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悦读君-念晓暖 来源:37度悦读(ID:yuedu37du) ![]() 成功的人,善于不断思考、开拓创新,进而突破人生中的一个个难题。平庸的人,更多的是想躺平,不愿主动改变自己,只会墨守成规、画地为牢。 ![]() 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积累 1930 年,爱因斯坦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留下了这句话: “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平衡,你必须不断向前。” 任何时候遇到困境时,都不能停止继续前进的脚步,保持活力,勇敢走出舒适区,卸掉一身倦怠,元气满满,你才会人间清醒。 曾国藩,能从一个底层的农民出身,最后成了激荡风云的近代史中的社会精英,坚韧不拔的力量一直贯穿始终。 就拿他的科举考试之路来说: 刚刚十四岁时,曾国藩就踏上了科举考试之路。可惜天不尽人意,连考了五次,次次落榜。 第六次考试,依旧名落孙山。令人羞恼的是,被学台“悬牌批责”,意思是他的试卷被当成反面典型示众。 这真是一件很难堪的事,若是搁其他人身上,估计早就放弃不考了。可是,曾国藩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 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又备考了一年。终于第七次考试,榜单上赫然在名,一举成功。 中了秀才之后的曾国藩,可谓次次开挂,接连中了举人,中了进士,中了翰林…… 爱因斯坦并不是偶然获得的成功,他的成就也是源于几十年的研究和实验的不断磨炼中。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 ![]() 习惯多听少说,善于劳逸结合爱因斯坦曾写下一个成功的公式: “成功=工作+娱乐+少说话” 要想成功,不仅要专注工作,还要适度放松,而且善于倾听。 爱因斯坦觉得,安静的倾听要好过喋喋不休的高谈阔论。在倾听中哲思,会有更大的收获。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谚语:“我们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所以我们能听的比说的多一倍。”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名家学者对人类的贡献,之所以闻名于世,不在于他们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钦佩,一定要懂得倾听。而无论你做什么,也要学会把工作和娱乐结合,这样行事才会轻松自如。 成功需要底气和实力,更需要技巧和智慧。 ![]() ![]() 聪明人解决问题,智者探寻问题 现实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现象? 当问题出现后,总会想方设法查找解决方案,被同一问题不断的重复消耗着,直到殚精竭虑。 如果问题解决了,皆大欢喜;如果问题没解决,各种情绪立马上头,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爱因斯坦说:“聪明的人会解决问题,而有大智慧的人则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当你一旦发现错误,先不要着急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而是探究问题发生的根源,从根本上避免问题的再一次重蹈覆辙。 《学经》说:世间疾病,凡知源起,自得其治。故医之无术,以症施治,医之善治,必察其自起。 任何问题,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对症下药,进行根治,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如果你喜欢改变自己,那就先改变思维方式,一定会消除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困扰和烦恼。 ![]() ![]() 快乐的人享受当下,不为未来忧虑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 世界风光旖旎,却没心情欣赏;大好时光,却没时间享受。你回忆着过去,牵绊着未来,唯独忘了现在。 其实,珍惜眼前、享受当下才是最该有的生活态度。 网上看过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 有人问得道高僧,得道之前在干什么? 高僧曰:吃饭、睡觉、砍柴。 问:那么得道之后呢? 高僧曰:吃饭、睡觉、砍柴。 问: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么? 答:得道前,吃饭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砍柴,砍柴时想着吃饭;得道后,砍柴时努力砍柴,吃饭时认真吃饭,睡觉时安心睡觉。 很多时候你不快乐,都是因为忧心忡忡,思虑过重。快乐就在瞻前顾后中快速流逝。 往日不可追,未来不可预知,只有专注于当下,过好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 比起知识的富有,想象力更具有智慧 在《价值共生》一书中,作者写道:知识是动词,不是名词。 对知识的“解锁”过程,表面看是为了解决问题,实则是获得了多途径的“想象力”。 让知识动起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环绕着整个世界。” 无论读书、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让输入大脑的各类庞杂的知识,变成清晰有逻辑的输出,这期间的流动,会让你的想象力大放异彩,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 知识是想象力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想象力也是知识的无限延伸。发挥无穷的想象力,这个世界才会妙趣横生。 爱因斯坦为人类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企及的,但是他留下的至理名言,却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