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汉盛:谈谈古典音乐播放中所追求的美与真

 张逸i5fwigtd0s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在此我先为「真与美」划个简单的界线:所谓真就是听起来接近真实,所谓美就是听起来让人舒服感动。而我谈的真与美只局限在听古典音乐时。所谓真要听起来接近真实没有什么争议,只要跟真实的声音做比对就能够知道是否接近真实。所谓美是每个人的直觉感受,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会有差异,就好像美女有很多种,但都会被公认是美女。至于为何要局限在听古典音乐?因为流行音乐的录音很多是电子乐器,各种效果是录音师泡制出来的,甚至连音场表现也是录音师所塑造的。既然是人工做成,就会有无限的变化可能,怎么能够据此而去判断是否接近真实呢?

文章图片1

在调音的过程中,我习惯以古典音乐录音来追求音响的真与美,从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一直到协奏曲、管弦乐、交响曲、歌剧等。在古典音乐录音中,真一定是美的,美倒不一定会是真。为什么真一定是美的?因为古典音乐录音中所使用的原音乐器与歌手嗓音不可能发出刺耳难听的声音,能够上台面录音的乐器与歌手声音肯定都是很美的。把乐器扩大到管弦乐演奏,那么多音质音色很美的乐器演奏管弦乐,其发出的整体声音也一定很美,因为能够录音的乐团与指挥不可能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为何美倒不一定会是真?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尽相同,当某位音响迷把某张古典音乐录音调到他认为很美的地步时,说不定跟真实有很大的差距,因为那个人心目中所认为的美已经偏离真实了。

文章图片2

常去音乐厅听音乐会的人都会发现,在现场听音乐,即使我们坐在前排,无论乐团演奏得再大声,吹奏得再用力,耳朵也不会觉得刺耳,我们可以充分享受到真与美的结合。但为何有些人在家裡听音乐时,小提琴会是尖锐紧绷刺耳的呢?铜管会是让人掩耳的呢?此时不仅不真,而且也不美,花那麽多钱买音响,得到的是不真又不美的结果,情何以堪?其实这些尖锐刺耳紧绷都来自于三方面,一方面是空间的扭曲,二方面是器材的失真(尤其是喇叭),三方面是高中低频段的失衡。难道不会是家裡开太大声,导致耳膜受不了而觉得尖锐刺耳吗?不,一般人在家裡不可能会把音量开到会让耳膜痛苦,大部分都是某段频域的突出或失真让我们的听觉难以忍受。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先把聆听空间的吸音扩散适当处理好,再选取合拍的器材、线材搭配,最后再把高中低频调整平衡。

文章图片3

这三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没那麽简单,很多音响迷碍于视觉感受,不想在聆听空间设置吸收反射装置,此时整个空间就会显得硬调,不要说不适合听音乐,在这样的空间裡生活也会因为环境噪音太吵而导致心神不宁,这种慢性的环境噪音伤害却很少有人去在意。器材的失真主要在于喇叭,无论是讯源或扩大机,其实测的失真率都很低,不至于让耳朵觉得刺耳紧绷,问题多出在喇叭,尤其是中音单体在大音压下很容易失真,导致耳朵觉得难受。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自己慎选喇叭,问题是一般人哪有办法请音响店把多对喇叭送到家裡试听?即使音响店愿意如此,自己的判断力是否够正确呢?

文章图片4

最难的其实是器材、线材的搭配,这也是高中低频段平衡的最后关口,此时上述的真与美就起关键作用。选取器材时,最好以管弦乐录音来当聆听参考,以现场聆听的经验来比对器材搭配是否正确?现场管弦乐演奏时,低频乐器演奏出来的低频基础一定很饱满,很扎实,这样才能撑起整个管弦乐。而铜管无论怎麽嘹亮,也都不该刺耳。小提琴群无论怎麽用力拉,也都不会刺耳。您必须把整个管弦乐调得高频柔美中频饱满低频基础稳固才对,如果无法调到这个地步,距离真与美还有一段距离。

文章图片5

此外,还有二项要求很重要,一项是不能把声音调得太亮,音乐厅现场的声音非常清晰,但是也很温暖,不会亮得让耳朵难受,声音太亮就已经背离真与美。另一项则是管弦乐内声部一定要听到丝丝缕缕的清楚,这是音乐厅里可以听到的,管弦乐内声部如果混浊不清,哪谈得上真与美。

文章图片6

假若您追求的是上述的真与美,您的调声方向是正确的。调音时能够把真与美结合起来,那就会发出一股撼动人心的力量,让我们获得深沉的感动,这就是音响迷所追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