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灭邻国

 地图帝 2022-05-18 发布于上海

韩国是春秋大国晋国之后,第一个韩人叫韩万,是晋穆公之孙,曲沃桓公之子。韩人是晋国宗室,晋国又是周朝分支,韩人因此血统高贵。春秋三百余年,韩人在晋国奋斗不息,终于从晋国十多个大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家分晋的一员。

战国初期,韩国从平阳迁都到三川郡的宜阳,因为平阳地处魏国河东郡,四周全部是魏国的领土。韩国三川郡和上党郡紧密相连,北有南太行,南有黄河,依山带河,尽得晋国地缘精髓。随后韩国迁都阳翟,为灭郑国做准备。

公元前376年,韩文侯在这年春天去世,韩国原定举办跨年度三晋大聚会,韩国太子韩屯蒙坚持不改期。

韩国人为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大聚会,调动人力、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太行山,运往主办地屯留。除了魏武侯、赵敬侯,韩国人还邀请邻国郑康公参会。

这年秋天,郑康公统领两万精锐大军,北渡黄河,耗时半个多月,抵达北上党的屯留。

屯留小城到处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热闹欢快的氛围,人人换上新衣,小孩则成群结队,大批车马进进出出,热闹非凡。在来年开春的结盟庆典开始前,各种小型活动层出不穷,欢乐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屯留盆地四国十几万人马,个个乐不思蜀,忘乎所以,等待最终庆典到来。

韩国人为了这次庆典,确实准备充分而周到,他们不仅在屯留花费巨资和人力,还向魏、赵、郑三国的都城各派出一支千人队伍,护送庆典的礼物,意思是普天同庆,让三国都城也享受这次庆典的礼品和气氛。

屯留城外,一座坚固的高台之上,四国国君正嗜血为盟。东道主韩屯蒙还未正式登基,他身材不算高大,却神态轩昂,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由骨子里透出来的威霸之气,非常罕见。当然魏武侯、赵敬侯也都是厉害角色,只这个郑康公,脸色有点发白,显是因为长期酒色过度所致。

同一时间,韩郑边境,十五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韩国强弩材士,突入郑国境内,直扑都城新郑。

新郑城虽然抽调走两万精兵,但城内依旧有三万余军力,宫城内还有数千多驻军,只要态度坚决,抵挡十五万韩军猛攻半个月,等到郑康公两万精兵及周边郑军来援,当不成问题。

新郑城外韩军正搭造大型攻城设备,忙忙碌碌。新郑城内守军也有条不紊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只等韩军攻城,好迎头痛击。双方都表现出训练有素,临危不惧的气势。

为了配合韩军的攻势,韩人派出明暗两队人马,明的是一千人,护送礼品堂而皇之进入新郑。暗的是一百多人,分为多批潜伏在城南民居中的勇士,这些勇士多是孤儿,个个武功高强,而且视死如归。

在这个时候,新郑城中忽然大火四起,烟雾弥漫。原来先前运载礼品的一千韩军,抵达新郑之后大多数人立即潜入事先计划的民宅中隐藏起来,此时突然在新郑城内到处纵火,制造混乱。城内的一百多死士发动暴动,在城南对新郑守军来了个突袭。

城外的韩军还未完全布好攻城阵势,迫不及待开始四面围城,接着攻打城墙。城内浓烟滚滚,城墙附近喊杀声震天,兵器交接声不绝于耳。韩军在与时间赛跑,此番韩人布局已久,为了达到目的甚至连三晋的另两个兄弟魏赵都蒙在鼓里,若长时间不能攻克新郑,后果难以预料。

郑军调动数千宫廷禁卫,组织城内百姓扑火,并挨家挨户盘查,捉拿韩国奸细。

数万韩军则利用简易的云梯和绳索,渡过护城河,冒死登城。韩军人人都知道,这是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是正常的攻防大战,韩人即使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也未必能攻克新郑。但是有了城南这一百多敢死勇士,以及城内上千能够牵制禁卫军的内应,南门附近的韩军很快就登上新郑城头。

经过半个多时辰浴血奋战,韩军打开新郑南门,十几万韩军蜂拥而入,新郑城破。

几天之后,这个消息经快马传到北上党屯留。当时四国大聚会接近尾声,还未正式即位的韩屯蒙气定神闲,魏武侯与赵敬侯震惊不已,郑康公则惊慌失措。

其实魏赵两国有能力让韩军撤出新郑,为郑国复国。可是那样一来,三晋同盟必将瓦解,占据着三晋中最好地理条件的韩国,将切断魏赵东西方向的交通,魏国很可能霸业成空,赵国也不可能顺利向卫国拓展领土。

而且三晋刚进行大会盟,魏武侯与赵敬侯从自身利益出发,默认韩国的做法,以此加强三晋的合作。

郑康公的的两万精兵被困在北上党盆地中,只要韩军守住几个通道,不需要大费周章,就能把这两万人困死,何况四周三晋的军队还有十多万。

几番谈判之后,在韩人同意保留郑国宗庙,给郑康公一块封地的条件下,郑康公最终屈服,向韩人投降。两万郑国精兵一部分解甲归田,大部分并入韩军。

这一年韩屯蒙将都城迁到新郑,并郑入韩,是韩国历史上的一次高光时刻!自此韩郑一家,纵横春秋和战国初年几百年的小霸郑国,就这样逐渐融入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

图-三晋迁都路线

战国之际,韩国有大半时间都占据着三川郡和上党郡,实力非凡,强弓劲弩威震天下。自秦国东进以来,韩国作为第一线抵抗秦军的诸侯,奋战了一百多年,韩人的勇武、忠坚,可歌可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