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邝”姓

 文濤百科 2022-05-18 发布于河南
“邝”姓音读有“kuàng”或“huāng”、“guǎng”之异。“邝”姓始见于《姓苑》,则其姓当于南朝宋时或之前已有之;其姓族源有说出自古之“邝”国或“旷”国分传而来,但亦或出于古之“广”氏及“荒”氏之族以通假异字分传为来。

按“邝”字之本义,当指荒,即荒野、邝野,其字亦见为古国名及用作姓氏。《广韵》称:“邝,音荒,义同,亦姓也,出庐江县”。而从“邝(鄺)”的造字来说,其字从“廣”、从“邑”,故“邝”字实亦包含有“广氏之族居邑”的含义。《说文》曰“廣,殿之大屋也”,即所居之屋高大宽敞。故疑“邝”氏之出,当或源出自古时一支居于荒野广阔之地、其人建有宽敞居屋并形成为聚邑的“国”或“族”名。

古“邝”字或通作“旷”,故“邝”氏当与“旷”氏出同源,始出自古之“邝(旷)”国,后各以相通异字分族为氏。《姓氏寻源》引《路史》称:“'邝’,古国,(其后)有'邝’氏,'邝’即'旷’氏”;其另引《姓苑》称:“今(魏晋时)临淮有'邝’姓,广东南海高安多此(姓)族”;又引《广韵》称:“'邝’音'旷’,姓也,望出庐江(故址在今安徽合肥)”。

《姓觿》称:“邝”氏音或同“荒”或“广”,《姓苑》云其氏是为“庐江族”;《唐书》载唐有邝师虔,《一统志》载明洪武时有应天府尹邝埜。而《万姓统谱》称:“邝”氏音“旷”,一音“荒”。
古有“旷国”,或说其国之址在今安徽六安市舒城县东南,即春秋时“舒鸠”之居地,其地亦或称“荒浦”,故知古之“旷”国或传作“荒国”,据称其国是高辛帝喾之子实沉、阏伯所居之国。《姓觿》引《路史·国名纪》称:“古旷国之后传有'旷’氏、'邝’氏、'廣刂’氏”。《姓氏寻源》引《路史》也称:“旷”即“邝”字,“邝”为古国,故“邝”氏当出自“以国为氏”。

“邝”、“旷”、“廣刂’之字的主干皆从“廣”,而古有“广(廣)”氏,其氏据称是出黄帝之世古贤“广成子”之后。虽然“广成子”是道家所传说中“神仙”类人物,其族实际所传情况无从追索,但后世于广东、广西等地见有“广”姓,则疑其姓或出自“以地为氏”,后来则又有以“广”加“邑”而传为“邝”氏。故疑“邝”氏亦或出自“广”氏之族分族另传为氏。

又,“邝”、“旷”有空旷废野之义,故其古字亦或通作“荒”,古之“旷(邝)”国亦作“荒”国。《姓觿》称:《路史·国名纪》云“古有'旷’国,《左传》(所载)帝喾子实沉、阏伯居旷林是也,语伪为'荒’氏(指'旷’误传作'荒’氏)”;《千家姓》云“荒”氏是为“庐江(故址在今安徽合肥)族”。而上述所谓“旷林”,亦或反映其国当时尚处于荒古原始林木山野之中(有说其国故址在今安徽六安市舒城县东南,于春秋时是夷人“群舒”中“舒鸠”族之居地)。

另,据《商周金文姓氏通考》称:金文“荒”氏始见于商代,于青铜器铭文“荒”是作“”巟”,商世之器铭中有“亚巟”、“巟伯”之名;“巟”、“荒”古为同字。故可知“荒(巟)”氏之族在商代是为显赫诸侯之族;但于商末之时,其国当亦被灭,其裔后或四散逃迁边远邝野之地,并以与“荒”音义近同之通假字而分衍传承为“荒”、“邝”、“旷”诸姓氏。

此外,据某些私谱所载,也见有“邝”氏出自“改姓”或“赐姓”等说。例如,有说唐中宗时边关守将黄贤,因边关失守,其子黄旦、黄丞避祸外逃,分改为“邝”、“旷”二姓,自河南南阳逃于江西吉州,故后其裔分布于江西、两湖地域云。又,有说南宋建炎三年因“苗、刘之乱(苗傅、刘正彦内乱)”,朝中内侍、安徽宣城人方询,虑朝政不安,乃携家迁南海;后其幼子方谆是绍兴十三年进士、又谆女淑丽被孝宗纳为妃,故其封宣城侯、并赐“邝”姓,后于嘉定间其因贬官而居广东河源,死后其三子分为三支,长子留河源守墓、次子迁新会(今属广东江门)、三子迁南海(今属广东佛山),故其子孙于后世散布于广东各地及广西、港澳台等地云。只是这类说法,往往见载多异;再加上诸如上述黄贤与何敌作战、失守何关,以及方谆为何赐姓“邝”等,皆于史无载而不明其就里,故似未必确切。

“邝”姓史见人物:宋嘉祐进士有邝靖,四川阆州人。明正统间有邝彦誉,举贤良方正,任四川布政使检校,升钱塘县知县,政尚宽平,以兴学为务,升浙江按察司佥事,平湖、处二州之盗乱,又升广东按察使,平獞猺之乱,兴学校,集群子弟习较射,文化大行,湖南临武人,后家居广东任上。明有邝子辅,以明经任本县训导,升安福令;其字邝埜,官陕西按察副使、兵部右侍郎,湖南郴州宜章人。又明成化进士邝文,任御史郎中,升监察御史;其孙邝约,弘治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巡按应天、贵州,所至有声,终任河南按察副使,广东南海人。明正德进士邝璠,任吴县知县,擢瑞州守,平群盗、兴学校、毁淫祠,善政甚多,民赖以安,但后因忤权贵而罢官归,河北任丘人。

“邝”氏早期似见于河南及安徽淮河流域等地,魏晋南北朝后其姓之族的分布重心渐见南移,到了宋明之世,则多见分布在川湘江浙粤一带。今世“邝”姓之族主要见于粤港桂湘赣豫等地,此六省市约占其姓总人口的85%;其中又以广东是今“邝”姓最为多见的第一大省。

其他民族,壮、水、黎、侗、布依、瑶族等也有“邝”姓。

今“邝”姓人口约三十三万,音读多作“kuàng”,多见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香港等地,在当代是排于第二百五十六位左右的常见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