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泽芸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年轻人并不觉得他有多英俊,并不觉得她有多优雅,可以等他们满头银丝的暮年之时,你忽然发现,他变得那么的儒雅,而她,变得那么的优雅。通俗点儿说就是“有味道”。 在我的感觉里,晚年的沈从文比年轻时“更有味道”,晚年的钱钟书比年轻时“更有味道”.晚年的冰心比年轻时“更有味道”晚年的巴金比年轻时“更有味道”,晚年的木心比年轻时“更有味道”,晚年的金庸比年轻时“更有味道”,晚年的秦怡比年轻时“更有味道”..…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岁月的包浆”吧。 何谓“包浆”?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 “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 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文玩、书画碑拓等都有包浆。 包浆既然承托了岁月,那么一般情况下,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 我们会发现,新买来的竹席,竹凉榻、竹椅,都没有什么“包浆”,无论是被机器打磨得多么锃亮,那都不叫“包浆”。 但是,被老祖母用了半辈子后,你会发现这些器物的“包浆"油光红亮,那种光泽里透着岁月深深的气息。 还有爷爷用的那柄旱烟斗,油光红亮,父亲用的那把锄头木柄,油光红亮,无不包浆厚实。倾诉着岁月的醇厚。 包浆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沁,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 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人们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应的。 曾经,那些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如今开始慢慢变老,皮肉松了,皱纹出来了,白发也争先恐后地呼呼直冒。 可你仔细看吧,虽然他们老了,可他们从容淡定,容光焕发,笃定的笑容,大气的沉稳,得体的谈吐。 那是他们年轻时所没有的。 那是岁月的包浆,如陈年醇醪,久而弥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