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这里主要是 普及投资智慧, 分享投资心得, 交流投资逻辑。 我几乎在过往的绝大多数文章里,都反复说:我们分享的是一种规律总结和投资认知,文中提到的任何个股,都是仅仅作为案例,不构成任何意见和建议。 这不,上一篇文章,很明显,就是分析赛道在确定龙头中的价值以及其具体运用的。 我相信,任何一个真正追求智慧的人,通读全文,都能感受文中那种追求真理、总结规律的精神,也能感受到写出这个文章的良苦用心。 文中的主体部分(见上图),我曾经私下分享给一些公募、私募老总以及民间大咖,大家读完,都一致觉得很好,都说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很有价值,有的甚至拍案叫绝! 正是得它非常好,在征得原创者同意之后,分享在本公号,也希望大家增长见识,提高认知。但是没有想到,遭来无数人的骂,有的人在后台留言不堪入耳。有时我想,这种人在生活中该有多不幸,才说出那样恶毒和难听的话? 唉,某些人眼里没有一点识货能力,只想识钱。问题是,你要识钱,你也要让子弹飞一会呀,要耐得住呀。总不能让别人把钱马上就揣在你兜里吧? 我们都知道,投资路上突破很难。有时候,看一本书甚至看很N本书,才能得到一两句突破认知的话。有的人甚至天天去读自媒体文章或者刷抖音,也不见能突破认知。因为流水账式的复盘文章和千篇一律的腔调,只是在知识量上积累,但无在维度上获得突破。 好的突破,需要不同视角的冲击,需要特殊情境下独辟蹊径、震耳发聩的声音。 我写文章,就是希望给读者带来这些东西。 我写的文章,也都着眼于这层境界。 所以,很多读者包括一些机构的朋友,都说,读我的东西跟其他人的东西不一样。我写的东西偏于道,偏于底层逻辑。其他文章,偏于术。 当然,这种说法我不能完全同意。我也写了很多术,比如我曾经写了一些竞价、盘口、买点、核按钮,我曾经写的口罩、呼吸机、疫苗、5G与电、以及前段时间写的中国医药,也是术。别人的很多文章,也有很多道方面的。 但,我更喜欢去写道方面的文章。因为在A股,能写术的文章很多,每天复盘文章一大把,不缺一个人去写。但如果我不去写道方面的文章,真的就缺一个人去写了。 比起破山中贼,我更喜欢破心中贼。 我写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突破心法、突破认知的文章。但凡有一些维度创新层面的心得感悟,我都喜欢去写,因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上一篇文章《关于龙头、赛道、信仰的一种应用思路》,也认知维度方面的文章,所以我很乐于去分享。 这种文章,我最害怕的是有些人掐头去尾不去看其中的规律总结和智慧思考,而是去把拉里面的某个股票或某个代码。这样做是暴殄天物呀。 再说,谁写的股票能百分之百呀?如果以别人文中出现的股票必然上涨要求别人,谁还敢写文章呀?大家还能读到谁的文章呀?这不是绑架别人吗? 其实,认知性的文章,其认知的结论具有独立性。我们通过对过往现象的总结,得出一个规律,上升到一种理论,这种规律和理论一旦产生,它就具有超然性。 因为这种规律不是从一两个股票,也不是从一两轮行情中总结的,虽然表述这种规律的时候,会用到几个股票作为案例,但它超越这种案例。 别说怡亚通涨了,就是它不涨,我依然觉得文中的认知正确。个股的涨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规律认知是无数个股反复观摩得到的。有些认知,真的和某个股票的涨跌没有关系。不能把一些规律性的思考绑架在一两个股票的涨跌上。 如果今天涨了就认为是真理,哪天不涨了就觉得不是真理,这和墙头上有什么两样? 我不止一次的在本公众号上说,我写的所有文章,无论文中任何提及的股票,都是用来作为案例用的,是用来说明某个逻辑和规律的,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这句话我估计写下100次。 我曾以为,我反复说这句话,我反复普及智慧类的文章,我的每一个读者都会和别人不一样,我的读者中应该没有那种巨婴,应该都是喜欢智慧而不是纯要代码的人。 但通过上一篇文章的留意,我发现我错了。还是有些读者(很少一部分)就是只想要代码,只想做巨婴。既然这样,这部分人看我的文章干嘛?我的文章股票数量少,看起来用心又用力,多累呀。 其实,做好投资,需要一路总结,一路发现惊喜和秘密。而如能把这种惊喜和秘密分享出来,说与他人听。这本身是一种善举。 我们享受别人的分享,本身是一种受益,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 何苦,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以自己的得失恶语相向, 寒了别人的心? 注:对于没有方向的人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很多人交易股票,一旦错了,天下人都有责任,就是自己没有错。这种人,天生不适合做投资。因为你连做人最根本的责任都推卸。 我的公众号,我的文章,已经是所有公众号里最不愿意提及股票名字和股票代码的,因为我认为,逻辑至高无上,规律的总结和智慧的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今后,凡是认可我的,比如曾经多次在本公号跟我深度互动或者曾经反复打赏认可的,我可能会为他们建立一个专门的圈子,专门分享认知和片段式思考。或者专门邀请他们线下见面,私下一对一交流。那些只看股票代码,不能识别我们写的东西好坏还天天骂人的人,让我们寒心就够了,谁还愿意自讨没趣?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