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夏时节话养生

 医文杂谈 2022-05-17 发布于河南

天气越来越热了,骄阳似火,蒸热难耐,又是一年盛夏时。

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对于夏三月,有如下的论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其大意为:夏季为万物繁华秀美的季节,其时天地交蒸,万物开始开花结实,白昼时间较长,人应当晚睡(当然,也不可太晚)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所以,顺应夏气之道,关键在于养“长”、使体内的阳气宣通。

基于此原则,谈谈夏日需注意的事项:

  1.不吃冰镇食物:

夏季暑热,但正好是瓜果蔬菜产量宏丰的季节,所以应季的蔬菜瓜果,吃点无妨,能够消解暑热之气,对身体有帮助。诸如:西瓜、绿豆、苦瓜、黄瓜、酸梅汤等等,皆可适量服用。

但冰镇食物,如冰粥、冰镇西瓜、冰镇饮料等等,却不适合大量饮用,中医有取象类比的说法,好比夏天地表温度很高,但地下水确实冰凉清冽的。同理,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体表蒸热,但体内胃肠道等脏腑却是相对虚寒的状态。这就是为何夏季多胃肠道疾患:如腹泻、肠炎、食欲不振、全身困乏等等。内经有云: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冬吃萝卜夏吃姜”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热,天那么热了,再吃辛热的生姜,岂不火上浇油。

      2.中午要适当午休:

因为夏季白昼时间长,天气炎热,蚊蝇滋扰,夜间睡觉时间和质量会受到影       响。所以中午的午休是需要的,长度为30分钟-1小时之间,时间太长,反倒并不解乏。

    3.夜生活要节制:

夏季的大排档是很多人的最爱,要上几个凉菜,几大扎啤酒,撸串猜拳,三五好友,乘凉夜谈,觥筹交错,确为一件美事。但需要注意:大排档要找卫生质量好的(不过,好像都好不了哪去,前段时间听说有五星级的烧烤和夜市,哈哈)。最好夜晚11点之前结束战斗,啤酒最好喝常温的,冰镇的慎重。凉菜吃的多的话可以配点蒜,大蒜对于预防食物不洁导致的腹泻、腹痛有一定作用。

   4.喝水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人夏季会出很多汗,烦渴不止,但是发现,越喝越不解渴。此时更不要喝凉水,可喝些放凉的白开水,在里面稍微加点盐和食醋。

   5.汗出之时,切勿受凉:

盛夏这么热,怎么还会受凉?是的,仍然会受凉,比如空调,出满身大汗,立刻进入空调房间,冷风23度直吹,很多的空调病、颈椎病、腰椎病,和吹冷风,都有一定的关系。

出满身大汗时,不能立即喝大量的冷水,不能立即冲凉,衣服潮湿,需马上更换,不可长时间着湿衣。

   6.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

进入三伏天之后,有三伏贴的冬病夏治法,该法对于虚寒性的咳喘、鼻炎、关节疼痛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另外,夏季也多心脏病、胃肠病、泌尿系结石等疾病,有这些病病史的更须多多注意。

但其实,保养好人体的阳气,亦是冬病夏治;少吃生冷,少熬夜,也是冬病夏治,所以借用我上篇文章:夏日养生四言韵中的结尾那句话:

养生之事,皆在日常;

非仅补药,可使寿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