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技术控导演,坚持在手机时代琢磨镜头语言丨国剧60讲第二季(16)

 冰城老D 2022-05-18 发布于黑龙江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二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今天这一期,咱们聊聊导演毛卫宁。

毛卫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却立志当导演。大学期间便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做就是33年。《誓言无声》《梅花档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最后的子弹》《英雄无名》《身份的证明》《誓言永恒》《平凡的世界》《爱情的边疆》《老中医》……这些剧构成了他的作品阵列。

毛卫宁

因为学的是戏剧文学,毛卫宁老觉得技术是自己薄弱的方面。毕业后,他有一段时间跟着北京电影学院的周传基老师做助教。周老师主张拍一个镜头一定要说出道理,哪个镜头出了问题,是光打反了还是怎样的技术问题。有一次在课堂上,他问学生:《猎鹿人》里两人结婚那场戏后面有一个环境音是什么?当场没有一个人能答得上来。

在他的提示下,学生们终于听到了画外玻璃杯摔碎的声音。毛卫宁觉得这没多大意义,是实验室里的东西,观众是听不出来的。周传基说:“作为一个创作者,你得设计到,观众听不听得出来是观众的事;我也是观众,我就听出来了,这个设计是有意义的,最后新郎上前线牺牲了,杯子的碎声是悲剧的预兆。”

《猎鹿人》

这段话给了毛卫宁极大的震动,他也由此一步步发展成了一个技术流导演。毛卫宁毕业后进入四川电视台,一待就是20多年。随着作品增多,名气变大,他屡有调到北京工作的机会。毛卫宁的夫人是职业编剧,也曾有八一厂、军艺等几个单位想调她过去。毛卫宁不愿北上,他的夫人也就没去。

毛卫宁说,“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够静下心来,没那么多的社交活动。我其实是一个很好热闹、喜欢有趣的人,所以如果我在北京,可能每天在酒局上应酬,没时间静下心来做事。我偶尔有事来北京,完事跟朋友叙谈一番后立刻就回成都。我一直觉得宁让机会负我,勿让我负机会。一旦这个戏找到我了,我就不会错过它。”

毛卫宁引领了反特剧的复苏,也拍摄了几部谍战剧。毛卫宁说,“毕业之后,我用了15年去拍摄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和短片,其中以现实主义作品为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法。《誓言无声》是我第一部风格艺术上相对成熟的作品,观众也是从这部剧认识我的。”

毛卫宁年轻时看了《徐秋影案件》《黑三角》《羊城暗哨》等反特电影,印象深刻。80年代参加工作以后,荧屏上以现实主义电视剧为主,他很少有机会操练这个类型。2000年,当他的同事、编剧钱滨和易丹提出一个反特剧的想法时,他感觉眼前一亮,但随之担忧:这能拍吗?

钱滨、易丹开始了剧本创作,他们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其中不乏国外解禁不久的机密文件,还采访了解放战争中的地下情报人员。这些都为剧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了支点,让剧本专业而真实。时任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副主任的张宏森,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项目的价值,决定投资。接下来就是寻求专业对口部门的支持。然而,这个环节出现了重大波折。

“你们为什么知道这么详细的东西?”这是审剧本的一位领导看完剧本后,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这个剧本原名为《一个若无其事的冬天》,后来改为《最后的忠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我方在海峡对岸的情报网一夜之间被全部破获,马上有人判断我们内部出现了“鼹鼠”,而且级别很高。总部就成立了由许子风、蓝美琴和骆战组成的三人小组来负责内部甄别。

三人小组在调查别人的同时也在彼此怀疑,骆战逐渐发现了许子风身上越来越多的疑点,最终认定他就是那个“鼹鼠”。但实际上,许子风带有“双面间谍”的特性,他的真实身份是早年间打入敌营的特工,后来又奉敌人之命卧底大陆。在身份被“识破”后,将计就计前往对岸开展工作……

赵峥 (左)饰 骆战、高明(右) 饰 许子风

想一想,这样的复杂布局,这样的敌我对决,既有谍战的成分,又有反特的元素,是相当酣畅淋漓的。然而,限于特情战线上种种严格的纪律,这个剧本从根本上被推翻了。这让编剧和导演灰心丧气,去往首都机场,准备飞回成都。结果航班误点了五个小时。在等待的过程中,几人不死心地展开了修改剧本的尝试。

他们在推演的过程中,将剧本原有的基本人物关系保留,把整个故事的级别和烈度下调,通过引入潜艇专家香港遇袭事件,让故事推进到三人小组的内部审查。双面间谍的设定没有了,“鼹鼠”也变成不太重要的外围成员。这就是后来成片的梗概。于是,因为飞机误点,这部剧起死回生。

它最终定名为《誓言无声》,由毛卫宁执导,高明、赵峥、王海燕等人主演,2002年8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红色特工的潇洒和神迹在这部剧中得到了消解,许子风的生活中没有多少刺激性和浪漫感,只有孤独、误解,而且不能辩解。

《誓言无声》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和优秀编剧奖,王海燕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在2019年政法系统评定的“70年70部优秀政法题材影视作品”中,《誓言无声》赫然在列。时隔18年,《誓言无声》仍不断地在社交平台和视频评论中被人提起,这部“总共放了一枪”的反特剧,一直用“写实和克制”吸引着观众。

王海燕(右) 饰 蓝美琴

这部剧中没有精彩的动作场面,也没有富丽堂皇的场景,没有制服诱惑,没有闪电节奏。但剧中朴素的工作场所、静水流深的情感交流,让这部剧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质感。这种着意“做旧”的创作理念,是今天很多电视剧欠缺的品质。

《誓言无声》拍摄现场

毛卫宁说,“拍这部剧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探索的心境。开拍之前,整部电视剧需要用到多少个群众演员?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道具?答案都已经在我心里。所以整部片子都能看到非常真实的年代感,这是它一直到今天都被观众称赞的重要原因。”

《誓言无声》之后,反特剧和谍战剧渐渐起势。而且,后来者的剧情更激烈,情感更虐心。毛卫宁说,“这种悲剧色彩来自于这群人职业的特殊性,每个人的感情都很撕裂。不过发展到后来,已经有些变味,成了为撕裂而撕裂的一种感情。但是当你回过头来看,我们当时的这种撕裂感,是建立在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中。”

观众一直在呼唤续集。在拍了几部其他题材的作品后,毛卫宁携《誓言无声》的续集《誓言永恒》在2009年回归荧屏。“因为当时正好赶上了央视的'三限’令(限播30集以上注水长剧、限播电视剧续集、限播经典改编剧),剧名由《誓言无声2》改为《誓言永恒》。”

毛卫宁对此非常遗憾:“我们不是用《誓言无声》作为噱头,而是真正的续集。采用的是原班人马,故事情节也有接续,只不过是换成了另外一条线,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我们也很无奈。”

但他们创作上的构想实现了:“《誓言永恒》中最宝贵的一点是,当我们拍摄续集的时候,现实生活中过去了六年,而将要拍摄的剧中故事,也恰好过去六年。这是美丽的巧合,戏内人物和戏外演员一同成长,我们在续集中使用的往事闪回素材,也都是六年以前就拍好的。”

《誓言永恒》虽然增加了情节烈度,但仍不能与其他谍战剧相比,而之前引以为傲的生活场景的还原度有所下降,部分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质感。但无论如何,《誓言无声》和《誓言永恒》,复苏了反特剧的类型,见证了谍战剧的火热,在国剧史上留下了难忘的身影。

上世纪70年代,一部名为《梅花党》的手抄本小说广为流传,所谓“梅花党”是一个国民党特务组织。因为其内容更多来自于民间传言,毛卫宁就想把它做成一个更商业的作品:“到了《梅花档案》的时候,从视觉上制造出悬疑恐怖的效果,成了我的首要目标。”

毛卫宁把许多影像技法用在了《梅花档案》的创作中。他说,“这部剧中有很多依靠机关产生的悬疑恐怖因素,多次出现的镜子就是非常关键的道具,很多惊悚情节都是依赖它完成的。现在还有观众跟我说,《梅花档案》是他们的童年阴影。”

制片公司请来了香港作曲家金培达量身打造音乐音效。在毛卫宁的建议下,金培达用中国的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器,打造了一场听觉上的惊悚盛宴。《梅花档案》播出,在各地的收视率都名列前茅。

《梅花档案》海清 饰 梅香

此后,他在反特剧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2008年开始,毛卫宁与钱滨、易丹合作的《英雄无名》《身份的证明》《誓言永恒》三部作品陆续播出。其中《英雄无名》在韩国首尔电视节摘得最佳美术奖。

《英雄无名》以战略情报家阎宝航的事迹为蓝本,写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屡立功勋的故事。毛卫宁说,“首尔电视节认为,我们的剧把六十年前的中国还原了。《英雄无名》是在四川和重庆实景拍摄的。我们四处看景,最终选定了重庆图书馆的外景,然后在其他地方搭了内景。用几百个场景拼成了电视剧中的几十个场景。

甚至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重庆有一场宴请各国使节、达官贵人的舞会,我们找到了当年的老房子,每天只能晚上拍,就那样熬了五个通宵,才把那场戏拿下。首尔电视节给我们美术奖,就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肯定。”

在《誓言永恒》之后,毛卫宁强烈地感觉到, “谍战”生涯应该暂时告一段落了。在过去10年中,毛卫宁尝试了民国情感剧《上海上海》、抗战剧《战旗》、革命剧《十送红军》、农村史诗剧《平凡的世界》、年代剧《爱情的边疆》、传奇剧《老中医》。其中,《平凡的世界》为他赢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的殊荣。

毛卫宁说,“《平凡的世界》里的旁白是我加的。这么庞杂的故事,十年跨度,上百个人物,旁白让戏的结构更接近原著小说了。路遥小说里有很多朴素的道理,很多被传颂的文句,台词无法消化,加旁白可以补充进去。另外也是考虑到很多观众没读过原著,让他们感受小说的气息。”

《平凡的世界》拍摄现场

毛卫宁在影像上下足了工夫。他说,“现在有些电视剧简直像广播剧,不用看画面,光听就能知道怎么回事,我接受不了。白玉兰最佳导演奖给了我,可能也是因为评委们看到我在视听艺术上的探索。《平凡的世界》里少安结婚那场戏,用了三个长镜头,非常复杂。如果仅仅依靠剧本和演员,可能只是普通乡村戏的风格。”

2019年4月,由郝岩编剧,毛卫宁执导,佟丽娅、刘威等人主演的谍战剧《高大霞的火红年代》杀青。此时,距离毛卫宁上一部谍战剧《誓言永恒》已有十年。这部剧以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解放区”大连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高大霞与敌斗争的故事。

毛卫宁说,“当时的大连并不是国民党的地盘,而是实行苏军控制下的民众自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情报人员的身份是公开的,这样的交锋更有意思。我一定要拍出一部不一样的剧,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大连的历史。”

毛卫宁是个尊重规则的人,2015年提名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后,他就不再接触评委会的五人成员,见了也躲着走。而在两年后他当上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也在评议期间屏蔽了所有的入围者。

他是个迷恋镜头的导演,明知道手机观看渐成主流,仍然努力实验各种繁难调度。他是个没有助理和公司的职业导演,保持着创作的“轻资产”和机动性。他还是一个酒仙,喝啤酒的速度和海量罕逢敌手。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谢谢收看。

主讲人 | 李星文

编导 | 吴勇

摄影 | 吴勇 宋新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