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唯一一张画像 这几天, 诺贝尔奖成了最热门“朋友圈”, 大家纷纷关注、热烈讨论, 这些大奖得主, 无疑是全人类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文学、和平、经济学6大领域的“珠峰”, 值得我们最崇高的致敬! 然而,翻遍了整个朋友圈和数百公众号, 竟连一条怀念诺尔贝本人的文章也没有, 有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奖是以人名命名的。 我们都在关注诺贝尔奖, 却似乎没人关注诺尔贝! 喝水不忘挖井人。 1896年12月10日, 这位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100家公司, 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的他, 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此刻的诺贝尔, 却仍心系人类的前途命运。 根据其遗嘱, 将绝大部分财产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 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人类的探索者! 要知道,1900年左右, 1美元可购买一双女式皮鞋或裙子, 920万美元,绝对是一笔巨款! 截至2018年, 累计有904位个人和24个团体获奖, 奖金丰厚,殊誉至高, 2018年单项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 约合684万元人民币, 这不仅为获奖者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更代表着全人类至高无上的敬意, 也激励着一代代学者们勇攀高峰! 今天, 科学不断发展、文艺不断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是诺贝尔奖的受益者, 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个名字——诺贝尔! 1833年10月21日,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 由于自小体弱多病, 8岁时,才进入当地一家小学, 因要常去医院或在家休养, 他的上课出勤率全校最低, 但出奇的是,他的成绩却名列前茅。 一年后,父亲率全家迁往俄国, 诺贝尔无奈告别才上了一年多的小学, 这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次接受正规教育! 此后多年, 他只能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学习, 但进步神速,经常获得老师的由衷赞叹。 当然,如果放在今天, 诺贝尔是没学历的“草根”, 简历只能填一个“小学肄业”。 17岁时, 出于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好奇, 诺贝尔以“工程师”身份,远渡重洋, 在美国著名工程师艾利逊的工厂实习, 潜心钻研了4年化学领域知识。 实习期结束后, 他深知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又花了4年时间, 在欧美各国进行工业发展考察, 掌握了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 1860年, 诺贝尔开始从事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 大家知道, 黑火药在2000年前的中国就发明了, 传到欧洲后对文明推动起了很大作用。 1847年, 意大利人苏伯莱罗将甘油和硝酸反应, 发明了威力无比猛烈的硝化甘油, 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炸药很不稳定, 轻微震动或撞击就会发生爆炸, 无法实现存放、运输和应用。 而那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 世界各国都在大兴土木加速发展, 十分渴盼有一种既安全又猛烈的炸药。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 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实验, 实验室数次当场爆炸被夷为平地。 有一次, 又不幸发生实验意外, 他的弟弟和4名助手当场被炸死, 诺贝尔因刚好走开大难不死, 母亲得知儿子惨死噩耗后悲痛欲绝, 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发脑溢血, 从此半身瘫痪。 恐慌的人们纷纷质疑、抗议和反对, 看见诺贝尔就像躲避瘟疫一样, 更没人愿意出租场地给他做实验。 在这巨大的失败和惨痛的教训面前, 诺贝尔并未被吓倒退缩, 他近乎固执地坚持开展实验, 总结原因、分析数据、改进方法, 事故几天后, 人们发现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 出现了一只巨大的船, 后来得知那就是诺贝尔新的实验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 他发现将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合后, 性状将变得十分稳定, 这就是——硝化甘油炸药(TNT), 数年后,他又发明了雷管, 创下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消除人们对硝化甘油炸药的恐惧, 1867年7月14日, 诺贝尔在英国的一座矿山做实验。 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药放在点燃的木柴上, 结果,炸药没有爆炸; 他再把一箱炸药从20米高的山崖扔下去, 结果,炸药也没有爆炸。 然后,他在石洞、铁桶和钻孔中装入炸药, 用雷管引爆, 结果,都爆炸了。 诺贝尔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有过爱恋, 但遗憾的是终生未婚、无儿无女。 因为身体不好, 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受到疾病的折磨。 但他的一生, 从来未曾停止过科学的探索, 终其一生,拥有发明专利355项, 仅炸药就有129种, 另有气体计量仪、液体计量仪和液体压力计等! 他知识丰富、兴趣广泛、乐于钻研, 毕生精力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除了化学, 还精通电学、光学、机械学、生物学等领域, 他说:“各种科学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领域里的问题, 应该借助于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 但他为人又十分谦卑, 曾有人劝说他写自传, 他说:“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 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发明炸药后, 诺尔贝艰苦创业、不慕虚名, 通过运营公司拥有了巨大财富, 虽然富人,他一生却极为节俭, 始终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但对于身边的穷困人, 和那些需要支援的科学家, 他却总能慷慨解囊! 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请人为自己画像, 唯一一张还是他过世后画的。 根据他的遗愿, 墓室修得十分简陋, 正如他曾说过的那句话: “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 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因为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 人类社会得到了更飞速的发展, 开采矿石、修建隧道、铺路搭桥、基础建设, 这一烈性炸药都成了大功臣。 但同时, 这一炸药也被广泛应用到战争中, 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诺贝尔觉得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深感不安, 这也是他设立诺贝尔奖的一个原因。 但要知道, 物本无罪,滥用者才有罪! 人类发明了火、发明了铁, 这都在战争中杀伤大量生命, 但这能就怪罪到火和铁上吗? 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硝化甘油炸药, 绝对是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 1896年12月10日, 诺贝尔因心脏病发作闭上了眼睛, 享年63岁, 他的墓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只写着“nobel”和生卒年月, 周围是数棵一人高的柏树, 没有画像,没有华美雕饰, 没有辉煌的文字记载。 他不知道, 除了他留给人类的伟大发明, 123年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 成为全人类最高科学大奖, 成为激励无数科学家的至高荣誉! 或许, 从这一点看,诺贝尔奖的意义, 可能还要胜过他的诸多发明, 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大贡献! 设立诺贝尔奖的遗嘱, 他是这样写的: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遗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基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成五等分,分配如下: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 他留给我们的, 不仅有丰富的物质财富, 更有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艰苦创业、 推动文明进步、追求平等的精神财富! 今天, 我们赞颂每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更应致敬这位全人类的世纪伟人: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图片源自互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