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87岁当代神农袁隆平:既让我们 “吃得饱”又“吃得安全”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今天,一则重磅新闻炸开

87岁的袁隆平再创人生奇迹,他宣布

水稻育种有了历史性新突破

可以将亲本中含镉或者吸镉基因敲掉

亲本干净了

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作为科普盲一枚,惊得赶紧百度

原来

镉是一种异常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

在人体中积存

会导致软骨病、肾损伤、致畸及各种癌症

而偏不凑巧,中国人的主食水稻

对镉元素偏爱有加,吸镉能力超强

由于镉镍电池、颜料及电镀的普及

土壤中镉元素不断增加

据科学家抽检,市场上10%的大米镉超标

是水稻最主要严重的污染

想着每天都吃几大碗白米饭

后怕得冷不禁打了个寒颤

现在好了

袁隆平“敲掉”了水稻含镉基因

水稻不再吸镉了

我们既可以“吃得饱”

又可以“吃得安全”

这位87岁耄耋之人

放弃了本可安享的晚年静好岁月

一直奋斗在水稻育种第一线

我内心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这个必须致敬、致敬、致敬!

【曾经也是少年】

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那是一段灾难深重、烽火连天的岁月

6岁前的袁隆平,跟随父母

辗转漂泊于北平、天津、九江、赣州等地

入学后

搬家转学频率更是惊呆了

小学读汉口扶轮、湖南弘毅、重庆小学

中学读重庆复兴、赣江、博学中学

汉口博学中学、南京中央大学附中

短短13载

竟读了8所不同学校,一年半换校一次

但也许

正是这段漫长异常转学史的经历

让他目睹了全国各地灾难深重、饿殍遍野

砥砺了他不折不挠、为国为民的朴素情怀

1949年,袁隆平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在此求学4载

奠定了他一生“少年气质”

他不但“头脑发达”,学业优秀,棋技高超

而且,“四肢也不简单”

高中时

曾拿下武汉游泳第一名、湖北第二名

西南农学院里,论游泳健将

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他还是个音乐死忠粉

大学时,是校合唱团主力成员

因音色低沉且善共鸣,同学赞为“大贝司”

酷爱小提琴,拉得忒专业

参加工作获得的人生第一笔工资42元

竟然花了27元,去商店买了一把小提琴

他说

“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

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但千万别误认他就是个好玩之徒

除了夯实专业基础

他还在当英语老师的母亲熏陶下

精通了英语和俄语

上世纪50年代初

他还当过两年的初级俄语教师

1979年,在菲律宾一次国际水稻会议上

他用精准流利的英语答辩

震动征服全场

【“少年心”偶然结缘杂交水稻】

1953年8月

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

这一呆,就是16载

1960年7月

他在学校试验田偶然发现一株水稻

鹤立鸡群、穗大粒大

他敏锐推断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然杂交稻”

但第二年,将这株水稻种下去

结出的稻子却是高高、矮矮,产量很低

原来,水稻是雌雄同体、自花授粉

(哈哈,不懂的请百度科普哈)

袁隆平想到

既然自然能诞生穗大粒大的“天然杂交稻”

那么,何不尝试用人工杂交方法

培植这种穗大粒大的品种呢?

当时正赶上“大跃进、大饥荒”

袁隆平也是面露饥色

这更加坚定了他说干就干的决心

从此,弓腰驼背、俯首稻田

在60多个瓦钵里倒腾了两年后

袁隆平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成功培育了“雄性不育系”

1966年,他写了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发表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上

巧的是,这一期刊物

是该刊“文革”停刊前的最后一期

更巧的是

国家科委一位领导慧眼识别了内中价值

发函要求湖南科委支持袁隆平试验

1970年,他带队到海南寻找野生稻

终于,一个叫冯克珊的技术员找到了

一株后来命名为“野败”的野生稻

1971年3月

全国18个科研单位100名科技人员

齐聚南红农场

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作万次杂交后

1974年

袁隆平终于育成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即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品种“南优2号”

光这样说

你可能还觉不出伟大意义

用数据说话

这个“南优2号”,亩产达623公斤

而常规水稻只有480公斤

杂交稻增产了30%以上

仅在1976年,就推广种植了208万亩

增产约3亿公斤稻谷

按一个人每年消耗200公斤稻谷计算

当年便可新增净养活人口150万

到1998年

全国已有一半稻田栽种杂交稻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也改变了袁隆平

1981年

他被授予新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

“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

他成为国际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

【“少年心”勇攀高峰、改变世界】

通过“杂交水稻”

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中国农民评价,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1979年,杂交稻向美国输出

随后在菲律宾、马兰西亚,再到非洲、欧洲

开花结果、扎地生根

海外1亿饥民被袁隆平养活

杂交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

他也获得“世界粮食奖”等数十项国际荣誉

但是,他没有就此停步、满足

没有被铺天盖地的荣誉给沉沦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

全球还有8亿饥饿人口

每天还有2万人死于饥饿,一半为儿童

杂交水稻科技高峰仍等待攀登

他说

“我有两个愿望

一是2010年杂交水稻亩产达900公斤

二是在全世界推广种植达1500万公顷”

他老而不退,继续躬耕于田畴之间

春夏秋冬,挥汗如雨

2000年,他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问世

亩产超700公斤

2004年,实现800公斤目标

2005年,达到900公斤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到2016年,他的超级杂交稻

亩产已达1067公斤

而他,还在朝1100公斤目标迈进

高产更高产,是他永恒的主题

科学的攀登永无顶点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袁隆平看到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

我国实际可耕稻田逐年减少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于是,启动研究“海水稻”

“海水稻”,顾名思义

就是能在盐碱地种植的水稻

这种水稻抗盐碱、耐水淹

2016年

在湛江等地试验种植6000亩

平均亩产300斤

而他的目标是300公斤/亩

而中国,盐碱地总共有15亿亩

这些“废地”倘能生产粮食

那将是一件史无前例、功德无量的创举

而全世界143亿亩盐碱地

如果都能种上“海水稻”

全球必将再次为之震动

【归来仍是少年】

他始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亦始终秉持一颗赤子之心

77岁时,他说

“我是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

20多岁的肌肉弹性”

80岁后,自称“80后”

85岁后,自称“90前”

童心未泯、初心不改、决心不变

87岁高龄的他

仍坚持在一线科研

每年冬天,仍坚持到三亚基地考察

他爬田埂、进泥田,助手想扶一把

他一下给挡开,说

我蹿田埂比你们年轻人还快当!”

他有钱了

袁隆平品牌价值1000亿元

担任了上市公司隆平高科董事长

他职务高了

当过几任省政协副主席,副部级

他有名了,国际国内载誉满身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北京奥运会001号火炬手

但他,始终坚守初心

仍是一介农夫、一名科研耕耘者

当他默默无闻时

敢于挑战权威、征服世界

当他名满天下时

淡泊名利、自在随意、一生逐梦

他生活简单朴素,粗茶淡饭

开着十万出头的“赛欧”去科研所

身上的衣服35元一件

戴的卡西欧表30个美金

数十年来,还是住在单位分的小院子

一日三餐,大米、红薯,稍加一点鱼肉

站在田间地头

他完完全全一个普通农民形象

但他又说

“我是过路财神”

1987年,联合国奖他1.5万美元

他全部拿出设立杂交水稻基金

专门奖励中青年科研者

他去小卖部买包普通烟

掏出百元大钞,却不要找零

他把一生交给了杂交水稻

毕生梦想,是让世人远离饥饿

他经常说起曾两次做过的梦

“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

稻穗像扫帚一样大

颗粒像玉米粒一样粗

他和助手们走累了

就在稻子下面乘凉聊天”

他始终不忘初心

以一介农夫的姿态

执着奔走在心灵之田野

一路收获原土的芬芳

此时此刻,我们饱暖富足

是否应向这位87岁的“当代神农氏”

向这位可爱可敬的老头

致以深深的崇高的无限的敬意!

祝他归来仍是少年、颐享无限天年!

(注:图片源自互联网,同步发于同名企鹅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