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5毛辣条,年入百亿,成“辣条一哥”,如今却被网友骂、官媒批

 wupin 2022-05-17 发布于湖北

椰树牌椰汁栽过的跟头,如今,卫龙也步了后尘。

近日,有网友反映,卫龙辣条包装疑似打低俗擦边球,如大面筋食品包装上写着“约吗”,大辣棒写着“贼大”,小辣棒写着“强硬”等。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迅速登上热搜。

对此,有网友表示:买卫龙的人都是单纯想吃个辣条而已,不用上纲上线。

还有网友气愤表示:这么明显还不算擦边球?辣条不光你们吃,孩子们也吃,不要为了出圈无底线!

中新微评更是点名批评卫龙:莫为玩色情擦边球的广告找借口,也提醒消费者莫被情怀蒙了眼。

卫龙,凭借几毛钱一袋的辣条,如今年入百亿,成“辣条一哥”,这次为何翻车了?

从小卖部到大商超,卫龙成“辣条一哥”

2001年,来自湖南平江的刘卫平和刘福平两兄弟,来到“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创业,爱吃辣的两兄弟选择辣条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2年后,他们成功申请了卫龙商标。

当时,辣条行业对生产技术、制作门槛的要求并不高,市面上的辣条产品五花八门,辣条的价格也很低,但辣条小作坊众多,导致辣条的品质无法保证。

电视上经常曝光辣条的食品安全问题,“黑心作坊”、“垃圾食品”成了辣条身上的标签,这让整个辣条行业多次遭遇重大危机。

2005年,平江面筋厂非法添加霉克星事件的黑作坊丑闻被媒体曝光,辣条行业遭受重创,辣条企业从2000家骤减为500家。

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为了给卫龙辣条正名,刘卫平和刘福平斥资5000万元,对设备和厂房进行升级,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辣条,同时,十分重视辣条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

改造升级完成后,卫龙专门邀请了专业的摄影团队,进入卫龙生产车间拍摄宣传片,将卫龙辣条生产流程透明化,还要求工人们统一服装,进行严格的消毒检查。不仅如此,卫龙还邀请网络红人张全蛋对辣条生产过程进行直播。

据卫龙工作人员介绍,卫龙每个月的月中和月末都会安排3到4天的时间停产,以对设备进行清洗、维护等保养工作。

经过一系列努力,卫龙逐渐打消了消费者对卫龙辣条的猜测和担忧,消除了消费者和卫龙辣条之间的误会。在其他辣条品牌只能批发给乡镇小卖部时,卫龙早已进驻到大型商超,成为当之无愧的“辣条一哥”。

三大绝招,让卫龙从国内火到国外

“在漯河,双汇第一,卫龙第二。”提起卫龙,漯河当地人十分自豪。

2019年,卫龙整体营收49亿元,去年,卫龙营收翻倍,突破百亿大关。凭借几毛钱一包的辣条,卫龙畅销全国,得益于产品、独特的包装和营销三大方面。

在产品研发上,卫龙在辣条中增加了甜味,中和了辣条的辣度,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辣条的美味,受众面积更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产品包装上,卫龙采用简约风包装,全白的底色+搞怪语句,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辣条产品形成鲜明区别。同时,卫龙在包装袋上将自己的商标印得很大,突出卫龙品牌,给消费者很强的视觉冲击,让消费者注意到自己吃的辣条叫卫龙,无形之中提升了卫龙的品牌知名度。

在营销上,卫龙先后邀请赵薇、杨幂等明星担任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此外,卫龙隔三差五制造热搜词汇,带头玩梗,先后制造出“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吃包辣条压压惊”等火遍全网的热梗。有网友表示:除了杜蕾斯,我只服卫龙,可见卫龙的地位。

如今,卫龙活跃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每天输出各种段子,和网友进行深度交互。

有网友调侃称:如果卫龙是一个人,一定是一个很会“撩人”的年轻人,如果你一层一层地剥开卫龙的心,一定是颗想红的心。

事实上,卫龙不仅风靡全国,在国外也十分火爆。2017年,卫龙辣条在国外价格大涨十几倍,成为“国外奢侈品零食”,远销新加坡、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等160多个国家。

“辣条第一股”上市前夕,却惨遭翻车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0年的零售额计算,卫龙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5.7%,按零售额计算,他们是市场第二名的3.8倍;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卫龙过去3年里一直都在盈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他们的年内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7.3%、19.4%和19.9%。远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良好的市场表现,让卫龙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卫龙的投资股东中不乏CPE源峰、高瓴领投,红杉、腾讯、云锋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去年5月,卫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向“辣条第一股”发起冲刺。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咱们又吃出一家上市公司?

然而,卫龙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今年1月,有消费者在吃卫龙辣条时,发现不明环状异物,疑似为两性用品“锁精环”,随后“卫龙辣条吃出锁精环”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卫龙难以根除的顽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称在卫龙淘宝旗舰店购买的辣条、魔芋爽吃出蓝色塑料片、棉线、虫子等异物,甚至有不少消费者投诉魔芋爽在保质期内出现霉变的情况。此外,微博上也有消费者表示购买卫龙产品后吃出橡皮筋、毛发等异物。

3月25日,卫龙因包装文案再次翻车,产品包装上的广告语被指打低俗擦边球,再次登上热搜,被很多网友声讨,河南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对此事进行核查。

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蔡尚伟对此表示:“卫龙包装的出发点是博取流量吸引关注,这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款椰汁品牌很类似,没有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产品设计更要多方考虑,减少这种模棱两可甚至引发歧义的宣传,而不是靠包装博眼球,这样做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卫龙摆脱了“小作坊”的标签,成为市值700亿的“辣条一哥”,上市前夕,却接连翻车,掉入了食品安全和低俗的坑。

正如封面新闻评论的那样:卫龙之所以引发舆论强烈反弹,并不让人意外。辣条终究是食品,最终是要“入口”的。

卫龙们与其想方设法炒作、营销自己,不如好好做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