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3年,美国大兵镜头里云南昆明的城市和乡村景象

 颐源书屋 2022-05-18 发布于云南

抗战时期,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中国军队的大后方又是抗战的最前线。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云南先后出动150多万人,对原有的24座老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并先后新建了28座新的飞机场。

本组图片为当时在云南机场工作的美军所拍摄,大部分图片拍摄于昆明。

文章图片1

郊外景象

几辆不同的车辆正行走在前往昆明的道路上,一辆是满载货物的马拉胶皮轮大车,一辆是传统的木轮小驴车,前方不远处,一辆美国吉普车正疾驰而来。

文章图片2

破损的城门

一座残缺的城门,上面刷着“崇尚气节”四个大字,两侧有“建国必成、抗战必胜”的抗日宣传语。刚开始看到这张图片,以为是破损的,原来并不是,那个貌似撕裂的纹路原来是一棵细长的小树。

文章图片3

街头商铺

昆明街头的三间小商铺,最左边是卖杂货的“德成商店”,中间是一家裁缝铺,叫做“成然中西服装店”,里面有踩着缝纫机的裁缝在忙碌着。最右侧不知是一家什么店铺,男女主人站在门内往外看着。这些店面的门脸都不大,却都有着很高的门槛。

文章图片4

街头行人

热闹的街头景象,形形色色的往来行人,有拎着竹篓的男子,也有背着孩子的妇人。街边是一家小吃店,几名当地百姓正坐在长条凳上准备进餐,很显然,美国人的照相机镜头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

文章图片5

纺线妇人

两名戴着船形帽的美国军人站在街边的一户人家门口观看纺织,图中妇人正在使用工具整理棉线,这些棉线都是通过纺花车加工出来的,是从前织布所使用的原材料。

文章图片6

户外作业

也有的妇人将纺车搬到户外,这里光线比较好,又可以在干活间隙看一看街头的风景。从这户人家的大门可以看到屋内的部分陈设,堂屋的墙面上贴着很多年画。在大门两侧,还留着去年的春联,已经残缺不全,上面可以看到“复仇第一”的字样。在过年的时候没有贴“生意发财”这样的字句,而换成了抗日标语,足见当时人们对侵华日军早已恨之入骨。

文章图片7

一条小街

城内的一条小街道, 比较狭窄,近景是一座两层小楼,远景是一个亭子式的过街门。街边的房屋也不整齐,似乎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区,在街道边上,有一些摆摊卖菜的小贩,还有一些站在聊天的居民。

文章图片8

市场一角

一个美国大兵在昆明街头的照相,旁边有一个挑着箩筐走过的男子。街头零星地有些粗细不一的树木,背景可以看到市场的一角,那里聚集着很多人。

文章图片9

油炸小吃

一名戴着钢盔的美国士兵在街头小贩那里购买食物。这位商贩所售卖的是油炸小坚果(小编猜想是炸花生米之类的)。

文章图片10

街头士兵

昆明的一条繁华街道,街心坐着很多中国士兵,不知他们因何集结在这里,而且没有带武器。来往的行人从他们面前穿梭而过。

文章图片11

巾帼豪杰

“巾帼不让须眉”。一名长相清秀的女子挑着两幅巨大的动物骨架,这是她刚刚从屠夫那里买回来的。她戴着军帽,系着长围裙,一看就是一名火头军。

文章图片12

聊天

昆明街头,一名士兵正在和抬着棺材的当地百姓聊天。当他问及里面是否有人时,得到的回答是:“现在没有,但很快就有了”。对于中国的老人来说,在他们去世之前,家里有一口为其准备的棺材是一种安慰。

文章图片13

农家景象

土坯墙,茅草屋,农夫的一家正在房前赶着牲口拉动石磨加工粮食,一名美国士兵站在旁边看热闹。小屋简陋,屋前一棵正在盛开的花树带来了许多生机。

文章图片14

百姓庭院

两名美国军人走进一家普通百姓的庭院里,这家小女孩仰着头好奇地看着来访者的大鼻子和蓝眼睛。从这张图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百姓住房的结构,主房为瓦房,带有走廊,走廊里放着一些箩筐之类的器物,门前的竹竿上挂着一些东西。

文章图片15

乡村孩子

一群乡村孩子正围在美国人的周围,面对他手里的照相机,脸上露出灿烂自然地微笑。最右边女孩穿着最为破烂,却也是笑得最甜最漂亮的一个。

文章图片16

娱乐室

美国飞行员的娱乐活动室,室内摆放着自制桌椅板凳、 乒乓球台等。 在娱乐室的墙壁上,画着大幅的“美人图”,穿着暴露,这是当时美军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

文章图片17

飞机前面

昆明巫家坝机场上的美国货运飞机。尽管此时,中国军队的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飞机旁边中国人的脚下依旧踩着草鞋,和美国士兵脚下的皮鞋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