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红色资源丰富。在大埔县茶阳镇,这里的人们利用境内众多的红色革命旧址、名人旧居和历史遗迹等,擦亮“古色+红色”品牌,带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历史古镇、革命老区走上乡村振兴路。 走进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义训堂,浓厚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这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客家民居建筑,也是早期中共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大埔农运先驱、县部委书记饶龙光故居。 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义训堂讲解员郑乐云:大革命时期,义训堂饶龙光、饶炳寰、饶寿田、饶福昌与同村张高友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都说“大埔农运从太宁开始”,义训堂里从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从中可以窥见当年的红色烽火岁月。 在义训堂门前广场上,有“朱德赠枪太宁农军”的雕塑。 1927年9月20日,朱德率部进驻当时的大埔县县城茶阳,看望太宁农军,当场赠送150支长枪,这些枪支后来成为埔永边境延续不绝的火种。 讲解员告诉记者,时任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大埔县军事委员会的饶龙光策动了两次武装暴动、接应八一起义军入埔、助战三河坝等重大历史事件。 义训堂里浓厚的红色底蕴令人神往,在义训堂一旁,修缮建设了一座百姓议事亭。 太宁村支部书记谢洪国告诉记者,他们延续了义训堂的光荣传统,为了让当地老百姓参与到村里的大小事中来,每个月的5日,百姓议事亭里都会举行“板凳会议”。 谢洪国:举行“板凳会议”后,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往是干部在做,群众在观望。现在老百姓和村民都完全融进了“板凳会议”当中,融入来后非常轻松,因为“板凳会议”是以拉家常,聊天的模式召开会议的。 原来,百姓议事亭里的“板凳会议”就是村干部在这里听取民意,为群众解决难题,目前群众反映的大小事务共21件事情全部得到圆满解决。 茶阳镇万川路73号的“天后宫”,是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是八一南昌起义军进驻大埔县城茶阳后,于1927年9月19日建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时设立的公安局,在打击敌人,保护民众,维护社会安宁,支持三河坝起义部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旧址行政讲解员肖丽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旧址行自2021年1月8日开馆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包括党政机关、公安系统支部、旅游团队合计有500多批次,1万多人。 红色资源可是革命先烈给咱们留下的又一瑰宝。 好好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注入到乡村振兴中去,助力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