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之殇:给去世30年爷爷办寿宴、盖房连4年办酒、3年不办酒亏20万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文/景桥先生
生活,远比电视剧狗血!
这不,据澎湃新闻载,近日,贵州毕节某乡,一村民要给去世30年的爷爷办寿宴,广邀亲友乡邻,最终因遭举报“借机敛财”,未果。
别以为是笑话,这是真人真事。
很多人责骂该村民异想天开,想钱想疯了,但我理解,他可能也是被逼的——在不可承受的人情(随礼)之重中,他不过是一枚被挟裹的弱者罢了。他的“敛财”,可能也是无奈之举,要收回散出去的人情吧。
澎湃新闻记者最善挖掘亮点,一深入基层,原来当地流传着“3年不办酒亏20万”的说法。那位想给已故爷爷祝寿的村民,估计也快3年没办酒了,实在是亏不起了啊!
还有村民,盖个房子竟然连续4年办酒。怎么个办酒法呢?
房屋建好一层,摆一次酒;第二年搬家,再办一次;第三年加盖一层,又办一次;第四年,在楼旁加盖2间房,第四次了。
我滴个乖乖,这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吧!估计他们家,怕也是此前3年未办酒了,亏不起!
为什么亏不起?还不是因为人情消费实在太重。
这太重,不是情义重,当地吃一次酒,随礼100元是起步价。一个月吃那么三五回,敢问钱从何处来?
原本,我们是礼仪之邦、人情社会,更有“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古训。红白喜事,亲友相聚,热闹一场,也是淳朴风俗、崇文尚礼,只不过和钱财挂钩发酵后,便变了味!
乡邻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却又心照不宣、互不戳穿,只得各施其法、各显神通,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请我请大家请,想着N种名头办酒了——在外布了人情,自然得想法收回来。
这就尴尬了,大伙儿彻底陷入了彼此伤害、互相倾轧的吃酒怪圈!
有村民无奈称,“不是在吃酒,就是在去吃酒的路上”,而笑得合不拢嘴的,非酒店老板和厨子师傅莫属。
这一恶性循环“怪圈”,又岂止毕节一地!试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除了广东尚算一股清流外,又有谁能幸免!
我一同学,今年国庆本要安排值班,却非要请假回家,理由是母亲要摆寿酒。我这同学很怕麻烦,并不愿摆酒,但终没能拗过母亲,他母亲是这样和他说的:“这几年,咱家随礼出了多少钱啊,我这摆一次还不够收回来呢,必须摆!
又比如笔者故乡,以前办酒的名头,无非是小孩满月、百日宴、周岁、考大学、结婚,老人则是花甲、古稀等逢十之年贺寿以及去世,再加上盖房子乔迁。
如今,小孩10岁、12岁、18岁,都是可以办酒滴;老人60以上各年岁,都是可以办酒滴;中年人30岁、36岁、50岁、55岁,也都是可以办酒滴。
听说,有的地方更是极尽“创新”之能。当兵、买车、搬家、开张、考上公务员或事业编,都要大摆宴席。老人去世,以前是儿子摆酒,女婿做客,现在女婿反客为主,也一起请客摆酒了。
总之,名目繁多,理由出奇。
而碍于面子慷慨赴宴者,内心实是百味杂陈——如今,在家乡,随礼没个200元,是羞于出手的,关系好点的,上千上万也是推杯换盏谈笑间换了主人。
我曾参加过一个小镇的婚礼,当地为鼓励亲友多随礼,写礼薄的先生,除了一笔一划记下明细账外,还要当场大声喊出来,并且多加一个零。
例如,三舅爷随礼500元,则大喊一声“三舅爷5000元”,众人便齐喝一声好,一唱一和,令人啼笑皆非!
只可怜,本就收入菲薄的村民,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长辈,碍于面子,不得不狠下心吃这“伤钱酒”、“伤心酒”。
一位将近70岁的长辈告诉我,她每年最大的支出就是礼金钱,最愁的也是这笔钱。作为长辈,不去或者拿少了,都没面子。一年中,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凑齐随礼钱,有时实在手头紧,只得借钱去“随礼”,硬着头皮吃酒席。
悲乎,人情已厌“难”中苦!本应被孝敬的长辈,也逃不过人情随礼之风的绑架。
此正是,人情之重,重于泰山!
据农业农村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每年仅红事随礼钱就有1到2万元。有农民一年随礼68笔,1.8万元,占到全年收入的41%。随礼造成了重大经济负担,可怜他还得养家糊口。以前听说因病返贫,这岂非是因礼致穷。
再说大都市白领,也多有不敢过节之慨,各种“份子钱”,实在伤不起。特别是同事多的单位,十年间份子钱,涨得不知比房价快几多。
一个国庆,赶着场子吃酒,随礼就花了几千上万,得存好几个月了!自然,出现“假结婚骗份子钱”的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过年更甚。好日子就那几天,有的村民一天要吃七八场酒,只好一家人兵分数路,从早到晚,领着任务连轴转吃酒。
而事实上,随着“情味儿”变“钱味儿”,金钱厚了,人情反而薄了。钱随出去,不是贺礼,是负担,得想方设法收回来。
甚至有不少人,因为返礼多少的纠纷,闹得互为仇敌,老死不相往来。比如,当时我拿了600过去,你这次却只拿了500;比如,我两年去你家随礼3次,这两年我家只摆酒一次,你却不累加随礼等,都是可能造成矛盾的导火索。
所以在乡下,村民别的事可以记性不好,唯独这人情账,必须记得一丝不苟、清清楚楚,稍有差池出了状况,那就可能生罅隙得罪人生仇怨。
古人说,人情似纸张张薄。而今真没想到,这一张张薄的,原来是人民币!又说,礼轻情义重,现在却是礼若轻了,情便不重。
无疑,人情消费,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这人情之殇里,有你、有我、有他。我们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我们可能是“始作俑者”,也可能是“助纣为虐者”,我们个个叫苦连天,却又敢怒不敢言。
真希望,大家可以醒一醒,随礼之风、人情之重可休矣!
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愿有更多人读到此文、自躬反省,振臂一呼,共同抵制这害人不浅的人情陋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