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龋易感性检测 | 掌握龋齿风险 乐享无龋童年

 一切皆可能 2022-05-18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有数据表明,我国成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98.4%,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也达到29%
龋病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婴幼儿及童年时期的乳牙龋,将影响儿童牙颌系统的发育,使健康素质下降。医生建议儿童每半年口腔检查一次,预防龋齿发生。如果能早期预防,就可以从根源上防治龋病的发生。

图片

1=龋齿虽小 问题多多=
龋齿(蛀牙)程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医生还是建议早预防为最佳防龋方案。
蛀牙三连

图片

浅龋

图片

中龋

图片

深龋

❶ 浅龋:发生在牙齿的珐琅质,不会疼痛,不易观察到有蛀洞。
❷ 中龋:蛀牙蔓延至牙釉质:出现蛀洞,进食时会感到疼痛。
❸ 深龋:蛀牙蔓延至牙髓:牙齿出现明显蛀洞,产生剧痛。

2 =小龋齿 大危害=

图片

01. 影响生活
经常疼痛易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让人意志消沉。
02. 波及邻牙
疼痛加剧,导致整颗牙齿烂掉,还会让邻牙变蛀牙。
03. 继发感染
蛀牙引起的囊肿、牙髓感染等可诱发肾炎、脓疱疮等。
04. 牙齿缺失
当整个牙冠龋坏后,无法修复,只能拔除。

3=龋齿难题如何解=
龋易感性检测技术——快速预估龋病风险 有效防范龋病滋生。

图片

龋易感性检测技术——通过口腔内致龋菌群产酸能力的判定,进而对被检对象的龋易感风险进行科学的量化分级,从而达到对未来龋病的形成风险,进行早期诊断及对已有龋病的进行状态进行检测,为口腔医疗机构开展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利的工具,是目前国际上临床应用患龋风险的常用检测技术之一。

4 =为什么要做龋易感性检测=

0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专业标准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医会字﹝2020﹞第 013 号文件202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维护牙周健康的中国口腔医学多学科专家共识(第一版)》,“婴幼儿龋防治指南”作为14项标准之一,特别提出了龋易感性检测的普及和执行,此标准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02 有效规避龋病风险,及早做好孩子口腔保健计划
只有知道了孩子对致龋细菌的抵抗力级别,才能制定出完整科学的预防保健方案,才能在孩子出现龋齿的时候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及充填材料。

03 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

PART 1 早期预防
即能筛选龋高危易感人群,又能评测个体发生龋病的可能性,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PART 2 操作便捷
只需用无菌棉棒在口腔内沾取一点细菌样本,将棉棒放入试剂瓶内培养48小时后便可出检测结果。
PART 3 技术成熟
龋易感性检测作为龋病风险早期筛查项目,是国际上常用的个体龋风险评估检测技术之一。
龋易感性检测作为目前已经成熟的口腔检测技术,其流程也是非常简单清晰的。全程舒适轻松,各位宝爸宝妈不用担心宝宝不接受哦!


01 口腔健康状况基础问卷调查
宝爸宝妈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宝宝的口腔健康信息哦!

图片

02 棉签擦拭牙面采集标本
轻轻擦拭上颌磨牙颊侧即可采集样本。

图片

03 培养48小时后出试剂结果
样本放入培养箱培养48小时。

图片

04 医生综合评估给出诊断结果
医生根据检测结果,配合孩子口腔健康情况给出诊断,如处于高危域,则需要尽早进行健康干预。

图片

温馨提示:防龋无小事,尽早预防才是关键,记得带宝宝尽早做龋易感性检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