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下的故乡与他乡:你不得不知的几个扎心真相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01
一场疫情,打乱所有人的计划
 
在候鸟归巢的春节前夕,城里的“某总”们,纷纷加入一年一度的人类最大规模迁徙大军,开启“返乡-回城”模式。

然而,这次久久未能等到“返城”高峰。

1月23日,除夕前,武汉封城。紧接着,全国各地纷纷坚壁清野,封城封村封路。

春运,只进行到一小半,便戛然而止。

“某总”们,被迫滞留在了故乡,假期被一再延迟。以前的7天游、10天游,变成了1个月、2个月……

这是我十几年来最长的一个春节假期,也是和家人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微信如是说。

他是湖北人,在深圳经营着不小的事业,现在一家人却仍呆在故乡。按照要求,未经允许,他不得擅自回城。

是的,疫情之下,我们都有了这样一段漫长、无奈、艰难却又难得的相聚时光。

和遥远的故乡,和留守的父母妻儿,久别的生疏,在这段最长的朝夕相处中,重新温暖而熟悉。

同时,我们也在焦虑、也在惶惑,在物理上近乎隔绝的日子里,在手机信息的洪流里,我们开始沉淀自己。

开始,在与故乡的厮守中,在体味童年的记忆里,叩问自己的归属,反思人生的追求。

疫情,打乱的不仅是计划,还揭开了很多表象,让我们心如明镜,看见了很多扎心的人生真相。

 
02
第一个真相,我们真的很久没陪伴了
 
以前,春节回家,7天或者10天,来去匆匆,期间还要不断聚会、吃酒、打牌、走亲串户,真正陪伴家人的时光,寥寥无几。

这次不同,假期拉长,空间压窄,一家人聚在一个屋里,朝夕陪伴,隔几天才派一人出去买点急需用品。

屋外,世界一片寂寥悲凉,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危险。

屋内,炉火正旺,饭菜正香。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拥相守,患难与共,紧张中体味着共同抵御灾难的温暖。

可见,疫情虽然可怕,但对于常年留守故乡的年迈父母,以及留守的稚嫩子女,却是一段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光

你可以看到,父母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屋子里忙里忙外,热气腾腾。你尽可以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疫情可怕,可是父母却开心得很。”

你可以看到,不需要上学的小孩,和你天天睡在一床,梦里脸上的笑容都能开出一朵花。

一位小学同学,已是8岁女儿的妈妈。

有天,她女儿对她说:“妈妈,我希望一直都有病毒。”

为什么啊?”

因为这样你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天天和我在一起。”

同学告诉我,那一刻,她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童言无忌,祸福相倚。

对年迈的留守父母、对年幼的留守子女,我们难得回乡的陪伴,足以抵消他们对病毒的恐惧和厌憎。

因为生计所迫,我们远离故土,远走他乡,就像一只候鸟,一年一归巢。

狠心地抛下父母、留下儿女,让他们在故乡,留守、盼望。

而新冠,将这种人生无奈,狠狠戳穿。

回首这些年,我们每年花了多少时间,去陪伴父母、小孩?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们都不知道,这笔欠账,什么时候能还上!


 
03
第二个真相,故乡才是永远的大后方
 
平日里,他乡和故乡,城里和村里,可以自由来往。

我们总想着,要去城市打拼。

在那里,我们交房租、交车贷、交水电煤气费、交社保。

我们以为,这些,才证明着我们成为了一个城里人。

而这次,疫情将一切打回原形。

你的户籍、你的身份证号,都烙着故乡的 印记。

也有一些在故乡呆不住的人们,牵挂着房租铺租,穿越关山重阻,豁出命去赶回城里。

也许,可能会在高速上被劝返,可能到了却无法进入租住的城中村,可能发现打工的厂子关门了工作丢了,可能小本经营的生意一落千丈了……

种种压力,让你想到,在故乡,有块地、有座房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是原生态,睡是自然醒,真好啊!

以前,总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赚了点钱,非要在故乡那僻壤之地,新盖一所房子,然而又不住。

那些新房子,成年成年地闲置在那里,发霉、长草,孤独地抵挡着山里的风风雨雨。

但长一辈经历过战乱的老人却絮叨的告诫我们,这里才是根啊,说不定哪天城里呆不住,你们还得退回到这里呢!

他们,痛惜着后人们不再种田、不再上山,一窝蜂涌向远方的都市。

那时,对这些长辈们的顾虑,颇不以为然,怎么可能呢!我们嘴边总挂着这句话,“时代要抛弃你,连说一声再见都不会。”

我们拼命往城里拥挤,生怕被时代抛弃。

但一场新冠的天灾,却间接印证了老人的预言。

在他乡的城里,天天格子间蜗居,就像埋在水里憋气,出门买个菜都像一次赴死的考验。

在故乡的村里,单门别院,可以在屋顶晒太阳,在禾场打羽毛球,去菜地摘新鲜的蔬菜——只要不和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不去集市,乡下的生活,依旧充满着自由的空气。

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却平静得令人安心,给你城里给不了的安全感。

这里,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只要还有房子、还有地,你就不会挨冻、不会受饿。

是的,在故乡有座房子、有块农地,就像游泳的人身边有个救生圈。或许,你永远不会入住、不会用到,但大难临头时,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庇护之地。

作一个比较极端的假设,如果是一场更猛烈更持久的病毒呢?是一场核弹级的战争呢?是一次星球毁灭级的宇宙灾难呢?

当物资供应不上、社会出现动荡时,当经济出现滑坡、发不出工资、做不了生意时,在城里的人,可能都会羡慕在村里的人!

我们常说,关键时刻,存款能救命。但也要知道,更关键的时刻,存款也不能救命,工作也不能救命,只有田和地,或许可以。

说到底,他乡,只是前线;故乡,才是后方。
 

04
第三个真相,我们正在失去故乡
 
不客气说,我们这两三代人,是在不断丢失故乡的。

在这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城市化浪潮中,始终都将“跳农门”,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不管是读书、当兵,还是打工、做生意,都是为了离开这片故土,在他乡的城市扎下脚跟。

幸运者,或许在城里买了房,入了籍,从此故乡是他乡。

依然还漂泊着居无定所者,在他乡充其量只是一个“流浪者”。尴尬的是,一旦他们回到故乡,既没有工作,又不愿耕种持家,竟也成了“异客”。

正所谓,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人在漂泊,两头无岸,浮萍无根

就说这些天,因为疫情困守在故乡的人,依然执着通过手机、电脑,保持着和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怕疫情过去,城市将自己遗忘。

我们正产生着对城市难以割舍的现代牵连,同时又正在失去回到故乡生存的原始技能,这才是我们难以逆转将要失去故乡的根源和真相。

家国天下,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情结。

远方,有天下;故乡,才有家。

在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融合的今天,故乡的概念,在时代的浪潮里逐渐淡化。

我们,用尽力气走出去,想要远离故乡。

遭遇疫情的突袭后,才发现,故乡才是最安全的避风港。这里,才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永远愿意接纳你的故土。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或许,因为疫情,我们对故乡的重新审视,也是一次进步。

或许,因为疫情,我们第一次意识到重建故乡家园的迫切。

或许,因为疫情,我们才真正懂得:

故乡,是一个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下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