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人品

 忠君玉将 2022-05-17 发布于内蒙古

老子,又叫“老聃”、李耳。老子生下九天,身体便有九变,见到他的人无不惊叹。到了六岁时,自己认为耳大,自名重耳。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尹氏请一精通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子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子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子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子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这是关于老子的一个传说和故事。

  

老子是中国的圣人,他对中国的贡献可太大了。概括来说有几个方面:

(一)、哲学上,他提出了“道”这个最高的哲学范畴,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引入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同时老子是中国“天人合一”说的最大代表。

(二)、在美学上,老子深刻地把握了美的真谛,他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最深刻的美学智慧,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绘画、书法、园林都从老子美学中汲取营养而成就很高的品格。

(三)、在人生观上,老子的人生观是最具有生存智慧的人生观。过去有人说“无为”是消极的,其实小看了老子,老子讲的“无为”其实是积极的,而且是最深刻的,“无为”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有为”,是以退为进。一代伟人毛泽东将这种智慧应用得最出神入化。“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老子人生观思想的生动体现。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就是《圣经》和《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学习老子的著作,为的学习他的思想,这,仍然是现代很多有理想的人的一个追求。通过学习其思想,进而影响自己,改变自己、并改变自己的周围人,才是王道啊。

今天,就用《道德经》的思想和智慧,来说说关于人品的话题吧。

  

首先,要明白我们经常所说的人品是什么呢?这个解释应该说是不难回答的,查一查百度就清楚了。

人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概括的说是一个人的修养所为。言谈举止及处事态度细节中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品。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而好的人品则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与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的氛围等息息相关。

人品属于道德范畴的一个问题。主要讲个人的行为、处事的准则。一个人的人品怎样,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去衡量,他的做法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认可;因范围太广,如果有具体的问题比较好说人品,以诚信为基础,人品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从思想层面上评价,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三个主要方面。从定义阐述恐怕勉为其难,关键是我们通常的评判标准。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人品如何,主要是通过其行为、处事的方式和价值取向。相对于对其思想的直接评价,更直观的是其行为和言论,以及由此产生之结果。那么,某人评判某人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和常识性的价值标准。比如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等等。总之,一个人做事时候,觉得自己无论从道义还是良心觉得过得去,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特别是对立面人的认可,就是好的。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终于人品。记得小时候,一个比较有才的人,就对别人说过“远敬衣帽,近敬才”,就觉得有道理。我就发誓,将来自己要做一个既有好衣帽的人,又有点才的人,对我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看来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人品,就是立于人世间的根本,好的人品,就是做人的底线,就是人的一生顺畅的通行证。人品,应该说既是德的范畴,也是智慧的范畴。

一 人啊,若要人品好,就应该有“吃亏是福”的智慧。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故物或损之有益,或益之而损。”意思是: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  

说的福祸相依的意思,“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表面是祸,长久看就是福了:表面是福,长久看就是祸了。我们常说的“老天不灭大傻瓜”、“傻人有傻命”,其实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只是常人不明“内涵”而已,这内涵好似“丛林法则”,一物降一物,弱肉强食,有一个维持着生态平衡的食物链。人的世界里,聪明人“吃”老实人,老实人“吃”老天,老天“吃”聪明人。

这是天道,你可能不知道的规律。

我熟悉的两个人,其中一个,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可以说小事上没有一件不对的,对谁都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也经常回到自己的娘家“挖地三尺”,表面上是真的会过日子,而实际上怎么样?大事上一个都没整明白,孝老问题、孩子的婚姻问题、自己的健康问题,社会关系问题,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另外一个,自己有什么东西,都舍得给别人,以前自己日子很是一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硬生生的把日子过起来了。

是啥原因?

俩字总结:舍得!你舍得了,你吃亏了,也就培养了人气,等于别人欠了你的一个人情,就爱帮助你了,于是就有“贵人相助”了呀。反之,你不舍得,你老是占人家的便宜,人家都不稀罕你了,都躲远了,没了人气,你就是“孤家寡人”了,谁还爱搭理你呀!你有困难了,早就都远远的躲着了。都是普通人,谁离不开谁呀,大家都不傻。

二、人啊,若要人品好,应该有“宽以待人”的心胸。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意思是: 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归的纯朴。

这说的就是“虚怀若谷”,说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与人为善,如水上善,利万物而不争,低处守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不是“”神仙皇帝“。不要”老抓着小辫子不放“,否则,你就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了,同时,也树立了敌对面,就是记恨你的开始,也是你的“小人当道”的开始。

战国时期,秦穆公喜欢骏马,一天跑丢了一匹,被附近的百姓抓到并杀了吃肉,秦穆公知道后,赦免了他们。一次,秦、晋开战,就在秦国要失败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只作战异常勇猛的军队,帮助秦国反败为胜。秦穆公设宴答谢时,才知道就是吃掉他的马的那些人,只因了他的大度,才冒死相救。因此“宰相肚子能撑船“、”将军额头跑得马“。

三、人啊,若要人品好,应该有“默默无闻”的性格。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自我炫耀的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是不能长久的。

说的就是低调,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意思了。《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就是因为苏东坡的“傲”,差点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这些事情后,苏轼知道做事的一些道理,变得开始“通透”了很多。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是不是就遇到过这样的人,处处打击别人,时时怕别人超过他,“扯老婆舌头”,没啥本事,处处显摆自己在哪个哪个重要部门工作过,跟谁谁吃过饭,进哪个单位的门都不用敲,真正的工作给他,他一个也处理不好。这样的人往往连走路都不好好走,“摇头晃尾“,而且是”皮笑肉不笑“,你说这样的人,叫人讨厌不。

  

四、人啊,若要人品好,应该有“难得糊涂”的韬略。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迹,善言无瑕谪。”意思是:善于行路的,不留辙迹;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

这是高手的行事风格。也是一种“难得糊涂”的杰作,《难得糊涂》笔者曾经写过,不再多叙,记住“抓大放小“是一个原则就可以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做好事不留名,叫人更加觉得其格局的高大上,更乐意了解这个人,更愿意成为这样的可亲可爱的人。这种行事风格,非高智商是玩不了的。

  

五、人啊,若要人品好,应该有“学无止境”的执着。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都是后天学习而得到的。我们所知道的,也就是一个圆圈里的东西,不知道的太多了,圆圈之外的大,是无穷的大。有人说,我不需要老师,我可以自学成才,这不是不可以,而是少的可怜,效率也低,你比较一下,就知道了,考上大学的,又有几个是自学成才的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厚积薄发“,要”厚德载物“,要坚持”两个长跑“(体力长跑、智力长跑),更要尊重那些比你强的人,而不是各种瞧不起、看不上、打压、损毁,要从这些强者的身上,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见贤思齐“呀。很多成功者,也并不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背后站着什么样的人,你也不一定知道,有一定数量的也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个优秀的家族实现阶层跨越,可能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实现的。

你的人品具备了这些,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就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天道无亲,常于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