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心土,又名伏龙肝,是灶内中心的焦黄土块。过去农村的灶台,经常在灶心垒上黄土,黄土经过柴草多年的烟熏火燎,使土具有了火的特性。因脾胃在五行属土,同灶心土同气相求,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主降,胃喜温恶寒;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水液、统血,脾气主升。所以灶心土对于中焦虚寒、胃气不降而导致的呕吐,反胃;脾阳虚引起的久泻;脾气虚不能统血而导致的吐血,便血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灶心土经常和其他中药配用,如出自《金匮要略》的黄土汤,就是以灶心土为君药,配合附子,白术,阿胶,甘草,干地黄 ,黄芩等中药,所以黄土汤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功效,对便血,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征象的阳虚便血有很好的作用。一般用布包先煎,轻症可以单纯用灶心土,煎汤澄清后,代水引用。 以前去他乡的人临行前都要带一包家乡的土,或包一些灶心土,到了异地用它泡水喝,有很好的预防水土不服的作用。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改革,农民搬到楼上,以前袅袅炊烟笼罩村庄的景象越来越少,象百草霜,灶心土这样的农村“特产”中药越来越少了,但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中药,调理身体不伤身,所以如果家里有这种药,要多留一些。 这里有一首咏伏龙肝的诗,很好的诠释了灶心土的特性: 咏伏龙肝 作者:吴泽青 灶中炉火正旺,烟熏火燎尘扬。 我虽黢黑焦黄,却善温中暖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