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骑士动员率高过大唐府兵?中国地主制和西方领主制,在兵役上有何区别

 冷兵器研究所 2022-05-18 发布于浙江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1634,阅读时间:约4分钟

编者按:常看到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只会降低动员能力,西欧的领主封建制的动员率更高。论者常以他们眼中高大上的骑士领主制,来贬低中国的宋明末期的集权制度,事实是否如此呢?

关于欧洲骑士的动员能力,常常有人引用十字军的数据。因为在原始史籍中,十字军往往有着数十万的规模,似乎彰显出欧陆中世纪分封制下,依靠于信仰动员的强大动员力。

但经过史学家脱水之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野战军规模被脱水到2-3万人,而著名的红胡子巴巴罗萨,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十万大军也被脱水到1.5万人,使人惊讶神圣罗马帝国举国精锐竟然如此之少。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其实,作战兵员稀少是三十年战争之前欧洲战争的常态。英法百年战争绝大部分战役双方兵力都未曾过万,包括决定性的奥尔良战役、帕提战役、福尔米尼战役、卡斯蒂永战役。即便是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动员5万规模的野战军也十分不易。以至于有人戏称,欧洲战争是同期李成梁对蒙古土蛮部捣巢的规模。

▲明朝名将李成梁

第二次蒙古西征中,蒙古进入东欧的实际战兵数量已经从15万脱水到了5万人。但即使如此,我们仍难以想象,如果蒙古人继续西进进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能否拿出规模足以抗衡蒙古人的军队。

显然,骑士领主制的动员效率并不高,反而十分之低下。这是因为,尽可能地减少君主所征发的资源是分封领主的本能。

▲欧洲骑士

骑士老爷们往往家中良田万亩,牛马成群。等到征召时,带着五六个扈从就来了。要人一个,要命一条,总不好赶他回去。至于领地面积来规定征召规模的制度,从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骑士老爷们还有不想办法摸鱼的么?

欧洲的战争常常需要组成联军,民族繁多造成的扯皮又进一步降低了动员率。

▲太阳王时代欧洲军队规模扩展迅速

在17世纪之前,欧陆各国财政体系也都不完备,效率较为低下,因此也难以雇佣规模足够的雇佣军。只有经过太阳王时代的变革,欧洲各国建立起东方式的成熟官僚体系和税收机制,才能获得与国家人口相匹配的庞大常备军。

既然基于分封为基础的土地兵役制如此不可靠,那么东亚又是怎么操作的呢?很简单,东亚的府兵制也好,卫所制也罢,基础都是地主封建制,而不是领主封建制。

▲由宇文泰创立,沿用到唐朝的府兵制

唐代初期所依靠的府兵,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小地主,拥有佃农为其服务,但也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又有充足操练时间。在均田制下,地主对土地的使用依赖于国家的认可,地主自负武器军械费用,但战时付费向国家领取制式装备,平时并不允许拥有盔甲,因此也就缺乏对抗国家机器的能力。

明朝的卫所制也是如此,看似不把大头兵当人,但实际上军人分为战兵和守兵,战兵脱离生产由守兵供养,守兵专务屯田等同国家农奴。因此虽然明朝初年开始就有屯田兵逃亡,明军战斗力仍然在卫所制下维持到嘉靖年间才彻底崩溃。

▲明代卫所制

显然,唐代的府兵和明代的战兵,都有地主富农的性质,属于中产阶级。而大量的中产阶级,是国家所能依赖的可靠兵源。可当他们互相兼并,富者就会逃避兵役,贫者会破产逃亡,地主封建制的兵制就会崩溃瓦解。

以上,就是唐朝和明朝后来转向募兵制的原因。但在土地制度未曾崩坏之前,府兵制和卫所制都显得十分行之有效。而转型为募兵制之后,由于财政体系的完备性,东亚帝国仍然能维持庞大而富于战斗力的军队。当然,腐败往往会减少可战之兵的数量。

▲钓鱼城之战中蒙哥的死亡导致了旭烈兀西征军的返回

如果我们考虑到规模在一万规模的蛮族部队,经常在中世纪欧洲横行无忌,长驱无阻的话,我们不该得出结论,中世纪欧洲的骑士老爷们只是所面对的蛮族规模远少于东亚,才能应付下来吗?包括著名的蒙古西征,永远都是东亚承受着大部分兵力。

如此一来,欧洲封建骑士动员率高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某些人要吹嘘,还不如吹嘘欧洲三大骑士团骑士的单兵战斗力更靠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