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胡琏3次逃脱粟裕的包围,晚年致力于考博,醒悟道:土木不及一粟

 海曲上人 2022-05-18 发布于山东

1946年,国民党大整军,18军改编为11师,辖11、18和118三个整编旅,胡琏为11师师长。

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国军与解放军很快就交上手了。胡琏带着他的11师奔赴战场,胡琏在华东和中原活跃,成了粟裕和刘伯承的劲敌。

点击加载图片

图|胡琏

胡琏曾经多次被解放军盯上,并成功将他包围,但都被他逃脱了。时间间隔不过两个月,胡琏都顺利逃脱,一来可能真的是因为幸运,二来他也是出了名的“狡猾”。

胡琏3次逃脱粟裕的包围,不少好友同僚都败在了粟裕手中。蒋介石大败逃往台湾,胡琏紧随其后。胡琏善于总结,晚年致力于考博,醒悟道:“土木不及一粟。”

第一次是在1947年5月

1947年,胡琏带领11师与74师、第5军合力重点进攻山东。他们此次的目的是“围剿”陈毅与粟裕。

74师师长是胡琏的昔日同窗好友张灵甫,张灵甫和他的74师被华野陈毅粟裕大军围困在孟良崮()高地,光秃秃的山地将成为他们的坟墓。紧急时刻,张灵甫联系了他最亲密的同乡胡琏。

张灵甫拨通了好友胡琏的电话:“伯玉(胡琏字)老弟,我这里快顶不住了,你再不快点过来,就只能给我收尸了。”

胡琏立即给他打气说道:“灵甫兄,我已经在拼命了,只是解放军的实力太过强大。我需要时间,最多四天,你再坚持坚持,我一定赶到!”胡琏带领11师在支援的路上,遇到了埋伏好的解放军,一时不得脱身。

然而,张灵甫根本坚持不到四天,陈毅与粟裕的大军只用三天时间就将74师全部歼灭。华野不想失去良机,欲将赶来支援的胡琏部队一网打尽。胡琏的11师被团团包围,蒋介石派出其他部队拼死救援,胡琏和11师才得以突出重围。胡琏看着昔日好友张灵甫的下场,不禁胆战心惊。

胡琏遇到了74师溃逃的残兵,仔细了解了战况,他十分感伤地说道:“你们也是,好端端的往荒山上跑干什么?”

孟良崮战役后,张灵甫的死给胡琏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清楚地看到了陈毅与粟裕的军事实力。对于这次失败,蒋介石心有不甘,他经过了40余天的策划与准备,打算重整旗鼓,再次对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

点击加载图片

图|粟裕

经过一次失败的胡琏,也跃跃欲试,想在蒋介石面前出个风头。但对手是粟裕,张灵甫全军覆没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因此他行动起来十分小心。

第二次是在1947年7月

1947年6月29日,胡琏准备来个出其不意,带领部队神速攻下了沂蒙山区南麻根据地。占领根据地后胡琏没有掉以轻心,他带领战士观察了周围地势,并迅速建立起子母堡,经过日夜不停赶工,建成了2000多个地堡,形成了火力相互支援的地堡群。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立即调来了五个纵队,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南麻捉“狐狸”。韦国清带领2纵队负责东北方,王必成带领6纵队负责东南方,许世友带领9纵队从西北方围住南麻。成钧带领7纵队和一个师的武装力量负责增援。陈毅与粟裕率领华野司令部住进南麻东北三岔店,指挥这一场捉“狐”战役。

7月17日,枪炮齐鸣,硝烟四起。胡琏见战事不妙,立即给上司陈诚发了一封表明心迹的电报,称:“属下已经决定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

或许是胡琏命不该绝,解放军四野云集,就要给胡琏最后一击,突然风云突变,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南麻地区四周环山,是一个盆地。暴雨让河水暴涨,山洪突然爆发。

四野行动受阻,解放军大部分弹药受潮失效,战士们冒雨前进,在泥泞中挣扎。恶劣的天气,导致部队战术水平大幅度降低。

胡琏趁机将部队分成小组,分批突围。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接连下了7天7夜,华野没有放弃,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继续展开作战。胡琏带领11师疯狂反扑,经过3天的恶战,胡琏的部队被压缩到纵横5公里的地方。

胡琏的11师弹尽粮绝,再次面临绝境。胡琏不想落得张灵甫的下场,立即致电蒋介石:“我方伤亡惨重,但战士们勇气可嘉,恳饬援兵!空投粮弹。

蒋介石接到电报,立即让9师、25师、64师、75师前去增援南麻。20日上午,国民党援军突破了华野的阻援部队,在国民党轰炸机的掩护下,胡琏与前来增援的部队发起反攻。

刘伯承评价胡琏,笑着说道:“胡琏这只狐狸,就像刺猬一样,搓成一团,一时还真不好对付。”

政委邓小平说道:“我们不打消耗战,不好对付就以后再来收拾他。”

点击加载图片

图|刘伯承

刘邓大军即将突破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作战,华野5个中队在南麻地区耗时太久,于是决定撤出战斗。

胡琏最出色的战役表现在南麻战役,扛住了华野4个纵队主力7天。我们前面提到,胡琏能扛住华野的围攻,与运气脱不了关系,但与胡琏的沉着应对也有关。胡琏令部下建筑了2000多个暗堡,提前在每个独立点存够了一个星期以上的水和食物。

在独立的根据点中,有临时的厕所、厨房、粮炮等,这是11师扛住华野重拳出击的关键。南麻一战发生在孟良崮战役后,好友张灵甫的先例让胡琏心有余悸。光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胡琏是善于总结和吸取教训的人。

战后论功行赏,蒋介石吹捧胡琏为“常胜将军”,颁发了法币5亿元给11师上下。这下子可把胡琏神化了,他带领11师成功脱困,口出狂言:“我胡琏不是张灵甫,想吃掉我,可没有那么容易。”

国民党25师师长黄百韬气得把军帽狠狠摔在地上,咧着嘴大骂道:“如果不是南麻接连下了7天暴雨,他胡琏早就和张灵甫作伴去了。”

胡琏第三次死里逃生是在1948年

1948年,国民党第12兵团成立,原本是由胡琏来担任司令官的,但他与国防部部长白崇禧闹翻了,甚至吵到老蒋那里去了。胡琏扬言要辞职,蒋介石不得不将黄维推了出来,担任12兵团司令员,胡琏为副司令员。

黄维原本是国防部新制军官学校的校长,从事了多年的教育。黄维在就任12兵团司令员时,对蒋介石提出过一个条件:“打完仗,我还是回学校办学吧。之后,第12兵团还是要交给胡琏的。”蒋介石同意了。

几个月后,第12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这并不能说,黄维非良将,只不过他遇到了更厉害的对手——粟裕和刘伯承。

1948年11月,黄维的12兵团掉进了口袋阵。

蒋介石着急上火,他手里没有多少家底了,不管如何也要想办法营救黄维兵团。蒋介石想到了胡琏,命令警卫道:“快去!把胡琏找来!”

点击加载图片

图|蒋介石

胡琏立即赶往了南京,蒋介石听说他来了掀开了被子,穿着睡衣就从楼上下来了。蒋介石见到胡琏就像是见到救星一般,紧紧抓住胡琏的手说道:“伯玉,我一向是看重你的,12兵团陷入了困境,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胡琏拍着胸腹说道:“校长放心,我一定带12兵团脱离险境,拱卫南京,稳定大局。”

“你要多少人马?”

胡琏这时也被内心的虚荣冲昏了头脑,说道:“我一个人就可以了。”

“你一个人?”

胡琏装模作样地解释道:“12兵团此时最缺乏的是士气,只要官兵上下一心,再坚持坚持,一定可以脱困,否则人再多也没有用。”

蒋介石听后积极说道:“你讲得很好,如此一来我就放心了。我让空军为你准备飞机,晚上和我一起吃个饭,我亲自为你送行。”

12兵团上下每天都期盼着天上能掉下空投和“胡老头”,国民党士兵认为黄维带他们掉进陷阱,只有胡琏才能带他们冲出包围圈。

12月1日,一架小飞机穿云破雾,即将降落在双堆集临时修建的机场上。国民党一线部队终于看到了希望,那张熟悉的面孔也出现在人群中,士兵们呼喊着:“胡老头来了!”

然而,并没有那么容易,华野抽调了5个纵队的兵力,加速了围歼黄维兵团的速度。胡琏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国民党12兵团失败的结局。

胡琏见状,再次乘坐飞机,来到南京,向蒋介石讨要救兵。此时蒋介石也无计可施,因为他已经无兵可派了。胡琏只能乘坐飞机来到双堆集,对黄维说道:“老蒋让我们突围,我们不要指望杜聿明和李延年了。”

败局已定,12兵团虽然兵败,但仍有不少残兵,一起逃跑的话目标太大。胡琏对黄维提议道:“爹死娘嫁人,我们还是各人顾各人,能跑一个算一个!”

点击加载图片

图|黄维

1948年12月15日,黄维与胡琏分别乘坐两辆坦克,带上第12兵团残部逃命。黄维的坦克车在半路中发生了故障,他只能混入乱兵之中四处逃亡。最终,黄维在“缴枪不杀”的喊话声中,举起了双手……

胡琏乘坐的坦克车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他一路向南逃窜,遇见了一批又一批的解放军。解放军战士们都以为这是有人在试开刚缴获过来的坦克车,竟无一人将他拦下。胡琏乘坐坦克车得以一帆风顺地上了公路。

坦克车油料耗尽,在路上抛锚,胡琏这才下车步行逃亡。在半路上,巡逻的解放军发现了胡琏,枪声四起,胡琏背上中了流弹。

胡琏急如漏网之鱼,惶惶若丧家之犬。他来到了河边,刚好有一艘船经过。胡琏的警卫兵强逼船夫送他们过涡河,胡琏也因此保住了一条命。

胡琏虽然成功逃脱,却也伤得不轻,他被辗转送去了上海医治。由于救治及时,就没有去阎王爷那里报道,医生在他的背后取出了32块大小不一的弹片。其中一块,离心脏的位置,只有一纸之隔。

胡琏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双堆集”和“粟裕”却成了他永远医治不了的心病。

胡琏与张灵甫

吴强的小说《红日》,对张灵甫进行了一个理性沉淀后的总结,他用的原话是:“他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

矜持代表的是不张扬,狡诈代表的是不鲁莽,且诡计多端。华野的战斗资料中,也有记载说74师非常擅长佯攻掩人耳目,主力从侧面迂回。为了迷惑华野,他们经常拿一些钢盔摆在战壕边。

74师作战经验丰富,大多都是老兵,张灵甫在国军同级别将领中,关系最好的人是胡琏。张灵甫骄纵清高一般看不上他人,胡琏也是如此。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两个可谓是“志同道合”。

毛主席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也是在评价胡琏的作战能力。

点击加载图片

图|毛泽东

龙凤战役,胡琏的第11师,被战神刘伯承的兵力切割围攻。战况惨烈,胡琏的11师损失惨重,军队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胡琏在战争不利的作战间隙,还在与幕僚们说笑,拿当年杨虎城被围困求救友军的一个事件活跃气氛。

11师被围困情况紧急,他求救邱清泉,让他带兵过来支援。邱清泉救援不积极,因为这件事两人闹掰了。

胡琏拿杨虎城当年发电报求援被拒绝调侃,说道:“之前,杨虎城在西安被围住了,也和我们一样给友军发电报求援。友军接到电报,却没有动静。杨虎城大怒,亲自回电,说了16个字,'敌来打我,你则不管,我若一死,你也难免’。”

幕僚们听后哈哈大笑,嘲笑邱清泉心胸狭隘,鼠目寸光。

胡琏临战不慌,乐观谨慎,作战十分灵活。原本孟良崮战役,胡琏带领第11师是要去增援的,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解放军的阻援,还没有赶到,74师就已经全军覆灭了。胡琏对好友张灵甫的死,感到十分惋惜。但更多的是后怕,粟裕也成了他最不想面对的对手。

金门幸运逃生

蒋介石带领余部逃往了台湾,1957年,胡琏奉命守卫金门。胡琏一时被人称为“金门王”,他煞费苦心在金门修建了无数个地下工事和暗堡,整座山都快要被掏空,硬是开辟出了一座能容纳3000多人的避难山洞。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轰金门。胡琏与同事正在翠谷湖心亭小聚,胡琏不胜酒力,就先行一步,去休息了。

吉星文、赵家骧等人饮酒后,来到桥头交谈。

翠谷是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一般来说,解放军的炮弹是打不到这里的。但是,在这一天,几发炮弹居然从天而降,当场炸死了酒后余兴未了的“副司令”。

胡琏在睡梦中听到了炮弹的爆炸声,吓得顿时清醒,撒腿就跑,狼狈地逃回了地下室。而此时,外面已经被解放军的炮弹炸得天昏地暗,金门很快就成了一片火海。

点击加载图片

图|胡琏

在海上的美舰官兵看到后,致电胡琏问道:“你们还活着吗?”

胡琏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可惜的是,胡琏这位猛将甘愿为老蒋所驱使,沾染了不少戾气,身边人对他的评价是:“杀人如麻,挥金如土。”

胡琏在一片炮声中,怎么也想不明白,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枪械远不如解放时期的。在抗日战场上,胡琏与日军血战,子弹拼完了就上刺刀。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却屡屡受挫。

抗日时期,胡琏在抗日前线,是正义之师。老百姓见他们断了粮草时,自发给他们送米送菜,甚至不惜用生命来掩护他们。

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失去了民心,老百姓遇到国军,唯恐避之不及。为兵为将,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国民党失去了民心,这就是根本原因。

胡琏作为蒋介石的头号拥护者,这样的愚忠,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了心中的国家大义。

胡琏的老同事杜聿明和宋希濂在功德林想明白了,都在为了统一国家而努力。而胡琏却出任了“驻南越大使馆大使”,这一做法与支持搞“两个中国”有什么区别?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本没有权利在任何国家派驻大使。由于积极反共,胡琏成了当地游击队暗杀的对象。

有着“狐狸”之称的胡琏,处处谨慎。但经过游击队队长长期侦察,对胡琏的生活起居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1967年5月19日,南越两名游击队队员潜入了胡琏的办公室,在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颗定时炸弹。

10点半,胡琏照常离开办公室,去隔壁办公室主持会议。胡琏起身离开仅仅5秒时间,炸弹当场爆炸。胡琏没有受伤,只是受到了惊吓,短短5秒的时间,如果胡琏晚起身5秒,就要被当场炸死了。

点击加载图片

图|胡琏

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其中有7篇电文都是专门针对18军和胡琏。当时,不少解放军将领都以俘虏胡琏为荣。可惜的是,始终都没有抓到他,开国上将宋时轮评价道:“胡琏这个人优柔寡断,生性多疑。只要受到了一丝惊吓,必然求生自保。”

胡琏“忠君”思想太过严重,以至于忘记了他最初是为了什么而战。在这一点上,他的老同事杜聿明、李宗仁和卫立煌等将领远比他做得好太多。薛岳将军也和胡琏一样在台湾生活,薛岳却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止一次反对美国的“建议”。

在国民党将领中,不少抗日名将在台湾,祖国从来没有否认他们的功绩,人民也会永远尊重他们。有功有过,他们不过是跟错了人而已。

1972年,胡琏在越南已经任职8年了,这一年他因病不得不回台北休养。晚年的胡琏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他爱上了文学和历史。

68岁的胡琏在台大听课,有着“学然后知不足”的心境。胡琏进入了历史研究所,选修了宋史和现代史。

胡琏晚年是他一生中最清醒的时候,他回顾与粟裕交手,断言:“土木不及一粟,地有所不守,唯军是保。”

胡琏在大学三年中,除了生病请过三天假,竟然没有缺过一次课。

胡琏年近古稀,笔耕不辍,根据早年一些刻骨铭心的战斗回忆,写了不少著作,比如《古宁头作战经过》、《金门忆旧》和《越南见闻》等书。

胡琏在金门期间,他对国民党退守台湾的教训颇有思考,似乎想清楚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于是,胡琏非常重视和金门百姓之间的沟通。金门乡人嫁娶,胡琏知道后,主动提供自己的坐骑去迎亲。金门寒门子弟,成绩优异,胡琏也会自掏腰包提供资助,甚至供他们出国留学。

胡琏晚年正在攻读博士,准备好了博士论文题目《宋太祖的雄略之面面观与今昔观》,大纲都已经拟好了。

点击加载图片

图|胡琏

胡琏一生见证了太多,从北伐到军阀混战,从“围剿”红军到一致抗日,再到解放战争。这位黄埔子弟,戎马半生,一次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我们能看到的是,他总是会在失败中找到真理。国民党失败是因为不得民心,所以自己在金门广结善缘,果然受到了金门百姓的尊重。

胡琏在南越遭遇暗杀,他可能也醒悟过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没有资格在南越设立大使馆,驻南越大使的身份也是荒唐。所以晚年将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远离了政治。

1977年6月22日,胡琏还来不及完成论文,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0岁。金门百姓为了纪念胡琏,在金门南门莒)修建了一座伯玉亭。

如今,伯玉亭已经成为了金门的一个旅游景点,与祖国大陆遥遥相望。两岸和平和祖国统一,想必也是这位传奇将军最后的心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