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迅:《我们这一代玩玉人》

 七烟 2022-05-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这一代玩玉人

苏迅

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现如今也都是半百年纪了。在玩古这条路上,我们这一波人算是解放之后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从实情看,现在硕果仅存的个别耄耋玩家,他们是在解放之前就已经成了形的。解放之后真正出现玩家,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解放之后的第一代玩家大都从上世纪80年代入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悄然崛起,他们大多数是50年代左右生人,大多数经历过上山下乡后来回城,因缘际会步入这个行业。而第二代玩家一般经历比较简单,多半是从小喜爱古物,早则十几岁迟则二十几岁便有机会接触到这个行业,步入这一领域。

即以我自己为例,从小便喜欢古旧物件,看到古钱币、小瓷器就归置到自己房间里去。上世纪80年代初期,每每路过本市中山路上白水荡旁边国营文物商店的大玻璃橱窗,我的姑妈就会隔着玻璃对我讲解一番:这种瓷器原本咱们家里是有的,那种玉器原本咱们家也是有的……这些话当时不觉得,日后想想,对我产生了很为重要的影响。当时青少年中流行集邮,我的收藏之路也是从集邮起步。80年代是邮市极度繁荣的时期,其他古玩门类几乎都是从这块土壤中生根发芽出来的,先是在这里出现了古钱币摊位,不久便出现了零星的古玩(说是“古玩”,实则多是些寻常普通的旧货而已,当时尚很少能见到高档器物)摊位。当时政策还没有放开呢,古钱币摊位上偶尔卖几个银元,那还是有点鬼鬼祟祟的。每个星期天都会进城去玩,这些摊位上的“老法师”便成了我的启蒙人。进入中学之后,同学中除了镇上的孩子,还有来自农村的孩子,那时农村孩子不像城镇孩子那般“小气”,古钱币之类问他们讨要就能到手。一位同学有次从家里带到学校来一块小玉,是个清代的青白玉小童子,我看了喜欢得不得了,问他要不肯给,问他买也不开价。受武打电影影响,那时孩子中流行“练武”,我花30块钱从浙江邮购来两把匕首,这位同学动了心,我用一把匕首跟他换了玉童子,就是花了15块钱成本。这算是我购买的第一件玉器吧,那是1988年的事。

图片

图片

进入90年代,我参加工作进了国有企业,有了固定收入。那家企业效益很好,作为新职工按照国家标准定薪是每月三百来块,奖金比工资还高些,可以拿到四百多块,这种收入水平相当于其他国有企业老职工的两倍。那时的古玩市场里根本没有老板大款之类,都是些有点文化情结的工薪阶层在玩,一二百块钱就算是一笔款子了,每个月可以购买一两件小玩意。随后城市大拆大建开始了,很多老物件涌入市场,城市里出现了政府默许的古玩早市甚至固定的古玩市场,做这一行开始有点堂而皇之起来。当时本市还根本没有专门销售新玉的玉器店,我们这些所谓的玩玉人主要是玩古玉,跑的是古玩地摊和古玩铺子。江南人嘛,主要玩明清玉器,当时交通信息不发达,网络也没普及,出土玉器见得少。

每逢周末的地摊上偶尔会有苏州、上海卖新玉的人过来摆摊,一来二去才明白,原来新玉还有这么多讲究:和田玉还分着档次呢,籽料、山料、山流水,价格差着老大一截呢。讲籽料的皮色,还得分一分天然皮色和人造皮色呢。当时俄料只见过山料,根本不知道人家俄料也出籽料呢,至于青海料、河磨料盛行那更是后来的事了。这些技术在那些玩古玉的“老法师”那里是从来也不知道的。学了点新玉辨料的知识,再去看古玩行“老法师”发现他们对于原料的知识很是粗疏,他们教我们辨料只不过去玻璃上划一道,划得动就是“和田”,划不动就是“岫玉”,对于玉器上的色斑也根本辨不清是皮色还是沁色。新玉属于珠宝行业,古玉属于古玩行业,毕竟隔行如隔山。我总觉得,玩古玉的如果不真正去玩几年新玉的话,玩起古玉来也会受到技术局限。

偶尔来本城摆摊的玉贩多半也只是从各个作坊借点货出来过过手,很多问题也未必讲得清楚,到哪里去学习辨料呢?根据他们偶尔透露出来的信息,后来我终于寻访到苏州网师园附近的相王弄,那里当时聚集了30来家玉器加工作坊,当时扬州的玉器加工行业处于困顿,上海也十分萎靡还没缓过神来,苏州是当时全国玉石加工的中心,市场上绝大多数新玉制品正是从相王弄加工制作出来的。当时国内玉石加工的产业体量可想而知。此后我写过几篇苏州相王弄访玉的文章,2002-2003年在《中国文物报》《中华工商时报》以及香港《大公报》、澳门《澳门日报》等发表,可能是最早描写相王弄玉器街的文字,后来很多外地人前往苏州访玉也是读了这几篇文章按图索骥。这条“玉器街”在此后迅猛发展了20余年,成为闻名全国的玉器胜地,最兴旺时期聚集了1千多家玉器作坊,十分的喧嚣繁盛,直到2020年元旦之前被综合整治关停搬迁才重新恢复往日的宁静。

图片

图片

图片

2003年我觉得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新玉的价格开始猛涨,古玉从此丧失了在玉器价格上的主导地位,新玉成为价格体系的主导。从此“古玉卖不过新玉”“新玉卖不过原料”的时代发端。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一些老板大款开始涉足投资玉石,大量资本和热钱开始涌入,玩玉的技术准入门槛降低,资金准入门槛抬高。在中高端和田玉市场领域,工薪阶层小玩家逐步丧失市场地位,并很快被淘汰出局。工薪阶层业余玩家唯一的出路就是以藏养藏,当时大家都互相开玩笑说这是以吸养吸,形容玩玉是精神鸦片。工薪阶层业余玩家如果不能实现以藏养藏,是根本无法维系这一爱好了。

最近的20年,新玉价格经历了从飞涨至高点,又从高点逐步调整下行的两个过程。2003年是第一轮涨价,2006年是第二轮快速飞涨,经过这两轮涨价,新玉价格在2011年左右达到历史高点。随后逐步盘整下行,至今仍然在下行通道之中。古玉市场的大致发展轨迹与新玉同频震动,但是涨跌幅阈小于新玉而已。

对于古玉来说,2003年也是尤堪玩味的年份。因为在此前后网络兴起,古玩论坛开始普及,对古玩市场此后10余年的发展路径产生了很为重要的影响。“汉龙”“雅昌”“复兴致远”及后来的“盛世”等都是重要的交流和交易平台。天南海北的人在网页上发着图片,写着文字,吸引着不知哪部电脑后面的眼球。开始的时候动机是原始的,交流鉴赏心得,展示藏品魅力,彼此大开眼界。那时手机尚没有拍照能力,你必须还要配备一个数码相机。起初大家比较单纯,并没有商业动机,后来发现文化还要跟功利相结合,人的热情才能有望持久。凡事跟金钱名利结合,便一定伴随争斗,特别是网络世界,你不知道他是谁,他不知道你在哪里,人失去现实约束,人性的阴暗面就被无限放大出来。论坛兴盛时,职业商贩、收藏大家、业余菜鸟各路人马潜水的潜水,吵架的吵架,利益所在,结成了很多帮派或曰团队。于是党同伐异、诋毁捧场,热闹非常,也混乱不堪。实则彼此都处在初级阶段,大家的所见所识都十分有限,而初级阶段的人更容易偏激,稍微一碰撞就容易擦出火光。于是便开始约网友会。天南地北的同行坐着火车坐着汽车汇聚到一起,喝点老酒,看点货品,面对面,眼对眼,彼此说话果然都客气起来,行业隐秘与含蓄的特征还保持得住。于是,网友会就遍地开花,长沙、武汉、郑州、太原,每年都要聚上一轮。当时市场还有地域特征,南北价格差也大,网友会就成了新业态。这样忙乱高效而激情四射的时代,最终把大陆民间古玩市场完全整合,货品见底,差价并轨,一切悬念消失,市场渐渐归于沉寂。这些年轻人伴随着行业兴起、坐大,淘汰、走向末路、打回原形,或者也有极少数修成正果渐成一代藏家的气象。

期间,大致在2005年左右开始,各地基建和开发加快,随之加剧了盗掘地下文物等问题,出土玉器收藏出现继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的又一波声浪。前一波是以走私港台为主要特征,而这一时期则是大陆买家为主力军了。

当玉器市场达到市场顶点开始回落的时候,恰好是论坛式微而微信兴起的时代。论坛时代是古玉市场启蒙与知识普及的时期,在本世纪最初的10年时间里,以标本级的小件为主打产品,价格一路上涨,当然古玉市场也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就是普品涨幅远远大于精品,老普小白件价格甚至卖过细工精品价格。古玉市场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市场在阵痛中又一路下行了10年时间,在全球古玩大回、流泥沙俱下的背景之下,古玉市场开始步入调整期,其本身也开始细分,玩家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老普归旧货行,精品归古玩行。

大陆古玉市场已经度过快速发育期了,由普品带动古玉市场的阶段其实已经过去。真正的买家、玩家、藏家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停留在普品阶段停滞不前,坐等被市场淘汰出局,要么去普向精,朝着古玉的高、精、尖挺进。市场正在震荡洗盘和两级分化,这是古玉市场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企图抱残守缺、囤着标本级普品发财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而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包括资本、技术、人脉等要素的市场准入门槛又已经很高,让很多初期的成功者也望而却步,进退两难。一句话:市场在洗盘。很多行内人喜欢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当大潮退去,方知道谁在裸泳——这是一个残酷的市场淘汰过程。很多人成功也来得毫无思想准备,失败也将降临得措手不及。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之后的玉器市场尤其是古玉市场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既要看世界经济大环境的走向,也要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同时要结合审视下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状况,这些外因都会影响玉器价格的重置。当然,玉器市场内部的整合是势不可挡的,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但凡高、精、尖的物品,但凡珍贵、稀缺、好玩的文化商品都是市场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懂玉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们鉴赏玉器的水准会越来越高。你要坚信:好奇心和对既往历史的怀旧情感永远深深铭刻于人类基因的密码之中。

也有聪明的玩玉人,看到了行业前景的微茫与风险,虚心向成功的资本大佬看齐:脱实向虚,从实业向构建平台进军。在这个行业里,话语权向来无法高度集中。尤其是这样的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已经十分便捷,民众已经不喜欢文化权威以及会自觉抵制所谓“大师”的存在,想要在虚拟数字时代的土壤中平地建起一座七宝楼台,谈何容易?

我们这一代玩玉人,可以说见证了整个玉器市场的勃然兴起,也经历了它的骤然回调。在大起大落之中,个人的命运也受到整个时代挤压。虽说,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每一个个体的小幸运或者小不幸,既各有因果,也各有偶然。但是,这样的骤然起落、突兀转折却并非良态,它逼得我们离热爱的初衷愈行愈远,你爱它却难以相伴左右,逼得我们甚至对它产生了怨恨,你恨它却又不舍得放手:有它在身边,它成了产业,并非是你所爱;若弃它而去,一切却成了纸上谈兵,也是你所憎厌。知行合一,谈何容易!超脱物欲,谈何容易!入理愈深,离趣愈远。只有纠结着悲喜亦步亦趋,慢慢向老而去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迅,江苏无锡人。长期从事文化研究,发表社科论文数十万字,获得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社科联“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江苏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市社科奖项。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