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乡愁:漂泊大半个中国,且认他乡作故乡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01
在山高路远、车马邮件都慢的古代,乡愁,无疑是诗人们永恒的主题——只需一缕月光、一声暗笛、一枝柳条、一壶浊酒、一个远去的背影,便能将对故乡的思恋化作柔肠百结的文字。
譬如李白。
在一个专录古典诗词的网站上,以“乡愁”为关键词搜索,自先秦至明清,共有180篇,全唐诗中有101篇,而李白排在第一,有11名篇。
当然,这只是一个掠影。
思乡诗词,何止万千。存世981首诗作的李白,梦回故土的作品又何止11篇。
岂止数量!论质量,思乡诗前三甲,恐怕也是李白、李白、李白。
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妇孺皆知的20字五言绝句。
其实那年,李白不过26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仅才一年余。在客居扬州旅舍的九月十五夜,他写下《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2
李白的故乡,向有争议,何况是在“旅游靠名人、文化靠啃老”的今天。
有说祖籍是甘肃天水,有说是西域碎叶城——不但家世知之甚少,其5岁以前信息亦十分有限。
但有一点倒是公认,李白5岁以后,随父居于四川北部的青莲乡,度过了童年、少年,学成一身好本领(诗、剑、经,甚至还懂番邦外语) 。
5岁以前,人的记忆十分有限且模糊。故此,于李白,青莲才应是他心中的故乡,他亦自号“青莲居士”。从他诗中,也能判定他自认的故乡是四川。至于祖籍,那不过是一个神圣却陌生的存在了。
公元725年秋,25岁的李白仗剑出蜀,少年远游,终此一生,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
他去过很多地方,有时是历练结交,有时是游历山川,但更多的时候,是避乱战祸,孑然漂泊,放逐贬谪。
据考,他一生去过200多个地方,登名山80余座、游江河60余条,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行程何止万里。
但是,出川后36载有余,故乡,只在他的梦里和诗里。
他的诗作中,思乡主题很多,却并不经常提起故乡的名字,可能是生怕触碰了内心最软肋。
有一次例外, 堪称李白最深情的一首诗,字字泣血、句句深情,读来无不令人肝肠寸断。
那年是公元755年,诗人迟暮,晚景凄凉。
他在安徽宣城看到了杜鹃花,不禁联想到故乡花鸟同名的子规鸟(又名杜鹃,其鸣声如泣,音同“不如归去”),写下《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03
遍游天下的李白,环绕大半个中国,为何就是不敢再回故乡?
哪怕有几次,离得已很近了,却又似故意绕开?
是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乱世之中,蜀道难于上青天?
是因为,壮志出川,少年成名,心怀天下,终究却不过是皇家花瓶,落个“赐金还山”的打发,郁郁不得志,心中有着“如不成名誓不还”的执意?
是因为,仕途难进、一生坎坷,非得要自我放逐、漂泊无岸,才有那惊世之作的灵感?正如杜甫赠他的那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是因为,近乡情怯,越是思念,越不敢回去?怕回去了,便也“老不出川”了。
还是因为,他将漫长的漂泊,作为了一种自我救赎,一种对现世的抗争和叛逆?
都是,也不全是。
总之,故乡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乡愁,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真真切切搁在心尖的情愫。
有人说,回不去的,才是故乡。有人说,心安处,才是故乡。
既然回不去,既然不回去,那就只能将此情此愁,化作绵绵诗句了。
04
公元734年,东都洛阳客栈,已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人在羁旅的李白,忽然听到了几缕断续的笛声,他写下《春夜洛阳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几年后,他又漂泊到了兰陵,喝了几杯好酒,写下《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那还是刚出蜀的第一年,荆门渡口,兴致勃勃的他看到了高山、平野和大江,他却说,此处风景虽好,最爱恋的还是家乡的山水,写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那时,他还寄书蜀中友人,说“别时泗犹在,已为异乡客”。
又一年,在黄鹤楼遇到了家乡峨眉来的蜀僧,他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想的是归去玩赏家乡山月。
漫漫羁旅,他曾在孤独的客舟上感叹“何年是归日,泪雨下孤舟”,在深秋的山林前喟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50多岁的某年某日,避难江南的他,接待了一位乡中亲友,他怅然若失:“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
三十多年,直到客死他乡,也再没敢或没能回到故乡。
05
回不去的,不但有故乡,还有那个出蜀少年的梦想。
他曾也有过一段意气风发的日子,得知唐玄宗召他入京,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没曾想,再远大的抱负,却不过是帝王家豢养来吟诗作乐的翰林罢了。
也曾有过一段金戈铁马的日子,追随永王起兵,“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最终兵败,落得个流放夜郎。流放途中,到了白帝城,那里已是入川了,却是更不敢回去了。幸而遇赦,一大早便立刻东下江陵。一个流放之徒,迟暮老朽,还是赶紧远离家乡,才能心安罢,这才有了那首《早发白帝城》。
就这样,李白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岁月无情催人老,梦想早也碎了一地,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容不得你随意回去了。
半生飘零,人若浮萍。回不回到故乡,又还有什么关系?就像那句,埋骨何须桑梓地。
把故乡放在心里,把他乡且作故乡,大抵是李白对故乡的执念了!
(图片源自互联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