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寒外邪+肺卫不固 运用的治疗法则是解表、祛风、散寒。 风寒外邪+积食里热 运用的治则除了解表祛风散寒,还需要加上清泄里热。 风寒外邪+脾胃本虚 运用的治法除了解表祛风散寒,又要加上扶正补虚。 当我们被寒邪侵袭,我们觉得冷的缩脖子,当孩子正气足时,一般反应是比较轻微的,当正气不足时,身体防御部落后打不过,身体反应特别明显受寒。 症状:流清鼻涕、打喷嚏、全身发冷 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孩子驱赶外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的身体暖起来。 这些小妙招可以给孩子们安排起来: ![]() ![]() ![]() ![]() *将紫苏洗净,用开水烫2-3分钟,直接饮入。如果不爱喝水的孩子,可以用紫苏叶泡脚或者泡澡。(对紫苏过敏的孩子勿用) *煮一碗葱白水。煮的时候,最好带葱须。(3岁以上辩证使用) *煮一碗姜汤,最好加点红糖。(3岁以上辩证使用) *喝一碗热汤、热粥促进发,能微微出点汗是最好的。 若宝宝月龄比较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头面四大法(1) 推三关各100-300次(2) 揉外劳宫1-2分钟(3) 功效:疏风散寒,温中健脾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孩子喝药汤的时候,一定不能空腹,空腹喝太发散的东西容易损伤正气。 这里我们注意的是,葱、姜、紫苏,都是发散,帮助人体生热排汗的药材,你煮的时候一定不能煮太长时间,开水煮5分钟就可以了,煮久了药性就散掉了,喝了等于白喝。 第一个阶段可能会很短也有可能持续一天,我们如果没有关注到可能就错过最佳时期,进入下一个阶段。 (外感风寒未及时祛邪,会转变为风热感冒) 这个阶段相对是长且艰难的,也是孩子通常很难受的阶段(外寒入侵,人体反应是生产热驱逐寒邪。但外寒还是不断入侵,就产生这种种“现象”,外是寒,而体内是热,也就是我们常说外寒里热。) 症状:白天阳气足,鼻涕清;夜间阳气弱,鼻涕黄;有痰,痰黄;嗓子痒、痛、不舒服;舌尖、舌边变红;体温上升、脉搏跳动快。 头面四大法100-300次;横擦项背之交,透热2-3遍(1) 功效:平衡阴阳,祛风散寒。 运板门、运八卦各100-300次,清肺、清胃、清大肠100-300次,按揉足三里(2) 功效:健脾助运,助消化防积食。 捏脊上六下三(晨起太阳升起操作最佳)(3) 功效:鼓舞阳气,提高免疫力。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嗓子痛、发炎、咽喉肿痛、发热、咳嗽黄痰、黄鼻涕、甚至绿鼻涕等。 面对细菌感染的孩子及时去寻求儿科医生帮助,相应的给与对症治疗。 配合小儿推拿能有效缩短病程让孩子减轻痛苦。 饮食建议: 退热之后不宜太过辛辣肥腻,良好的膳食搭配更助于孩子恢复。 (内热已除,脾胃本虚需滋阴扶正) 体质虚弱的孩子还需先扶正,这个期间主要扶正祛邪,注意修养。 症状:鼻塞,鼻音重,鼻涕有清有白,每天仍有少许咳嗽症状。 食疗推荐:陈皮粥(咳嗽咳痰期用) ![]()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意思是,患了热病快要痊愈,吃肉会使病情反复,吃太多会使热邪遗留,病不容易好。尤其是孩子的脾胃功能脆弱,在发烧时如 ![]() 果还服用了不少苦寒的中药和抗生素,对脾胃损伤较大。这时候增加营养,无形中加重脾胃负担,容易让病情反复,出现“一旦开始跑医院,以后就经常跑医院”的情况。 家长更多的应该让宝贝们少食多餐,健脾消积,助脾运化,帮助宝宝恢复自身免疫力。 ![]() 编辑 | 过渡飞 内容 | 嘟嘟林 设计 | 机智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