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2姚梦佳.做颗牛油果: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自我救赎

 高教课堂研讨 2022-05-18 发布于江苏

理解为何焦虑:

社交是能力和刚需但让新手惊慌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 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有社交焦虑的人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当代高校学生经常以社交焦虑来开自我玩笑,而并没有真正认识社交焦虑。

      当今社会是开放、合作和竞争的, 社交能力日益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交往也日益成为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既是对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然而社交的现实情况是, 许多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较低, 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社交焦虑心理较为普遍。

正视网络利弊:

网络替代降低了社交数量和质量

      信息时代下,网络的便捷,持续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最初的喜相逢,变成了打电话,再演化到发信息。线上社交,是面对面社交的一个极佳补充,能在很多时候,有效解决时间、空间、形式上的不便。确实,网络提供了更好展示自我的机会,p过的图,表情包掩饰尴尬等等。然而, 网络也越俎代庖地包办了过多社交场景,让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逃避面对面的社交场景。询问论文细节选择微信,和朋友分享美食选择微博,越来越多与人社交的机会被网聊取代。

      再者,自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更是阻挡了社交的步伐。封锁的校园,口罩的掩饰,一家又一家封闭的店面,高校学生越来越习惯只呆在宿舍,蜗居自己的小天地。社交能力一度退化,社交焦虑直线上升。于是,一旦遇见重要,需要社交的场合,高校学生就会紧张,失去组织语言的能力,更不必提周到的礼仪。

学会从容自信:

自我悦纳自我实现塑造坚强内核

      牛油果型人格,出自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突破天性》一书,指的是:低自我控制型人格。这种人格就像一颗“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个坚硬的内核,一个恒定不变的坚实核心。其实高校学生不必成为那种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热情开朗的人,需要成为的是自己。首先应该做的是悦纳自己,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有缺点的,但也要认识到自己是有闪光点的。比如,享受独处,有向内挖掘和深度思考的潜力;天生高度敏感,拥有很强的同理心等等。与自己和解,悦纳自己的完美与不完美。

      提升自信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恐惧与人社交是因为不够自信。自信是是牛油果的“内核”。增强自信的一大方法是不断获得成就感。就是在自己擅长的事上刻苦努力,甚至做到极致,取得一定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高校学生能获得自我价值感,取得内心充实,在社交场合也会更加有底气。

      总之,当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非常普遍,需要开展自我救赎。首先是理解为何焦虑,社交是能力和刚需,但让新手感到惊慌;其次是正视网路利弊,网络具有替代性,但降低了现实社交的数量和质量;最后是学会从容自信,自我悦纳和自我实现能塑造坚强内核,助力于成为社交场合“牛油果”。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