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工城遗址:在瓜州势如破竹的吐蕃大军,却对这座小县城无可奈可

 炫叶楓雪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在甘肃省瓜州县城西南约17公里的一处荒草滩之上,伫立着一座形状非常特殊的古城,因古城位于六工村,故名六工城。

与其他古城相比,六工城形制较为特殊,是由一大一小两座城池连在一起组成。小城位于大城的东北角,如同大城的卫星一样,又与大城连成一体。

【六工城遗址卫星图】

大城东西长约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南﹑西﹑北三面各有一座城门及瓮城,城墙基本呈一条直线(西城墙在城门处有交错),每面城墙均筑有数量不等的马面。但是东城墙较为特殊,从南往北连续多次弯折,形成一个手枪状结构,向外的折角处均筑有角墩,东墙在东北处与小城的瓮城相连。

【六工城遗址平面图】

城墙折角在战国时期的古城中较为常见,中原地区的战国古城一般会对城墙的四个拐角进行转折收缩处理,比如河南新郑的华阳故城。大部分为内折一次,以便于弓箭手对攻城方身后进行射击,类似于城墙中马面和角墩的作用。但六工城建造时期要大大晚于战国时期,而且采取了多次折弯的方式,推测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地形地势条件所限,或者是因为多次修筑而成,但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弯折处理也使城墙的防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非常适合冷兵器时代弓箭手进行射击。

【六工城遗址全景】

小城位于古城东北角,平面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90米左右,在南城墙开有一个城门并筑有瓮城,城门开向大城的内侧。小城大部分墙体均在大城之外,但又和大城连成了一个整体。

【六工城小城俯瞰图】

六工城这种大小二城相扣的形制结构较为罕见,推测大小二城并非同一时期建造。小城的城墙总体要比大城高大厚实得多,与张掖市高台县的许三湾古城无论是形制、结构和面积都颇为相似,推断为同一时代的古城。

【西城门及瓮城】

根据相关史料和目前的考古资料推断,六工城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应是当时曹魏所建的宜禾县城遗址,属敦煌郡管辖,北魏明帝元诩时期改置常乐镇,隋朝恢复对河西走廊统治后,在此设常乐镇,唐初改为常乐县,隶属于瓜州,是瓜州的两个县之一,另外一个是晋昌县(今瓜州县破城子遗址)。

【瓜州破城子遗址】

唐蕃战争中曾经在六工城(唐常乐县城)发生过一场很有意思的攻防战。

公元728年(开元十五年)冬,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率领的吐蕃大军将常乐县城层层围住,准备在破城之后大肆劫掠一番。

在此之前,悉诺逻恭禄率领的吐蕃大军轻而易举地将瓜州城攻破,并俘获了瓜州刺史田仁献以及河西节度使王君的父亲王寿,借此逼迫河西节度使王君开战。面对准备充分的吐蕃军队,王君在凉州“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

志得意满的悉诺逻恭禄乘胜西进,沿着河西走廊向西进军到距离瓜州约60公里的常乐城。相对于瓜州而言,无论是城池规模、军队数量或者是物资供应,常乐城都要弱小得多。在他看来,瓜州重镇都能一举而克,小小的常乐县还不是唾手可得?

但让悉诺逻恭禄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却防守得滴水不漏,多次击退了悉诺逻恭禄部将烛龙莽布支所率领的吐蕃大军的进攻,坐镇指挥的是时任常乐县令贾师顺。

悉诺逻恭禄异常恼怒,他亲率主力携得胜之势,向常乐城碾压而来。但常乐县城虽小,但局促的城垣以及独特的城垣形制却让吐蕃大军的数量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守城将士却如鱼得水,将常乐城防守得滴水不漏。经过十几天的轮番进攻,除了在城墙边留下一具具尸体之外,悉诺逻恭禄竟然一无所得,吐蕃士兵的士气也日渐低落。

悉诺逻恭禄明白无法通过强攻取胜,故想派人向贾师顺劝降。吐蕃军队中有一个士兵分有一个汉族妇女为妻,其妻弟正好在常乐城中,所以悉诺逻恭禄就派这个人以私人名义去见贾师顺,劝贾县令说:“瓜州已被攻破,吐蕃大军尽皆来此,常乐城势单力薄,又如何能够抵御住吐蕃大军呢?我的妻弟也在城内,我也很担心他的安全,您不如早降,以保全城中的百姓!”但贾县令却义正言辞地答道:“大唐法律规定,降贼者九族为戮,我是朝廷官员,只可以死拒寇,岂能背恩降贼!”

悉诺逻恭禄心有不甘,又攻城八天,可惜仍然是一无所获,无奈只好又派人向贾师顺传信:“只要城中能赠予财物,自己即可撤军”。贾师顺早已洞悉吐蕃人的伎俩,就让士兵们脱了外衣送给吐蕃人,一方面说明并无财物奉送,另外一方面又向吐蕃人表明了同仇敌忾、破釜沉舟的决心。

悉诺逻恭禄心知无法从常乐城中劫掠到财物,晚上将战死的吐蕃士兵火葬之后收营而去,带着一干人马又回到瓜州并将瓜州城损毁。

贾县令则趁吐蕃退兵之际赶紧打开城门整备兵械,修复城墙,防止吐蕃偷袭。果不其然,吐蕃又派了一队装备精良的骑兵杀了一个回马枪,在城墙外巡视一番后,终于明白常乐城中贾县令早又做好了准备,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贾县令凭借守城之功,被朝廷授沙州刺史,官至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后,随着西域以及河西走廊的军队回撤都城长安,唐政府渐渐失去了对西域以及河西走廊的控制,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常乐县也终被吐蕃所破。吐蕃衰落后,张氏归义军收复了瓜沙地区,并恢复了常乐县的建制。一百余年后归义军投降西夏,西夏取消了常乐县的建制,常乐县最终湮没于历史之中。

清朝雍正时期,为安置准噶尔、吐鲁番等地的回族民众,重新整修了常乐县故城,并在此置第六工区屯居,始有“六工城”之名。清同治四年(1866年)陕甘动乱时期,六工城所在的地区遭到劫掠,城破民退,废弃至今。

现存大城的南、西、北墙保存相对较好,东墙则倒塌严重,但遗迹较为明显,可以清晰看出东墙的多处折弯。全城共有内外角墩7个,马面8个。城墙底宽约4米,顶宽约2.8米,高约7.5米,夯土版筑,每层夯层厚约15-16厘米。

【六工城南城墙及南门】

【大城城墙遗址】

小城整体保存较为完整,城墙较大城高大厚实,底宽超过8米,顶宽约5米,高约10米,也为夯土版筑。南墙正中开有城门并筑有瓮城,城门两侧则筑有楼梯可直上城墙,可以非常完整地环绕一圈,墙体顶部也非常宽敞,内外两侧筑有女儿墙。除东北角外侧剥落较为严重外,其它墙体保存完整。

【小城城墙遗址】

【小城南城门及瓮城】

【小城顶部】

相对于河西走廊的其他古城而言,六工城的墙体保存得相对完整,而且整体也较为高大。城墙之外,则遍布着古河道、古农田水利的遗迹。

【大城西城墙】

古城城墙上的孔洞现在都变成了鸟巢,许多飞鸟盘旋在古城上,曾经人声喧沸的古城现在已经成为了诸多鸟类的乐园。

参考资料:

1、《元和郡县图志》 卷第四十

2、《旧唐书》列传 卷五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