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杰平小说连载‖教书匠(33)继任班主任

 客都原创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教书匠

梁杰平/著


第三十三章  继任班主任
 
中段后,赵佩凤老师转行到镇政府工作。中途调动,让学校一时慌了手脚。
校长亲自找文娟老师谈话,他态度和蔼地对文娟老师说:“这段时间,你的表现学校很满意。年轻人就要敢于吃苦,多向老教师学习。现在学校出现了新的情况。赵佩凤老师由于工作的需要,转行到镇政府去了,留下的工作内部消化。因此,学校决定由你接替她的(2)班班主任工作。你班的数学由杨校长担任,(1)班的数学只能是杨文东老师。因此,杨老师一个人担任三个教学班的任务,不可能再兼任班主任了。”
“我没有班主任经验,恐怕做不好,辜负了学校的期望。”文娟老师诚惶诚恐。
“年轻教师做班主任不懂向老教师学习,很正常的事。那些老了做班主任的,才不好意思问人。”
“试试吧,真不知手先还是脚先。”
“放开手脚干吧,学校相信你的能力。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一次增加两级工资。”
见文娟老师困惑,他解释说“一级工资是6元,班主任一个月国家补助12元,不就是增加了两级工资吗?”
无语。
回到办公室,陈玲老师笑道:“洗脑了吧。”
“做班主任?”
“是的。”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一次增加两级工资。”杨文东笑道。
      “你们怎么知道?”
“不但我们知道,全校班主任都知道。哈哈。”
“哦?”
“凡是做班主任的,校长都是这样跟他说。”
晚上,文娟老师打开电脑聊天,看到一朵玫瑰花在屏幕上飘荡,嘴角中露出微笑,白天的一切烦恼好像都忘记了。
温:晚上好!
陈:嗯。
温:怎么啦,爱搭理不搭理的?
陈:哪里呀。
温:把今天的行程如实告知。
陈(哑然失笑):你是谁呀?
温:我是你网上的朋友。
陈:一般朋友而已。
温:不是一般,是特殊。
陈:怎来的特殊?
温: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网聊么?
陈:是又怎样?
温:我们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陈:我们?我和你?
温:我们这一代人。
陈:是又怎样?
温: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陈(抿嘴一笑):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你口中都是伟大的工程。
温:笑啦。
陈:笑,面对傻子一般的你能不笑吗?
温:做一回傻子能博得你开心的一笑,值!
陈:告诉你,我做班主任了。
温:恭喜!
陈(发出铁锤打头的图片):还恭喜,该打。
温:主任呀,升官了,不该道喜吗?
陈:别人有苦无处诉,你却幸灾乐祸。
温:把它当作对自己的锻炼,不是很好吗?
陈:只是担心做不好。
温:我们走一步算一步。
陈:我们?
温:你的事也是我的事嘛。
陈(笑吟吟地):此话合听。
温:以后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二条心”。
陈:错了,是一条心。
温:就是不要什么事都向家长汇报。家长会讨厌,学生也会反感。
陈:有道理。
温:还有遇到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要动辄上报政教处。
陈:哪该怎样?
温:原子弹的真正威力不是它的爆炸力,而是放在发射架上的威慑力。
陈:哦?
温:同理,政教处应该是威慑部门,而不应该是处罚的场所 。
陈:我的学生很听话。
温:小妹,才教几天书?以后什么情况都会遇到。
陈:闭住你的乌鸦嘴。
温:争取最好的,准备最坏的。
陈:此话差不多。
温:有时故意犯错误,然后诚恳地承认。这样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陈:慢着,发觉你比老师更老师。
温:感谢。
陈:哪里学来的这些歪理?
温:无可奉告。
陈:对我也保密?
温:祖传秘方。
陈:不要绕圈子,说吧。
温:几十年琢磨的如何俘获少女之心的心得。
陈:再不说我下了。
温:忘了我的职业?
陈:养石蛙。
温:重要的没有讲到。
陈:还有重要的?
温:总经理的头衔你忘啦?
陈:臭美。
温:要当好总经理,就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就要研究一套管理方法。
陈:有道理。
温:我管理公司与你管理班级有许多相似之处。
陈(长长地舒出一口气):看来要拜你为师了。
温:我拜你。
陈:你拜我?
温:以后。
陈:好吧,等我经验丰富的时候,收你为徒。
温:一言为定。
陈:勾手!
温:勾手!
陈:有意思。不过,我该下了。
温:好的,明天上课要有精神。
陈:谢谢。
温:听话。
陈:嘻嘻,小孩子。
说完,关掉了QQ。
 
接受班主任的工作后,文娟老师感到压力好重。以前只管上好自己课,学生也能自觉地遵守纪律。但是,现在做班主任了,要使每位科任老师上课时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班上有几个男生经常违反纪律,不赶快驯服他们,以后的工作很难开展。
千头万绪,首先要稳定班级,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迅速树立自己的威信。
但是,怎样才能最快地营造好的班风呢?文明班,还是文明班的争取。昨天还熟视无睹的文明班评比,此时却感到无比的重要。
这样必定会与老周竞争,唉,如何才能不伤同事的感情呢?唉。
晚上,她关在房间里,研究班里的情况。班长:刘苑,虽然弱小,但学习勤奋,在班上有威信;副班长兼团支书戴凯乐,成绩好,但是个和事佬;体育委员:陈栋,学习委员:吴欢欣,纪律委员:徐腾,卫生委员:陈静等等,各有特点。
看得人眼花缭乱,陈文娟老师丢下名册,长长地吁了口气。
每天,她都像其他班主任一样预备课前就到了学校。
一到学校,她就到班上。先检查卫生,然后站在班门口,笑容可掬地迎接学生。
“(2)班的班主任这么早到了学校,真负责任。”
“班主任站在班门口,真不好意思迟到。”学生感到无形的压力。
几天后,班上的学生比班主任更早来到学校,根本就没有迟到的现象。
下午,放学后,文娟老师最后一个离开学校。那些留下来做作业,打扫卫生的学生看到老师没有离开,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认真做事。
回到家,她长长地舒口气,一天的工作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是改作文了。
当一切做完后,文娟老师看看时间,已经是十点多了。那个温炎该等得不耐烦了吧。
打开QQ,果然几张斧头迎头砸来。
陈:哎哟,好痛!
温:该当何罪?
陈:何罪之有?
温:知道等了多久么?
陈:活该。
温:你——
陈:谁叫你跟老师聊天。
温:有事么?
陈:正常工作。
温:哦?
陈:改作文到刚才。
温(爱怜地):对不起,打疼你了。
陈(心头一热):习惯了。
温:习惯了?常打你?
陈:改作文习惯了。
温:怎么不在学校改呢?
陈:改作文必须很静的时候。
温(弹出一杯咖啡):辛苦了!
陈:谢谢。
温:做班主任的感受如何?
陈:充实。
温:说来听听。
陈:每天早到校,晚回家。
温(弹出大拇指):好样的。
陈:好你的头呀,树形象而已。
温:哦?
陈:新班主任,自己的一言一行学生都非常在意,要设法骗得学生的信任
温:不是骗得,是赢得。
陈:是。
温:下一步怎样做。
陈:这几天忙着翻看学生的档案,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快认识学生。
温:前一段时间没有认识么?
陈:两个班的学生都只认识一些。
温:哦。
陈:如果能正视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会认为老师对他特别关心,对赢得学生的信任,又多一分。
温:是的,大家都不关心别人,却非常在意自己。比如在捐款者的名单上,都想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
陈:是呀,在人多的时候,能叫上他们的姓名,他们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温:小时候被人叫,心里很是高兴。
陈:所以迅速认识并记住学生,不但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以表示对学生的善意和关怀。
温:“三板斧”厉害。坚持几个星期后,你的高大形象就树立了。呵呵。
陈:当然,到时偷懒也可以了。
温:心理学没白学。
陈:书上没写。
温:自己想的?
陈:逼出来的。
温:“陈氏定律”。
陈:为时过早。
温:没自信?
陈:没有固定规律。
温:也是。
陈:每天都有具体的问题。
温:加油!
陈:谢谢。
温:你的形象在我心中更高大了。
陈:以前不高大?
温:现在更高大。
陈:嘻嘻。
温:更像温夫人。
陈:想沾光?
温:想沾身。
陈:得陇望蜀。不聊了,下了。
温:哦?
陈:拜拜。
温:好吧。
温炎无奈地关掉电脑。
 
接替高一(2)班数学的杨校长,正好是评讲中段试卷。
文娟老师私下问学生杨校长上课情况。
学生:“他呀,哈哈。第一节课简直不是在上课,一节课都嘻嘻哈哈笑完了。”
“为什么?”
“他问:'1+1等于几?’大家大笑,没有人回答他。
他再问,有同学回答等于3,大家大笑,他也不发火。
过了不久,又问2+2等于几?一份试卷足足评讲了一个星期。”
文娟老师心想坏事了,他老懵懂了,这个班的数学一定不行了。
下课后,杨校长找到文娟老师,笑着问:“你是不是担心你班的数学。”
文娟老师心里一惊,赶忙说:“我哪里敢呀?”
杨校长:“你这样想没有错,但是我是通过评价试卷,把前面的知识全部复习一回,以后上课学生就能理解了。”
文娟老师佩服地点点头。
 
班上有一个学生叫戴育文。初中毕业后,父母怕他年纪小,容易在社会上干坏事,就用高价买了学位,让他读高中。家长对老师说:“不求其上进,只要他少干坏事。”  
对于这样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老师为了挽救他,常常找出其闪光点,并加以诱导及鼓励。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用一次两次。重复多了,学生就知道老师的动机,又会出现新的逆反。
文娟老师沉吟片刻,决定不按老招式。
她知道,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即从侧面听来的话更为可信。因为第三者的话,一旦被当事人思考或被传达出来后,就立刻带上一层真实性。
一天下午,她叫与他相当要好的同学张德进到办公室。先是天南海北地扯谈了一番,询问他的学习,课余活动。
然后话题一转,进入事先设好的话题,装着轻松的样子说:“我知道你跟戴育文很要好。其实育文同学并不差,为人讲道理、重感情,在同学中人缘好。是一颗未雕琢的金子。若他能克服缺点,倒是一个人才。”
文娟老师相信这话能通过张德进传递到戴育文的耳朵里。
为了使效果更好,她还有意地在其他同学面前重复同样的话,让戴育文认为老师很看重自己。
另一个问题学生是邓章文,生得牛高马大,做事却非常马大哈,总是丢三落四。经常迟到,或找出各种理由请假,不上学。最讨人嫌的是上课打瞌睡,老师若叫醒他,他又讲话捣乱。每个科任教师都给他气个半死。赵佩凤老师甚至对他失去了信心。
文娟老师知道,要搞好班风,治理他是重中之重。
在班干部会议上,文娟老师说到了邓章文,女同学都露出崇拜的神色:“他打篮球一流。”
文娟老师心里一动,是呀,可以利用这一点做文章。
“既然班上有这样的人才,不如我们班成立一个篮球队。以后有比赛拉出去。”
“好嘞!”众人一阵欢呼。
“会不会影响班风建设?”也有人表示怀疑。
“没事,有利于活跃气氛,搞好团结。”
说干就干,第二天,文娟老师就找邓章文:“一切由你负责,搞不好唯你是问。”
邓章文爽快地答应了:“老师,昨晚我就计划好了。”
“我昨天才决定的。”
“注意哟,你身边有我的耳目。”
“哈哈,难道我还怕你不成?”
“不是这意思,老师你好可爱。”说完,他咧咧嘴,笑着冲出办公室。
很快,一支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队成立了。邓章文耐心地教他们基本功,还有比赛技巧。每天练球练到很晚才回家。
家长来投诉了。
文娟老师对邓章文说:“训练也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家长也真是的,不经过刻苦训练,能练好本领么?”
“你真糊涂,哪个家长不想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练球是为了提高体质,增进友谊。不要轻重不分,本末倒置。懂么?”
“懂,我懂。”他唯唯诺诺。
“做什么事都要把握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原本好的就变成不好了。你在体育方面有天赋,很好。但如果不尊重老师,不考虑其他方面,那么,你就会讨人嫌。”
“是。”他态度突然收敛了许多。
“好好练,过一段时间,我建议举行班际篮球比赛。”
“真的么?”他惊喜地问。
“你看我是说谎的人吗?到时好好表现。”文娟老师严肃地说。
“Yeah!”邓章文高兴地跳了起来。
果然,在不久以后的班际比赛中,(2)班打遍天下无敌手,成功摘取桂冠。
邓章文上课纪律明显好转,并协助管理班级。
班风好转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四个星期到了,又要换座位了。每换一次座位都会有人不满意。真头疼。”李慧清说。
“我是滚动式,最前面的一排到最后面,然后两个星期向前滚动一次,一劳永逸,学生也认为合理。”黄翰林说。
“这样不好,每一次的调座位都要考虑班风的建设。”陈文娟反对道。
“我规定了谁哪里坐,敢有意见的直接找我。平时不肯读书,成绩又不好,还想坐好的位置,笑话。”老周恨恨地说。
“学生不会有意见吗?”黄翰林问。
“一人难合千人意,不论怎样的规定,都有人不满,所以还是按自己的意志换。”老周说。
文娟老师班也要进行一次座位的调整,老周说的也有道理,该如何才减少学生的意见呢?
她把几个对换座位有意见的学生先叫到办公室。先让他们说出心中的不满,看看时机成熟,她佯作忠告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心情我很理解。”
单着一句话,这些学生感到遇到了知音。
接着说:“我要是你,会喜欢在后面坐。一来,看到前面的同学刻苦学习,可以时时鞭策自己;二来,可以培养自己的性格,克服浮躁的情绪,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这样,坐在后面的学生能愉快地接受。至于坐在前面的同学,思想工作更好做了。
并非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说辞,而是让他感到老师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提建议的,这才是成功劝说的秘诀。
文娟老师想。
 
(待续)

梁杰平著《教书匠》封面


作者:梁杰平
作者简介:梁杰平,广东蕉岭县中学语文教师,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在教学一线,对组织教学和管理班级有一定的心得。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创作,先后在《梅州日报》《客家人》《客都文学》《桂岭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