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相似性即将再发神威 分形在现代几何学中异常重要,所谓分形: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质。 '谁不知道熵概念就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的文化人,将来谁不知道分形概念,也不能称为有知识。'--物理学家惠勒 宇宙酷爱“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如果一个物体自我相似,表示它和它本身的一部分完全或是几乎相似。若说一个曲线自我相似,即每部分的曲线有一小块和它相似。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其实这说的就是自相似性, 上帝的葫芦,混沌分型 自相似结构 而奇妙的是,这种自相似性在证券市场也会反复出现。 无论从形态上还是反弹时间上,我们发现这一波反弹和上一波反弹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今天出现了一个特别不好的迹象,自4月6日以来kdj的J值再次突破100,而这个指标自2020年以来出奇好用,只要j值过100最多3天一定有大调整,主力连钝化怎么写都不知道。 二、时间周期的心理学内涵 “21天法则”由马尔茨博士提出。马尔茨博士是整形外科学界的权威,同时也是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 他的许多患者需要花费大约21天的时间才能令自己看习惯术后新的面部特征,例如植入了软骨的鼻子或大幅展开的眼角。 观察到这种有趣现象后,马尔茨开始了对自己生活习惯的总结,并且惊奇地发现,截肢人群同样需要21天左右的时间来适应新生活。 马尔茨在1960年代出版了《心理控制术》,在书中指出:“精神世界的某些破旧立新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自那以后,“21天”开始被高频复读。研讨会、互助会、电视节目、成功学演说里都充斥着21天的奥妙。 所以如果我们深究为啥上一波反弹了14个交易日,其实这是表象,我们穿过表象来看实质。
如果从本轮反弹4月27日算起,那么明天5月18日恰好是反弹的第21天,一个新的习惯诞生,因此这一轮反弹的最高点很可能就在明天产生,考虑到周四是传统的杀跌日,因此周四出现冲高杀跌经典组合的概率很大。综上所述,无论外盘如何大涨(据说此刻外盘正在大涨,逆势判断顶部正是我们最爱做的事情 明天最要关注的是券商,因为今天招行这种滞后指标已经开始补涨了,如果明天券商补涨拉指数那么就更值得小心。昨天开始大部分前期领涨的股也都开始下跌了,下周开始就是月底传统的大姨妈周期了,毕竟地产、基建、消费都已经审美疲劳了。,大家最好不要太激动,不如等待新龙头出现再出击不迟。 |
|
来自: 林的小雨 > 《202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