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节奏太快传统意义的农村已消亡

 寒蝉知秋的文化屋 2022-05-18 发布于福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母亲拿着一包用油纸包着的东西给我,然后交代我说,如果肚子有不舒服,可以拿出来泡开水喝就好了,问说是什么?打开一看是灶上的黑土。中国是农耕文化,和游牧名族不同,我们的历史扎根于泥土,祖先从泥里刨食,土地对农民而言就是他们的命根,也只有靠种地为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小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去城里充满了好奇,但是城里人经常呵斥我们:土农民让开。好像从出生开始我就和“土”字分不开了。

      乡村的生活是温馨的,那里的人口基本是粘在土地上,一代一代基本不变。我们一群小孩基本无人照看,东家串西家,有时候也会闻香行动,一群小孩聚在别人家门口留着口水等分点牙祭。乡村的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但凡有个陌生人进村,村里的土狗会众口一致的狂叫不止,直到有人迎接至家门,所以我们一群小孩可以在村里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这是一个熟悉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的频繁、空间的交错接触中产生的亲密感觉,年少时,我们基本上都摸清楚了,谁家有几口人,外面有什么亲戚。包括在外受到欺负,如果看到村里的人,都会伸出援手。反正里里外外透着熟悉和亲切。

      那时候借钱就是上门开口说明原因,有就借。也没像现在这么复杂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还要斟酌字句。农村的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种信任并不是没有依据,而且是可靠的,因为土的文化里有他特有的规矩,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跑得了庙还有你的地下亲人在。新图社会的信用是有生具来的,并不是不注重契约,而是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说乡下人土也罢,愚蠢也好。偶尔有人开车进村,按着喇叭,老农依然牵着牛悠然往前踱步,因为他不知道喇叭响是啥意思,也不懂得来左去右的规矩。偶尔有个城里亲戚的小孩到班里插班,感觉很厉害什么都懂,还时不时搬出小人书里的典故来教育我们一番,就连老师都说城里的小孩就是比较聪明。可是也见过城里的大人指着田里的麦苗说道:韭菜这么长了也不赶快割掉。城里的小孩看着我们爬树掏鸟窝,一脸羡慕却不知所措的怂样。土和愚不过是在不熟悉的环境里的一种表象而已。

年前侄女结婚回了趟老家,邻里乡亲都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了,多了几分客气,少了些许熟悉。一直在寻找往日的情怀,却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结局。鸡犬相闻,却浑然不认识。有权力没有义务,你家的鸡跑到我家的菜地里吃了几颗菜,我就抓过来杀了,不像小时候,我们会用细竹竿把菜地围起来。自家院子寸草未生,公共区域杂草丛生,一派混乱的景象。碰到一些事情要商量,第一句话都说:乡里乡亲的你先做,咱们都好商量。等到你一动作,全家人都围上来了,你没商量好怎么就动了。最后还扭扭捏捏的谈到了孔方兄。感觉就少了些许土气多了几分戾气。从前车马慢,我们可以在固有的空间里慢慢熟悉,有情感有规矩。现在节奏快,我没空理会你,虽然还是同样的空间,少了规矩,缺了情感。天王老子我最大,要求我办事就得按照我的规矩。有你的先人埋在地底下的地方叫故乡,也许是节奏太快,我心中传统意义的农村已经消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