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1835字,阅读约需6分钟大家都知道了,从前天开始,神州大地各大高速都是堵堵堵,各大车站、机场也是挤挤挤,甚至去往村镇的乡道,也排起了车水马龙。人们甚感欣慰,因为,那种熟悉的场景,又回到了人间。有评论说,这是一次报复式消费,一次报复式旅游,一次报复式请客摆酒(各种婚宴、寿宴等)。因为疫情,蛰伏近一年的人们,那些过年、清明、端午未能返乡探望留守老父稚子的游子们,那些未能背着大包小包乡村特产逆行到城里照料子女的父母们,纷纷出动了。压抑近一年的思亲念乡情愫,这一刻,得到充分释放。中秋夜,是一轮满月洒清辉,一桌乡味沁心脾,一盒月饼甜如蜜,一家团圆暖心底。在这个8天的长假以及前后,那些密密麻麻的车龙,那些熙熙攘攘的人流,那些洋溢着兴奋的行色匆匆,那些大箱小包的月饼和特产,那些车尾箱塞得严丝合缝的礼物,不正是滚烫的、流动的乡愁吗?而今年十一,因了后疫情时代的乡愁“报复”释放,因了国庆遇见中秋的携手双至,更是将这次的乡愁,演绎到前所未有的极致!为什么说,这次庚子双节,是一次最圆最美的家国同心?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当一个城市主动停摆封城,当千家万户闭门不出,当无数逆行者不顾生死不计报酬,当国外的疫情完全失控而中国成为了最安全国度时,我们更加看到了这个民族的伟大,这个国家的力量,这片大地的坚韧,以及十四亿人民的可敬。这一次和平年代的特别“战争”,更让我们深刻领悟了:没有伟大祖国的强大组织动员力,没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没有可亲可敬可信可爱的亿万同胞,我们是无法战胜这次疫情的。没有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我们的疫情或许要严重更多。没有人民服从大局、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我们的疫情或许要严重更多。反观全球,截至10月1日,累计感染新冠肺炎3411万例,美国超744万例、死亡超21万例,印度超622万例、死亡超9万例、前国家总统及2位现任国家部长均因感染付出了生命……新冠病毒,无疑是一场全人类的灾难,全人类的生命遭遇到了最严峻的威胁。而我们,因为这样的国和家,这样的民族和人民,彼此遇见,才有了伟大的中国抗疫奇迹,才有了伟大的中国抗疫精神。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家国同心,构筑起了最牢固的抗疫防火墙。也正因此,让我们抵御住了这次人类的灾难,在十一双节,上演了一次圆美到极致的家国同心!这个问题,延展放大到全人类历史视角,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衰?历经无数次外族入侵浩劫而屹立不倒?这些基因的载体,是中秋节、春节、清明、端午,是诗经、唐诗、宋词,是二十四史、四大名著,是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是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座老房子……所以,乡愁,无疑是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又构成了整个民族的集体“乡愁”。余光中就说,“对我个人而言,乡愁又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我的乡愁是'大我’所面对的民族的乡愁”。譬如中秋,仅此一节,中华民族基因的伟大张力便可见一斑。源起上古时代,千载以来,历久弥新。团圆、赏月、吃月饼,这样极具仪式感的视觉味觉感觉,一直蕴积着我们的家国情怀,传承着我们的民族基因。即便足不出户,只在家读一读那千古中秋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浓烈的乡愁意识、家国情怀,也便扑面而来。这样的民族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自觉集合,华夏文明的伟大集成,家国情怀的同心共振!你说,这样的文明和基因,深深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凝聚成了民族的磅礴伟力后,包括新冠在内的无论是谁,又怎么可能战胜我们!西方有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时,甚至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也正是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所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