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学堂】从头开始认识古建之屋顶

 古建秦 2022-05-17 发布于重庆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积累过程。早在中国文字产生之前,华夏祖先就创造出了“穴居”与“巢居”两种原始居室形式。之后形成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的营造模式。中国古建筑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忠实而客观地反映历史发展脉络及面貌,甚至保存许多文字无法记录的史料,蕴含了浩瀚无涯的精神文化。所以也有人说,古建筑能够让我们与历史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从建筑的屋顶开始了解、认知古代木构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图片


屋顶构件名称

图片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以收遮阳、挡雨、保暖与防风之效。中国建筑屋顶形式多样,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歇山顶、庑殿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盔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八角等变化形式。



图片



图片

屋顶形式

图片



庑殿顶

 “庑殿”是清式说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吴殿顶”、“四阿殿顶”等名称。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非常特别。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庙宇殿堂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庑殿顶

图片



歇山顶

 歇山顶是清式叫法,在此之前它被称为“九脊顶”。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歇山式屋顶在两侧山墙处,不再像硬山式和悬山式那样,山墙是由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图片

图片

歇山顶

重檐

 重檐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在一层建筑上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比如,单层重檐歇山顶、单层重檐庑殿顶。但有的时候,人们也将一座多层建筑,只要是每层上都有一层檐,或是这座多层建筑的全部檐数加起来为“二”或超过“二”,就叫做“重檐”。重檐屋顶的“重檐”,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不同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檐歇山

图片



悬山顶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的地方。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承托的。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挑于山墙之外。从外观上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悬山顶

图片



硬山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图片

图片

硬山顶



图片

图片



卷棚顶

 卷棚式屋顶也称元宝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



图片

图片

图片

卷棚顶

图片



勾连搭屋顶

 勾连搭屋顶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但看起来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只是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勾连搭屋顶

图片



十字脊

 十字脊,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屋顶形式,它是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字脊

图片



攒尖顶

 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如,有三条脊的、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式,也就是没有垂脊。



图片

图片

图片

攒尖顶

图片



盔顶

 “盔顶”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屋顶名称,也就是像古代军队中战士所戴的头盔一样形状的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盔顶的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就像是头盔上插缨穗或帽翎的部分一样。盔顶在现存古建筑中并不是那么多,我国著名的岳阳楼就是使用的盔顶。




图片

图片

图片

盔顶

图片



盝顶

 盝顶,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屋顶形式。这种屋顶形式是在屋顶上有四条与屋檐平行的屋脊,四条屋脊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顶,其四角各有一条垂脊向下斜伸,共形成四块坡檐。盝顶这种顶式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盝顶

图片



万字顶

 “卍”字纹是我国古代装饰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纹样,“卍”读作“万”,它可以代表“万事如意”“万寿无疆”等,非常吉利。因为它的吉利意义,所以也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卍”字形,这样的屋顶形式就叫做“万字顶”。北京圆明园中的“万方安和”就是采用的万字顶,建筑名称与建筑形式相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万字顶

图片


组织简介




图片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文化部(文服函【2005】35号)、国家建设部(建办人函【2005】414号)批准、国家社团登记主管部门民政部(民函【2006】90号)正式注册成立的国家社团,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古建文化艺术分会是的由全国古建筑文保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科研学术机构以及关心支持古建文化艺术事业的有关人士和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组织。分会以传承和创新中国古建筑文化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本着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则,开展对中国古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保护与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学术研究和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古建筑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古建筑文化艺术传承和创新的大繁荣,积极反映并解决行业会员诉求,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