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月球运动规律中破解六气与十二地支的原理?

 趣读畅想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中国人十分看重12年这个周期,以12年为一轮,12的倍数之年龄是本命年,五运六气中也讲12年一个大周期,6年一个小周期,称为“六气”,分风、热、火、湿、燥、热六气依次运行,这是否有道理呢?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讲到在中国2700年的历史疫情统计中,我们发现十二地支纪年存在一定规律,12个地支年份的疫情爆发频率基本连续(酉年除外),近似于正弦曲线,且12年中存在两个周期,即6年一个周期。以往文章中也有提到12地支的各种可能来源,比如太阳黑子的12年周期(也包含10年周期成分),比如木星视运动的12年周期,此文准备展示个人从月亮的引潮力得来的12年周期。(注意:此处强调一下古人的“博观约取”思维,可能古人在天文和生活中多方面都有发现12之数一个循环,方总结出12地支这样的模型)

如何从月球运动规律中破解六气与十二地支的原理?

日月引潮力

月亮对人的影响多通过引潮力,其对自然界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就是潮汐,个人历史文章《四柱之农历日期——月相也能对人造成影响吗?》中已经说过朔望月对人健康的影响,其中也有说到引潮力:

百度百科: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每月还有初一、十五两天大潮,初八、二十三左右的小潮。

原理: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如何从月球运动规律中破解六气与十二地支的原理?

可见在月下点以及相反方向的对跖点都会引起高潮,而在朔望月时更会叠加太阳的引潮力,引起更大的潮汐。然而由于月球的运行平面白道也与黄道存在约5°的夹角(黄道相当于日、地和太阳系所在的水平面,月球围绕着地球一直在水面跳进跳出),因此日、地、月三者并非在朔望月都能共线,日月引潮力并不能每次朔望月时完全叠加,另外地球自转轴与太阳的黄道平面存在约23.5°的夹角,引潮力高潮点的纬度也在变化。这里介绍几个日、月的周期参数:

如何从月球运动规律中破解六气与十二地支的原理?

(滕永富,2020)

  • 恒星月 —— 27.32166天,月球经过同一片周天星座(经度)的周期。

  • 近点月 —— 27.55455天,月球两次经过近地点的周期,刘洪(约公元129~210年)已经将近点月的长度测定为27.55476天,与现代测量值相差甚微,并首次给出白道和黄道约成古度6°1′的交角(365.25度制)。

  • 交点月 —— 27.21222天,月球连续两次通过白道和黄道的同一交点的周期,由祖冲之(429年-500年)测得27.21223日,比其更早的中国天文学家所测更精确,且与现代测量值相差甚微。

  • 近日点周期 —— 365.25964天,比1回归年稍长,是地球两次经过近日点的周期,或称近点年。

  • 朔望月 —— 29.53059天,是月球恒星月与近日点周期的会合周期。朔月农历初一,望月农历十五。

注意:以上月球部分的数据为平均值,实际月球的运动是非均匀的,这也是东汉“算圣”刘洪(约公元129~210年)提出的。

有以上参数,再看日月潮汐力的影响大小如下:

如何从月球运动规律中破解六气与十二地支的原理?

对于全球而言,要产生较大潮汐,则需要先后考虑的因素月球近地点(近点月)、日地月三者共线叠加(交点月)、半朔望月(朔月初一和望月十五都能产生大潮),最后如果可以再考虑地球的近日点周期(贡献只较远日点多4.7%),恒星月对应月球赤经变化(也是赤纬变化,赤纬相当于月球在地球投影的纬度),影响月球引潮力高潮所在的地理纬度(另有部分影响包含在朔望月中)。

近点月和交点月会合周期

近点月影响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小,交点月影响日、地、月是否在一个平面上(碰上朔望月则日月引潮力能够完全叠加)。个人认为,对于纬度跨度较大的国家或全球而言,需要优先考虑近点月、交点月和朔望月,对于局部各地而言,恒星月是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里就全局来说,近点月 27.55455天、交点月27.21222天这两个周期比较相近,其合成周期(近似公倍数)更长,能够保证和半朔望月充分叠加。先计算近点月和交点月的合成周期:

近点月

倍数

交点月

倍数

近点月天数

交点月天数

差值/天

年数

整年余天

1

1

27.55455

27.21222

0.34233

0.074973

79

80

2176.809

2176.978

-0.16815

5.960137

-14.5597

80

81

2204.364

2204.19

0.17418

6.03511

12.8237

159

161

4381.173

4381.167

0.00603

11.9952

-1.73597

可见原本近点月和交点月天数相差0.34天,是个很小的值,每年累计差异4.53537天,随着时间变长,这个差异不断累计,直到叠加到超过一个交点月,产生第一小周期,即79个近点月=80个交点月(两者存在-0.168天差异),或者80个近点月=81个交点月(两者存在0.174天差异),即6年整一个周期(约为79.5个近点月和80.5个交点月),而11.9952年大周期则将近点月天数和交点月天数之间的差异几乎完全弥补,而且与整12年只差-1.736天,因此又符合了近日点周期(整年周期),因此12年实际是近点月、交点月、近日点周期三者的合成周期(近似最小公倍数)。而这种12年周期中蕴含2个小周期的情况,与中医上的六气、12地支纪年是完全一致的。

另外考虑要产生大潮,则需要朔月或望月,即半朔望月周期14.7653天,而一个交点月中有一个降交点和升交点两个,在计算大潮中也可采用半交点月周期,半朔望月周期和半交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为0.4847年,半朔望月周期和近点月的合成周期0.5659年(实际是0.5268年和0.6050年两个近似合成周期的平均数,1.1318年才是误差更小的合成周期),都是近半年周期,如此朔月或望月在半年中即可出现与交点月、近点月的各种状态中,即1年中出现两次半朔望月与近点月、交点月周期的叠加。

“六气”和“地支”原理

“六气”在以上引潮力的解释下,实际为6种或者12种日月引潮力的状态,6种状态如:

  1. 近地点与升交点重合的一年

  2. 近地点领先升交点4.53天的一年

  3. 近地点领先升交点9.07天的一年

  4. 近地点与降交点重合的一年

  5. 近地点领先降交点4.53天的一年

  6. 近地点领先降交点9.07天的一年

总共6年6种状态,两个周期11.9952年实现误差归零,与12年整只相差-1.736天,约2525年差一年,即地支需要调整一次。再看引潮力如何影响气候?近点月和交点月基本重合的一年,理论上会有两次叠加朔望月,引起大潮,且大潮发生在太阳直射纬度,太阳直射区原本是低压区,而引潮力会进一步加强这种低压,使这一区域大气进一步膨胀,如此会加强全球的大气流动,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效果,比如2021年就是月球降交点遇到近地点的一年。

如何从月球运动规律中破解六气与十二地支的原理?

(地月距离将最小值取为0)

实际的近点月和交点月会合数据还要和实际全球气候数据进行对应研究,以验证以上说法

反向推算12地支纪年的起源时间

如果以上理论为真,或者说地支纪年的原理就是月球的近点月和交点月的相似公倍数的12年周期,则通过现在的月球参数进行反推,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出地支纪年的时间(历史实际记录为公元85年开始)。由于“六气”始于风,我们假定降交点与近地点重合的一年为地支纪年开始的一年,重合时间为一年之正中(夏至附近),以2021年的数据来计算平均值(月球运动并不均匀),为近地点领先降交点-1.1771天(虚拟天文馆抄录出参数计算得到),按照每十二年天象落后地支纪年-1.736天,其表明地支纪年会逐渐快于对应的天象节点,计算的每年领先平均数会较节点偏大,如2021年按照我们上面定义的六种状态,应该是近地点领先降交点-4.53537天,而实际是-1.1771天。则有

[(-1.1771)-(-4.53537)] / 4.53537*365.25964天 = 270.5天

即现在这两个周期的重合点与“六气”节点(上文定义的6种状态)相差270.5天,再按照每12年相差-1.736天,则可反推出需要经历1870年才能积累270.5天的误差,对应公元151年左右(或公元(151-N*2525)年)。这与历史记录的公元85年全国全面开始使用地支纪年还有一点差距,其中的计算还有些许错误,如升降交点的取数,一些小的细节也没太注意。 另外,如果考虑每约11.9952年近地月会超出交点月0.00603天,则反推的起始时间又有不同(大约在唐朝)。

另外,如果交点月和近点月的合成周期12年果真是地支的一种起源,则由2021年为丑年,原本这一年是近地点平均领先降交点-4.53537天,则推测子年原本定义是近地点平均领先降交点-9.07天的一年。同时寅年理论上正对应月球近地点平均领先升交点0天,即近点月与交点月刚好重合。(对应的引潮力对气候的影响待研究)

应用

基于这种引潮力原理,可以修正目前的计算地支的算法,由于12年积累的-1.736天的误差,1200多年下来就会有半年的误差,其可能与原始定义的地支年份的气候有所不同,比如丑年的气候,变成了介于丑年和寅年之间的气候,甚至可以用具体的近点月和交点月观测数据去替换原本的地支,现代的电脑技术也完全可以进行编程模拟,给出更细致化、数据化的结论和影响。

天干的10年周期、地支的12年规律、30年的半甲子规律、60年的甲子规律可能需要分开来看,而不是简单的看作天干地支组合成甲子,甚至12地支之数也不要看做单一来源,在不同的应用中,其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日月的其他重要周期

我们计算出了12年的“六气”和地支周期,这并非说其他日月周期影响不大,其他周期还有:

  • 11年太阳黑子周期:有把其认作十天干周期,也有把其看做十二地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生命各种活动的巨大影响力,具体参考本账号一些历史文章。

  • 月球的413.32天周期:这是近地距离周期和近地点朔望月合成周期(为14个朔望月或15个近地点月),同时也是月球的最近地周期,即每413天会出现一次超级月亮(月亮视直径最多比平时大10%),月球的引潮力也会更大。

  • 月球赤纬的18.6年:月球赤纬在18°~28°之间变动的周期,赤纬角最小时容易引起干旱和高温,赤纬角最大时容易引起全球降低气温。

更多还有月亮赤纬角极值的9年周期、日食月食的18年沙罗周期、月亮近地潮的53年周期等。日月的引潮力变化不仅会引起长周期的气候发生变化和短期的天气变化,这属于引潮力引起空气流动变化,其还能引起海洋洋流的变化,引起地壳的变化(从而触发地震),还能引起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动的变化,另外无论是引潮力直接作用于人,还是影响气候、环境,都能对人类身心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这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结束语

以上关于“六气”和“十二地支”也是个人提出的其中一种理解,只可作为参考,有识之士审慎取用,共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尊重原创,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