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琪: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育

 置身于宁静 2022-05-18 发布于浙江

 最近读到诗人邹静之先生接受《北京青年周刊》专访时的文章,谈到他作为一个著名编剧在创作出《康熙微服私访》《铁嘴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等市井百姓一致叫好的电视连续剧中诗歌所起的作用何在时,邹回答,写剧本和写诗其实非常的接近,他认为他的剧本中人物对话写得好与他诗歌语言的简单明确有关。

    我们都还记得1997年11月《北京文学》“世纪观察”栏目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题发表了邹静之先生《女儿的作业》等三篇文章,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现状提出了批评,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学问题的大讨论。这其中,邹静之先生从诗人的立场对语文教育中诗歌教育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时至今天,邹依然认为,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想象力,都是值得成年人学习的。邹静之先生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诗人的真实想法,我之所以把范围界定在诗人里面是因为我发现,我周围那些被教育长大的成年人已经不懂得用自己的脑子来说话下定义了。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单位里讲我三岁的女儿会开口问:妈妈,门有没有屁股?会说:眼镜自己擦,眼镜的妈妈是老虎和猫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时,同事们都说:你女儿怎么这样个类啊,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我一听简直哭笑不得,我的这些同事还是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呢,居然把孩子这么漂亮的语言都视为怪异,那正常情况下普通大众的思维又该多么的僵化和迂腐。

    说起来也不能怪普通大众,想想我们所受的教育在诗歌方面是多么的贫乏和刻板我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里一直选用的是那些被归类为政治正确、主题鲜明的篇目,像《周总理,你在哪里》《回延安》《有的人》等几乎是雷打不动的经典保留。不是说这样的篇目不能选,只是,诗歌在教化功能之外应该还有对人类精神领域中微妙复杂情感的表述。或者是,除了政治正确的诗歌外,还应该有生活正确、精神正确的诗歌存在,诗歌篇目的选择范围广了,诗歌的多种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大体上,每个人在他生命的开端都是具有诗性的,他尚未被灌输入他人的观点,他看待世界的眼光,他说出世界的方式都是他自己的,直到,他进入课堂,被教育成这样对那样不对,这样可以那样不可以后,他的判断带上了人类经验的标志,他成为人类经验链条中的一环了,这一环如果稍稍还能保留他自己的锋芒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人类经验链条中的某处发出了亮光,这亮光,就是他所保留的自己的东西。而如果一个人不甘于这根链条,想脱离开这一链条的话,他要么强大到足以成为一根链条,要么就只能遗弃在一旁,默默地腐朽发烂,最后像垃圾一样埋没掉。教育的大方向就是让大部分人成为链条中的一环,而大部分人也恰好适合被教育成链条中的一环,否则,这世界的秩序岂不大乱。从这个意义上,我肯定教育的作用,也承认,能独立出来自成链条的毕竟是少数,这些人被冠以“天才”的称号。

    如果,这个天才的影响力感召力足够强足够大的话,他就可以继续往下传递,形成一根新的链条,众多天才传递出的链条或者并列或者拧在一起,在恰当的时候也可以取代旧的或老的链条,人类经验的历史也就这样得到改写和发展。此为后话,与本文所述论题无关。

    回到前文,我们说教育在使大部分人成为人类经验链条中的一环时如果有某处发出了光亮,那一定是诗歌的作用。并不是说是诗歌本身在发光发亮,而是诗歌的情怀诗意的精神在发光发亮。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想表明,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个人教育成诗人,但我们完全有必要把每个人教育成具有诗歌精神和诗意情怀的人。诗歌精神诗意情怀总括起来说就是:自由、理想、创新和开拓。

    在人类的早期,为了能够摘到树上的果实,为了看得更高更远,早期人类一天天地挺直身子,直到站立起来,这其中就包含着关于“自由、理想、创新和开拓”的诗歌精神和诗意情怀。也是在人类的早期,语言刚刚萌生,尚未有那么复杂艰深的词汇和那么曲里拐弯的心理活动要含蓄表露,诗歌于是成为最早的言说方式。所以,诗歌语言是直接的,一个冲动,一个激情,就可以脱口而出,无需谋篇布局,更不用设置障碍。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育到底要教育什么我以为,它教育的是一个人对自由、理想、创新和开拓的追求,教育的是冲动激情之下的直接表达。一言以蔽之,它教育我们回到人类的早期,回到未被污染的心灵的源头。

    这是我理解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育的功能。

    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现代诗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像在讲授文章那样分段、归纳中心思想等。我曾经当过七年中学语文老师,我知道,在教师参考书中,诗歌教育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字词句解释和每一节的段落分析,最后总结出一个中心思想。我以为理想的诗歌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先把诗歌反复诵读几遍,然后让他们自己发言,自己说出对该诗的认知,可以鼓励他们放开说,越新奇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而老师要做的只需是,全盘肯定学生。因为诗歌是自由的,老师讲授诗歌也应该是自由的。

    我想象中的诗歌教育就是七嘴八舌,就是不管不顾,就是语言之花在课堂乍开,学生们在诗歌的空间里尽情发挥。这样的教育一定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口头表达的快乐。最后我会提供一些古今中外的同类诗歌让学生们做一个课外的阅读和比较,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写一篇作文。

    据说,新编语文教材已经有一些新诗进入课本了,譬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有韩东的《山民》等。这真好,这些单纯描写人类共同心灵感受的诗歌无疑能够丰富学生们的个体生命。但愿会有越来越多的现代新诗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学生们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空间去尽情发挥了。
 
    2005/2/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