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阳得名浅析①:云阳原名是蚯蚓之意?

 重庆研究 2022-05-17 发布于重庆

云阳从古至今的县名,变化不大,总体经历朐忍—云安—云阳,三个阶段。

先说朐忍。朐忍县辖区,最初辖区大体包括现云、开、万、梁等地,治万户驿,即今云阳新县城东的复兴场旁(青龙街道建民村,已被淹没)。

有说法认为,朐忍是蚯蚓之意,是吗?

01
云阳第一名:朐忍县

朐忍,北周期间更名为“云安”后,现今这俩字已显生僻,除了县名,其本意为何?如何念,都有些许争议。历朝历代都曾探讨过这个问题。

▲东汉熹平二年(173年)《景云碑》中的朐忍 图/网络

(一)朐忍之“字”

关于其字,“朐忍”另有一写法为“朐䏰”,还有写作“𦚧䏰”,常常混淆。历史上许多人为其争论不止,罗列起来几十位:

宋朝樊汝霖、邵博、李焘《朐䏰记》、王观国、吴曾《辨朐䏰》,明朝杨慎《朐忍辨》、方以智、顾炎武,清朝黄生《义府.朐䏰》、何焯、惠栋、钱大昕、桂馥、卢文弨、段玉裁《朐忍考》、王念孙、钮树玉、钱大昭、张澍、李慈铭、章炳麟、陈汉章《朐䏰𦚧䏰辩》,近现代吴承仕等等

各有各的判断。

从我们目前出土的所在实在简牍、碑帖来看,《里耶秦简》、东汉《曹全碑》与《景云碑》均记名为“朐忍”,西汉初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有“朐忍“,应为”朐忍“二字为正解的铁证。至于朐忍变为“朐䏰”,或“𦚧䏰”,清代段玉裁《经韵楼集.朐忍考》已说明缘由:

……作朐䏰者 因朐字从“肉”,而误增也。
盖注《十三州志》者见忍既讹䏰,朐又讹𦚧,不知改正。

语言学家俞敏《释蚯蚓名义兼辩朐忍二字形声》,亦详细考证确认过朐忍之字,并解决其读音争议:

“朐”字的音以“其俱切”为唯一的读法。


▲俞敏关于“朐忍”的判断

(二)朐忍之“意”

关于其意,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流传最广,认为,“朐忍”即“蚯蚓”。

最早记载“朐忍”之意的是阚骃所作《十三州志》:

朐䏰,其地下溼(湿),多朐䏰蟲,因以名縣。

——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卷十八 ‧ 列傳第八 时有引用

这种说法,几乎是作为一种标准答案被后世《太平寰宇记》、《说文解字注》等引用,甚至历代《云阳县志》都认可该说法。

这种说法的瑕疵不小。

一则,“朐䏰”与“朐忍”是不同的词,二者产生年代相距久远,字意偏差较大。朐忍县出现的年代,按《华阳国志.巴志》载,至少在前314年前就有,而最早记录朐忍县之意的《十三州志》437年成书,即使《华阳国志.巴志》不准,按出土文物《里耶秦简》(前210年左右)的“朐忍”为参考,前210年至437年之间相差五百余年,《十三州志》对“朐忍县”的解释免不了猜测,其准确性可想而知。这期间,文字一直在修修补补过程中,恐怕字意早已相隔千万里。

二来,《十三州志》中“朐䏰”与“朐忍”本就字不同,意自然不同。西北敦煌人阚骃,无现云阳周边工作、生活的记录,会不会是其望文生义,误以为“朐忍”就是“朐䏰”呢?陈汉章言:

蚯、朐、曲同声,“邱”古音读如“区”,蚯、朐、曲一音之转。

在当时可能“朐䏰”发音近似“曲蟮”这个方言而取蚯蚓之意,但因此而附会到“朐忍”之上,就大错特错了。正如俞敏所说:

因为蚯蚓这个虫子的两个名字……我们这个新语词行用长久了之后,人们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写法太不方便了,所以借用两个读音差不多的字来写它,这两个字就是“朐忍"。

“朐忍”是什么意思我们后面谈,就算“朐䏰”为蚯蚓之意,那也与“朐忍”无关。

第三,蚯蚓这玩意儿,到处都有,非云阳一带特有,亦不比其他地方多,以此命县名,显然不合适。

▲东汉中平二年 (185)《曹全碑》 中的朐忍

这就需要提出第二种说法,部落国家说——朐忍县名源于朐忍夷。

否认了朐忍为蚯蚓之意,之见以为,朐忍县名源于“朐忍夷”。

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就认为,蛇巴,为巴岭之巴,崇蛇,包含了賨人与朐忍夷等族群。

〈巴志〉据称'朐忍夷’,〈范书〉(即〈后汉书〉)称之为'阆中夷’。按彭溪口……即旧之小彭驿……地以'彭’称,彭即彭排(木楯);人以'板楯’称,而'板楯蛮’即'朐忍夷’之异称,这是不会有好大问题的。

巴地本非中原之地,正史着墨极少,《华阳国志.巴志》算是记录巴国的重要文献了。

此处原文为:

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秦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于是夷朐忍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中头三节……秦王嘉之……汉兴……高祖因𣸪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号“白虎复夷”,一曰“板楯蛮”,今所谓“弜虎头子”者也。

有分析认为,此处便是“朐忍夷”这个部落存在的证据。

此处的夷朐忍,是与朐忍二字连起来的部落名(朐忍夷),还是利用朐忍(地名)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去射虎,值得商榷。彼时,统治者利用“夷兵”进行战争在当时已较为普遍了。此处明言此民族为”板楯蛮”(最早称呼)、“白虎复夷”(秦昭襄王时解决白虎之患后的称呼)、“弜虎头子”(西晋时的称呼),或者汉高祖之后所称的“賨人”。未提“朐忍夷”的名字,或许作者已放弃朐忍夷这个说法,隐晦表达对此名称的反感。

汉归义賨邑侯金印

另有《巴郡太守张纳碑》(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提及朐忍夷:

……朐忍蛮夷,滔天蠢动,乘虚唐突(缺五字)忿(缺)斯怒,爰整干戈……

《隶释.卷五.巴郡太守张纳碑》

这样的说法,明显不再是一个县名了。或可作为朐忍夷这个称呼的铁证。

之见以为,与朐忍挨着有宕渠县(现四川达州渠县等地),俩地名均有一个同音字,很可能两地原本都是朐忍夷的地盘,只是最后为表区分,两地县名故意用不同字表述。是故有人认为“朐忍夷”是“板楯蛮”另一个叫法。

以部落名为县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两个临朐县 图/网络

第三种说法为“溪中盐泉潜涌之状”。

朐忍夷的名字,又是源于谁呢?

朐忍与部落名(小国)有关的问题,需要牵扯到其他的“朐”字相关的县名。

除“朐忍县”外,国内与“朐”字相关的古县名,另有临朐县(县治今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县治今山东莱州市)、宛朐县(县治今山东曹州县),朐县(县治今江苏连云港),及治今宁夏盐池县的朐衍县。

这些县名,要么与齐鲁大地上的须朐(句)国(《左传.僖公》载)有关,要么传承西部的朐衍戎(《史记·匈奴列传》载)。

纵观须朐(句)国与朐衍戎,两地虽相距万里,名字均带“朐”,现实中的相似之处即为“产盐”。

朐忍亦产盐,现云阳云安的盐业生产史可溯及先秦,名字中带“朐”就不奇怪了。

这种说法为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观点:

朐忍县……此县特点,在溪水中涌起盐泉……则所谓朐忍者,齐语海水之意,亦即谓煎盐之水也。忍者,腾突而不外著之意,是谓溪中盐泉潜涌之状耳。盖齐人所命名也。

云阳是产盐县,产盐历史延绵至今。这种说法符合云阳的历史状况。是故现云阳县相关材料多引用。

▲云阳城市形象“兴云兔”便与盐有关 图/网络

综合以上来看,之见认为,朐忍初始之意,应与盐有关,即溪中盐泉潜涌之状,后朐忍成为部落名,县名因此用部落名命名。朐忍二字本与蚯蚓无关,只是其变体字“朐䏰”发音与蚯蚓的“曲蟮”方言类似,便有人曲解朐忍为蚯蚓之意。因最早记录朐忍之意的文献《十三经》采用了“蚯蚓”的说法,故该说法一直流传了下来。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 俞  敏,《释蚯蚓名义兼辩朐忍二字形声》
2. 张雅娟,《二年律令·秩律》中的县名及相关问题研究 
3. 刘兴国,巴盐北去南来——刘兴国巴文化巡礼之四
4. 陈汉章,《丹铅总录.朐忍辨》
5. 傅佩超,与“朐”字相关的六个古代县名

相关文章:

大开眼界!开县、达州、巴中都曾用过万州的名字
《水浒传》梁山在山东,为何梁山县在重庆?梁平改名往事
垫江、涪陵、石镜、宕渠、合川,你的曾用名究竟有多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