?那通缩又是什么呢?

 探为观指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2020年3月份的财经大戏,除了美股接连熔断以外,就数世界油价暴跌了。这次原油价格暴跌的起因是沙特约着俄罗斯一起减产,但是由于未知原因,大家非但没有减产,反而宣布增加原油产量,结果导致油价暴跌,近期最低点接近20美元每桶。

油价暴跌以来,各类分析文章铺天盖地而来,比较吸引眼球的一类都在谈美国、沙特、俄罗斯三方的宫斗戏。有的说是美沙联手做低油价,试图将俄罗斯和伊朗的市场份额挤出去,等世界经济回稳之后,再拉高油价赚回利润损失。有的说是俄沙联手做低油价,目的是打垮美帝的页岩油产业,夺取美国生产的石油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这些解读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文章就像我们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那样有趣又精彩。但是,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因为除了当事方,其他人没办法知道沙特到底是怎么想的。谁能确定沙特到底是跟着美国坑俄罗斯和伊朗,还是沙特跟着俄罗斯和某国坑美帝呢?我们这里想讨论的,是有些网络意见红人的文章忧心忡忡地说,油价暴跌会导致我们的通货紧缩,加重我们企业的债务压力,因此我们的经济风险骤然加剧。这种观点貌似还有不少人追捧。那么我们就尝试着分析一下,油价暴跌会不会导致我们的通货紧缩。

首先,什么是通货紧缩(简称通缩)?字面上来解释,就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普遍的物价下跌,并且市面上流通的钱也变少了。学术界对于通货紧缩的含义有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比较严格,认为通货紧缩要具备三要素,即物价普遍下降、货币供应量下降、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全面衰退;第二种稍微宽松一点,认为通缩就是价格下跌和货币供应不足;第三种最简单,认为只要物价连续地全面下降,就构成通缩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谈学术问题可能会头大,但是一谈到“商品降价”,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精神振奋。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非常明确,这里的价格下降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期待的“商品打折促销”的降价是两回事。物价的普遍性下降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价格的下降意味着生产产品的企业的收入非常可能降低。如果企业的收入降低,那么企业主的利润、员工的收入、乃至于员工的工作岗位都会受到威胁。

企业的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以销售数量。通货紧缩,无论应用学术界的哪种解释,都必然包含价格普遍性的连续下降。那么,如果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不能增长,那么企业的收入必然减少。而企业的利润等于收入减成本,成本包括原材料进货、员工工资、税费、以及其他方面的开支(比如办公室租金、交通运输等等)。按道理说,如果成本跟着收入一起减少,那么利润可能不会变少,或者下降幅度有限。但是,企业有一种成本叫做“固定成本”,就是哪怕一件产品都不卖,企业都仍然要支付的成本,比如员工工资、厂房租金等。

那么,一旦价格下跌、销售量又没有增加,导致企业收入减少到要亏损的水平,那么为了生存,企业就不得不开始压缩成本。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企业的收入既是自己赚的钱,同时也是该企业的客户(可能是另一家企业、也可能是个人消费者)的成本。企业自己的成本,也同样是另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收入。当一家企业开始削减成本的时候,它影响的是自己的供应商,或者是自己的员工。当全社会的企业开始普遍性地削减成本,那就是全社会的普遍性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减少,最严重的后果当然就是人们的失业和企业的破产倒闭。如果社会普遍性地出现人员失业和企业倒闭现象,那就是严重的经济危机。

那么,通货紧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第一种原因,是由于政府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通俗点说也就是减少流通中的钱的数量,同时政府自己花钱也变少了。第二种原因,是由于之前的经济太火热,导致各类商品的产量增加到过分大于市场实际需求,导致商品过剩,从而普遍性地造成价格下降。第三种原因,是由于社会实际需求降低,导致商品供应过剩,因而价格普遍下降。第四种原因,是由于输入性的低价商品冲击本国市场,导致国内普遍性的价格下降,这可能是本币汇率不合理导致。其他,还有可能是种种原因导致钱在银行里而没有流通到市场上,比如金融系统效率降低了等等。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哪个具体的方面导致通货紧缩,最严重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什么是有效需求?就是你真的有这个需要,而且你也付得起钱的需求。比如肚子饿了想吃一碗泡面,这就是有效需求。但是想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不是有效需求。现代社会的技术水平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产品的产能都是过剩的。因此,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关键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有效需求的数量。

那么,想一想开头的问题:石油价格暴跌,会不会导致我们的通货紧缩?我们一个点一个点地来验证。


第一点,石油价格暴跌,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货币供应,也就是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会不会减少?明显不会,油价不能影响人民币的流通数量吧。全国人民不至于因为国际油价下跌就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囤积石油吧!货币流通数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当然也受到某些重大资产的价格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每月都要还贷款的那个东西。这个后面再详细讨论。

第二点,石油价格暴跌,会不会导致我们的社会商品价格普遍性地下跌?我们必须承认,石油是现代社会极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就连我们吃的米饭和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石油提炼的化肥。但是,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而不是生产成本!苹果手机拿走了全世界手机产业三分之二的利润,出货量却只能排在世界第三,苹果手机的售价和成本关系大吗?

第三点,石油价格暴跌,会不会降低我们社会的整体有效需求?这个好像更加没有关系了。我们想吃多少饭、想买多少衣服、想去哪里玩、想买多大的房子,应该是石油价格越低,越有可能促进我们的消费量,比如燃油动力汽车的使用成本应该更低啊!

因此,从最严格的通货紧缩的含义所包含的三重特征来对照,石油价格暴跌根本没有能力引发我们的通货紧缩。那么,排除石油价格因素的影响,我们到底会不会引发通货紧缩呢?无论我们想不想学一点经济学知识,这件事情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一下,因为这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我们要学会面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首先,货币的流通量暂时不需要担心。前一阵子,美国降低利率,被人们称为“金融核弹”级别的大杀器。因为美国为了刺激股市和经济,已经没辙了,不得不动用最后的绝招了,利率降低将促使大量的美元从银行里流出来。新闻里说,我们没有跟着降低利率,而是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一个硬性要求,为了防止挤兑和其他风险,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将吸纳的存款,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央行那里,避免商业银行为了一心赚钱,把储户的钱全部给贷出去了。因此,如果在新闻里听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那就是中央银行给市场增加货币供应了。

当然,有人会说,存款准备金的减少,只能说是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资金变多了,而不能说这笔钱一定会进入市场流通啊。逻辑上确实是这样,国家也想到了,所以会相应地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某些行业或企业放款,比如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等。前面我们还提到过,会不会央行放出来的钱,都被吸引到某些重大资产那里去了?其实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部分一线城市的居民都有所了解,很多房价在阴跌。很明显,这种问题是会被避免的。说这么多,就是想明确一点:关于货币流通量,国家手上还有不少牌可以打。我们暂时不用担心会因为货币流通量的不足,而导致通货紧缩。

第二,有效需求的不足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确实是目前最大的担心。近期的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整个月不能出门的特殊体验,这种情况对大多数服务业就是沉重打击,因为消费需求被迫消灭了,虽然它一定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里(比如逛街、看电影、下馆子等等)。这个问题在我们完全复工复产之后会解决,但是,新的更大的问题来了:其他国家的疫情怎么办!这里只能说,一旦主要国家都失控了,外贸相关产业的有效需求会受到重大打击。除了防疫和最基本生活需求物资外,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确实会严重下降。网上已经有人贴出某些制造业企业因为订单不足而劝退员工的信息了。

这确实已经成问题了,那么我们可以解决吗?完全解决每一个人的问题也许不能,但是应对措施已经一个接一个的出来了。除了促进全社会有序地复产复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家接连提及的促进“新基建”的新闻(详见之前的文章《“新基建”是简单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还是有更深刻的价值意义》)。外部需求受损,就依靠拉动内需来弥补。内需的主要增长动力,目前当然是依靠国家主导。

有一点也值得关注,就是我们对友好国家的疫情援助,也是提振有效需求的一个方向。无论是他们出钱买、还是我们这边捐,那都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保障了一批企业的运营及其员工的收入,更是保全了相关产业链的正常运转。我们社会在本次疫情中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这种动员能力同样也是对社会经济事务的调控能力。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也是有能力通过各类手段对有效需求的调控,来稳定货币流通量和整体物价水平的。

第三,关于物价的普遍性下降,就暂时不用担心了。很多东西不涨价就不错了。而且近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也成效明显,很多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游企业的利润水平都在最近几年有明显上升。几年前就意识到风险并未雨绸缪,这说明我们的社会确实有高人罩着。

这样看来,至少暂时我们还不用担心通货紧缩给我们带来经济危机等可怕后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在疫情完全解除之后,不能不消费,也不能乱消费。大家千万不能因为世界经济波动就完全不消费,那会打击了内部有效需求,我们自己要出问题。正常生活该干嘛就干嘛,只要不浪费就好。真正该注意的是投资方面,千万千万不要因为“价格低”而盲目想去抄底股市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价格低”和“值得买”是完全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的!真有闲钱去投资的,目前这段时间要首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比如把钱存在国有银行里)。

最后,关于通货紧缩这个问题,也不完全就是彻底的坏事。适度的通货紧缩也有助于加剧市场竞争、促进技术升级和产品提升、挤出一定的经济泡沫、遏制过度投机等。美国甚至能够利用美元的通缩来剪全世界的羊毛。因此,真正必须解决的,是如何管理有效需求,因为这才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