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夏的下午,我从“宋朝”走过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2-05-17 发布于山东
【研学小论文】
初夏的下午,我从“宋朝”走过
文 / 解洪楷

“这是一座属于侠义和儒学的城市,因此它属于历史。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更是我的家乡——大美东平。”

——题记

今日是四月的最后一天,随颜老师和小伙伴们参观了王台水浒影视城,到访了州城梁氏父子状元牌坊。此次研学,我知道了许多平时生活中不知道的知识,学会了学习的新方法,把历史和文化在探究中理解以深化,感触颇真而深。

王台水浒影视城,是一处仿建宋代建筑,古风浓郁。它穿越历史云烟,展现北宋民俗,交织着水浒故事。走进城中,既有历史的穿越,又有地域的穿越,恍若在现代与大宋王朝、东平与东京汴梁中穿越,千年的厚重迎面扑来:东平府、端王府、太师府、太尉府……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耐人寻味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

州城是在原须城基础上沿袭而来,称它千年宋城毫不夸张。宋咸平三年即1000年),因遇大水,导致在此北十余里的古须城被淹,于是经知州上报朝廷决定在地势稍高的汶阳原重修新城,用时两年,1002年到今天已经过去1010年,称其为千年宋城,绝不为过。宋城的牌坊和余秋雨家乡的牌坊不同,这些牌坊是为了纪念进士、状元而修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纪念梁灏、梁固父子的牌坊。

历史上一共有七对父子状元,而这就是其中之一,可见东平人在宋朝是十分崇尚读书学习的。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清楚,《水浒传》中描写的东平人多数都是豪横、充满侠义和具有江湖气息的。但通过宋城研学,我知道了更为真实的东平民风——这其实是一座儒城和文化城啊,是元朝东平文士的“水浒戏”和《水浒传》创作,让后世的读者知道了“侠义”的东平好汉,其实这是文学的虚构与穿越,瞒过了很多人还有我。

在研学中,我对课本上的美术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这对应了北宋两种不同的画风:黄筌、黄居寀父子用笔的绚烂、徐熙、徐崇嗣家族的平淡,这些我们在《中国历史》课本和《美术》课本甚至六年级《语文》22课《书黄筌画雀》都有了解,这次在影视城端王府赵构的殿壁上看到两种画法的对比,经过颜老师剖析,去才真正体会了要义与差别,以及中国画的主旨与画风沿袭传承。

这里的城墙上,还残留着古老的痕迹;这里的学堂中,文化的经典还在传颂;这里的山野间,好汉们的故事还在被讲述。在这里,历史与现代相交织,在山野湖泊间织成一张绚丽的长卷,让后来者赞叹与流传。

我要做画上添彩的新好汉、小学士。

(作者:解洪楷,本文由著名学者颜建国倾情推荐。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