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专辑3:胆小易惊恐,中医吼一吼

 周氏纵横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产生惊恐的原因有二:

一是外因。一个人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遇到怪物、怪音或险境等产生剧烈的冲击,超出身体承受的范围,这种情绪体验便是惊恐(“惊”与“恐”是有区别的,我们这里重点讨论“恐”)。试举一例:

有一对老头老太,带着三个外孙在农家园子里玩,大的八岁,小的三岁。老太在厨房做饭,老头在园子看着小朋友。此时,老太喊老头去隔壁借点酱油。但在准备吃饭时候,老三不见了。两老人急坏了,到时候寻找,还发动邻居帮忙寻找,但都没有找到。此时,老头把目光看着园子里地窖盖,老太也留意到了,但内心极为紧张。当盖子被打开时,结果发现小朋友正专心地玩。当天晚上老太便生病了,主要症状是心慌心悸,住院一周才出院,这是典型的由外因引起的惊恐。因为担心害怕,担心不堪设想的后果;越想越怕,越怕越想,身体承受不住就自然病倒了。

二是内因。产生惊恐情绪的根源是内因,五脏六腑与恐都有关系。

第一是肾。肾藏志,志是志气或志向。肾气不足或者肾受伤,都容易导致恐惧的产生,反过来恐亦伤肾。例如,一位11岁的小学生,每次考试前因为担心考不好,考不好会被父母责骂,所以每次在考试前都会失眠、尿床、说梦话,但考试之后,此症状自然消失。

第二是心。心气不足也会导致恐。《黄帝内经》说“心主神明”,心是“五脏之大主”,《儒门事亲》一书中说“五志所发,皆从心造”。从“恐”字来看,字面意思是说“心”被皮革勒住的意思。

第三是脾胃。《黄帝内经》说:“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胃气上冲导致五脏紊乱,导致恐惧的产生。反过来也是如此,一个人受到惊恐,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出问题,导致胃气不足或胃气上逆。

第四是肝胆。《黄帝内经》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肝主谋略,胆主决断,肝胆虚弱的人容易产生恐。胆大与但小有先天的因素,而这本身体现一个人的体质或性情。

外界的恐,不容易消除;但内心的恐,如何去除呢?一般来说,体质强、勇气盛的人,容易应对外界的恐。如何应对“恐”,建议有三:

一是强脾健肾,培养坚定的意志。《皇帝内经》认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肾气强,精神足,自然不容易有恐。

二是以情胜情。恐入肾属水,而思主肺属金,金生水,如果肾水不足则需肺金生之。这里的“思”是指思考,把让你恐惧的事情想明白了,就不会恐惧了。一个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不清楚、不理解,例如对于病毒,如果你知道它的病源和传播途径,自然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好防范,就不会产生恐慌的心理。

某财主夫妻出门旅行,夜遇歹徒,丢失了财物,但返家后妻子留下了病根。在家中只要听到任何细微的声音,例如走路声、敲击门窗等声音都会害怕心慌、甚至晕倒。患者多次服药,均无疗效,于是请来张从正。张了解事情经过之后,让两仆人抓住患者双手,然后在患者前面,用木板突然敲击桌子,患者害怕晕倒,醒来之后,再多次敲打并做说明:声音对身体并无大碍,没有必要惊恐。患者逐步接受,再经过饮食调理,身体得到康复。

第三是调理肝胆。明代名医汪石山有个医案,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胆小,遇事容易受到惊吓,经常出现惊慌心悸,常常需要母亲搂抱并且安排四个仆人守住四方。大部分医生开出的药方都是以安神定志为主,但没有什么效果。汪诊断后,认为这是胆郁痰扰,所以需要和胃利胆祛痰,开出一古方“温胆汤”,女孩子的身体很快得到康复。“温胆汤”主要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等中药组成;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第四是针灸治疗。人体有多条经络与安稳情绪有关,如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例如,一41岁女性,情绪容易激动,情绪失控后容易惊恐,并出现四肢麻木、心慌气短、恐惧怕人等状况。医生建议按揉内关穴30分钟,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惊恐能够严重影响身体和生活,例如出现大小便失禁、失眠、心慌等诸多症状,有问题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人士,切不可自行用药。

祝大家每天神清气爽!

坚持是一种信仰,

专注是一种态度。

谢谢大家的点赞,

分享与转发!

随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