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先筑牢“地基” !行家里手带您揭开池塘底质的真实面纱!

 赢在优势 2022-05-18 发布于天津

广 告

从接触水产养殖开始到现在已有10个年头,也算是水产行业里面的老手了,时间久了,你就会体会到水产养殖的底质问题是一个科学又具有实践性的学问,它可以是高深莫测,也可以是通俗易懂;可以是很多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也可以是手里握着泥巴,捧着蓝藻水的实践。但是很多养殖户对这些概念都是模糊不清的,更多人想法是,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似乎都不太重要。今天我们就把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重新认识一下水产养殖的底质问题。

图片

什么是底质


图片

质,一直都在讲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那底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有先认清楚了什么是底质,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更好地去养护底质。

图片

底质也可以理解为底泥,池塘底质(底泥)是池塘土壤和淤泥(养殖过程中的沉积物,包括有机质,死藻,残饵粪便,死亡生物尸体等)的统称,是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资仓库。池塘土壤的不同也决定了底质、矿物质分布以及含量的不同。而大多塘口水体是在底泥之上存在的,其水质是底泥的浸出液,因此,哪怕是同一塘口或者隔一道梗,底质水质都有一定的区别。就像茶水一样,茶叶比作底泥,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都是不同口味的,茶叶泡久了茶水也就没有味道了。对于底质来讲,如果长期不管理,那么池塘的水质就会变得“五味杂陈”,不适合池塘养殖了。

图片

底质恶化的原因


图片

底质为什么会恶化,为什么发臭发黑,养殖朋友经常听到技术人员说:池塘底质恶化了,发黑发臭,要改底。那么,原因何在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池塘中的所有生物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获取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程度的不同也造就物种的分布不同,或者说养殖过程中,底泥和水体存在大量的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来改善底质环境,促进水质稳定。

接下来再看具体情况:一、底泥在养殖过程中承接了水体中大量的有机质,残饵粪便,死亡的生物,养殖动物尸体等等。它们需要氧化分解,对溶氧的消耗很大;二、水体中的溶氧分布不均,且越往底部溶氧相对越少,同时溶氧很难到达底泥内部;这也是好氧菌以及厌氧菌分布不同的原因;三、在底部溶氧低或者无氧状态下,底部氧化分解就会降低,底泥内部营养元素成还原态,这里可以思考一下河蟹底部发黄铁锈着色的形成原因。而厌氧分解的产物会促进物质还原,还原反应越强,底部的毒素就会越大,底泥就会呈现酸性,不利于养殖。比如底泥里硫和氧结合会生成硫酸,在有机质的沉积、还原性强度或者硫酸还原菌的影响下就会产生硫化氢,其他元素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最终底质恶化,发黑发臭。

底质和病害的关系


图片

为什么底质的恶化或者底部环境会造成病害的产生,我们来看下具体情况。





图片

有机质含量

主要是指难溶水的有机物质大部分是腐殖质,而这些腐殖质里面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的含量以及释放会影响水体的“肥力”,或者生产力,它决定了水体的稳定性以及天然生产力。有机质含量的释放条件就是溶氧参与的氧化分解与其他元素的结合。这些释放出来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藻类,微生物,养殖动物的吸收和繁殖生长,它们的缺乏、不足、还原都会造成生态平衡,从而促使致病菌的产生,导致养殖动物发病。

图片





图片

钙含量

简单来讲,鱼虾蟹的生长和发育都需要钙的参与,其次钙含量直接影响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和总硬度。而水体的钙元素的来源在于底质,土壤和淤泥中钙元素含量及其释放情况,也是决定池塘是否适宜养殖的一个重要属性。





图片

pH

pH是指水体的酸碱度,养殖过程中每个养殖品种都需要一个适宜的pH环境,决定pH高低的因素除了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外,还有土壤本身的酸碱度。如果土壤本身的酸性大,它是不适宜水生植物(水草)和浮游植物(藻类)生长繁殖的。土壤本身碱性大,长期pH高,养殖动物的鳃部会受到腐蚀,细胞破损引发炎症造成相应的病变。





图片

氧化还原电位

自然界的任何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底质淤泥里面的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来说同样如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决定物种的组成,这个和环境中溶氧的分布有很大关系。池塘里的溶氧是分布不均的,根据水位的深浅,溶氧由高到低分布,底部或者底泥内部处于低氧无氧状态,从而相对应的生物也不相同。简单来讲就如鱼塘表层水大多是鲢鱼,中间草鱼,下层鲫鱼一样,对于微生物来说,好氧菌在上层,厌氧菌在底层,而无氧环境下的产物大多都是有害有毒的。随着溶氧含量的高低,氧化分解对溶氧的消耗,底部逐渐呈还原状态,营养元素得不到释放,有毒物质,厌氧菌大量爆发最终引起病害的产生。





图片

饲料

随着养殖结构的变化,饲料的投喂对于养殖来说是最大宗的必需品,在投喂期间,养殖动物的活动和残饵粪便的积累以及淤泥和水体之间都会发生相应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残饵粪便的积累和分解,微生物的繁殖变化。二是养殖动物活动对底泥和水体之间带来搅动。这些变化都会对整个养殖环境造成影响。

图片

结语

池塘养殖期间,底质(底泥)变化就是一个不断还原的过程,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密度,投喂的增加,池塘中有机质氧化分解耗氧加重,底泥低氧无氧状态下,大量氧化态矿物质呈还原态,整体池塘的生产力退化,如果在干塘晒塘期间得不到释放和恢复,第二年的养殖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对来说养殖效益就会降低,发病率也会升高。    

对于养殖池塘底质来讲,溶氧和微量元素是保证良好底质的关键,从养殖朋友的管理角度来说,池塘底质的管理就是对底部沉淀度的“再悬浮”。可以在来年干塘、晒塘,翻耕。也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底改来改善底质,(推荐使用渔美康底康1号,福美康底福康)促进底部淤泥的氧化分解,减少氧债,释放微量元素,构建良好的底泥生态环境,从而稳定水体,为池塘养殖提供一个适宜生存生长的最佳环境。所以,如果前期没有干塘晒塘,就需要改底,为当年培藻培菌,稳定水质环境奠定基础。

底质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与养殖有很大的关系,养殖过程中池底沉淀物的积累是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伴随着整个养殖周期。因此,我们要遵循“以养代防,扶正祛邪”的养殖理念,定期改善底质,合理投喂,把握好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好底质管理工作,为提高养殖效益筑牢根基!

图片

广 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