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游走北京11: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微卫星空间 2022-05-18 发布于河南

     先农坛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及举行藉田典礼的场所。包括太岁殿、神厨、具服殿、宰牲亭、观耕台等建筑。明清两朝的皇帝于每年春日率百官来此,亲自手执耒耜在著名的“一亩三分地”藉田,并祭祀先农,同时发市“藉田诏”,以告示天下,劝农耕作。

    先农坛在清朝乾隆年间小规模地重修过,民国时,北洋政府拆毁了先农坛外墙,北部作为市场,南部作为“城南公园”。上世纪80年代末太岁殿大修并建立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由于其丰富的农俗文化,先农坛成了中外游客凭吊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好地方,而如今这里也变成了京城有名的观游之地,只是知道这里的人少,所以连国庆期间游人也不多,与其他景点接踵的人流形成鲜明的对比。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大门上两个单位的牌子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进入院内,两边是高达的古柏,显示其年代的久远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太岁殿和后面的拜殿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是祭祀太岁神和十二月将神的场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展览主要集中在这组建筑内。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12椽13檩)25.7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35米,建筑室内总高15.97米。斗硕为七踩单翘双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96攒。殿宇前檐七间各开四扇格扇门,其余三面砌墙,格扇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拜殿与太岁殿相对,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三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84攒。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太岁殿的精美吊顶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焚帛炉位于太岁殿的东南侧,是祭祀时焚烧祭品的地方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具服殿。皇帝率百官先农坛,先祭先农神,然后在此脱下礼服,换上龙袍,到观耕台东面的亲耕田亲耕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观耕台。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观耕台呈方形见方18米,高一层1.9米,四面各有台阶9级,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侧面雕有莲花图案。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天神地祗坛,以前是两个坛子,祭“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可如今一个坛子也不剩,只好用花坛模拟出一个曾经的地祗坛。这“五岳”“四海”不言自明;“五镇”“五山”也全是山,竟也有天柱山,只是此天柱山在沈阳,而非彼古南岳。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山岳江海纹石龛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先农神坛位于神厨院南侧,呈方形,高约1.5米,由石包砖砌,四面有台阶各8级。每年仲春或季春吉亥,皇帝亲临或者遣官在这里祭拜先农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神厨院。是存放诸神牌位和祭祀时准备祭品的地方,左右两个井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做祭祀时的取水之处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井亭的顶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神牌库,存放神农牌位的地方 

 

【原创】游走北京: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

宰牲亭,房子的正中是一个长方形的地坑,据说是用来清洗祭品的池子

 

链接:先农坛怀古(北路居士,墨派散文)

    每到夏季,我总是愿意到那有古树、有古建筑中的地方去散步、去小息、去感受一种别有的韵味。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景山公园、天坛,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中山公园是明清时期的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是皇宫的太庙、景山公园是皇家的御花园,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这几个地方都是古树参天、林荫遍地,古建筑连片,游人如织。那几百年的苍松翠柏、那几百年的皇家建筑、那浓荫密布的林荫路、那镶嵌在林荫中的小石桌小石凳,让我产生一种无限的眷恋。在那古树参天的林荫路上慢慢散步,在那林荫树下的小石凳上坐下小息,或看看书、或用保温杯沏一杯热茶坐在这里漫漫的品味,或闭目养神,都会感到无比的惬意。这样会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会消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每去一次,我都会感到特别的轻松,特别有精神。因而,凡是有古树和有古建筑的地方就成了我寻觅的地方。
  听朋友说,距离我家不远的先农坛就是一个好去处,既是古树参天,又是古建筑连片。回想起来有些可笑,在京住了二十年,竟然没去过先农坛。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去了先农坛。我心想去先农坛是轻车熟路,前些年亚运会期间和后来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我曾经多次去过先农坛体育场看过足球比赛,就在南二环路那护城河的边上,重建的永定门西侧,顺南门进入便是。可是到了先农坛体育场南门一问,被告知这是先农坛体育场,不是先农坛。我暗暗的笑了一声,按着告知者指引的方向天坛西门正对路口走去。我顺着天桥商场的北纬路西行,到第二个来红绿灯往南一拐,足足走了两站地才看到了真正的先农坛的北门。
  那先农坛北门相当的庄严,黑色的琉璃瓦顶子,红色的墙壁。三个圆圆的门洞都在敞开着。在门洞下面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上写“先农坛,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北门的上方挂着一块横着的木板横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门的中间门的左边挂着一块牌子,上写“北京育才学校”。看到这些,我不免有点惊讶。一个先农坛,竟然有如此多的名堂。进了北门。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南边,接近甬道结束处,两边古树参天,古建筑连片。左手旁是育才学校。右手旁是先农坛的祭祀场所。我又向前走,右手边有一个栅栏门,栅栏门内有一处简易房子,进到里边有一个门卫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我向前问道:“师傅,检票口在哪?”他向南指了指:“在古建筑博物馆内!”于是,我向南边的西侧走去。这里古树都挂着编号的牌牌,古建筑更多。我顿时来了情绪,想看看的步伐也加快起来。拐过弯去,竟让我顿入了古殿堂之中。这时我才突然醒悟,知道我原来搞错了。原来,我一直误认为先农坛体育场就是先农坛。那时心想,解放这么多年了,皇帝那些祭祀先农的设施应该早已被扒掉,所谓先农坛只是个体育馆而已。没成想这次到实地一看,竟然感到我是大错而特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及举行藉田典礼的场所,大多数都原封不动地矗立在那里。而先农坛体育场则是解放后在先农坛的外坛上修建起来的体育场所。这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我们来到了先农坛简介牌跟前,看了那简介才知道,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依照祭农亲耕在南郊的古礼,建于北京城中轴线西南,与天坛东西相望。其主要建筑群坐北朝南呈东西横向错列排列。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先农神坛、太岁殿、拜殿、神厨、神仓、具服殿、观耕台、一亩三分地、地祗坛、庆成宫等,是北京现存皇家祭祀建筑系统中保留较为完整的一处。这真是一处好去处。
  于是我逐个殿点儿的看起来。先去了太岁殿前面的拜殿。拜殿面阔七间,黑琉璃筒瓦、红色明柱和红色门窗。殿前有五棵古树,显得格外的苍翠。一进大殿,有一女人在大殿里建造的小屋里检票,我交了票,进入了拜殿。《中国古代建筑展览》就在这拜殿和院内的太岁殿以及东西配殿展出。拜殿内展出的古代建筑有大量的照片、模型、实物、简介,从远古时期介绍到明清时代。这种直观的介绍,充分展现和让人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建筑文化成就。我对古代建筑没有太多的研究,看后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所以,欣赏了一会儿便进到了太岁殿院里。太岁殿东西配殿,各面阔十一间。正面是太岁殿,与拜殿相对,也是面阔七间,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太岁殿院是明清两个朝代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太岁神是值年之神。每年除定期祭祀太岁外,每逢有水、旱灾或出征、或凯旋等重大事件时,皇帝都要派官员来这儿行祭礼。现在那太岁和诸神不知哪里去了,整个院落充满了古建筑的模型、实物、照片及简介。古代的太岁殿今天搞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倒也新奇。
  太岁殿院外的东南侧有砖结构类似小庙一样的建筑,面朝西。到跟前一看这是先农坛著名的焚帛炉,其作用就是为皇帝及文武大臣祭祀先农及众神时,焚烧纸帛祭文用的。它,仍然是黑琉璃瓦顶,下面是灰色的砖砌成。正面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形门。燃烧时就将纸帛祭文仍入三个门内点燃。
  拐过弯去,远远的看见了靠树林附近有九座汉白玉石龛,南边五座稍大,东西各两座稍小。它们都带着底座。石龛的中间,有一片用植物剪裁的整整齐齐的平台。不知这是何物,何用?到了跟前才知道,原来这是地祗坛。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先农坛的的南门外建了山川坛,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那地祗坛坐南朝北,北设棂星门三座,东西南各设棂星门一座,四周环以矮墙。那祭坛坛台高1.2米、长30米、宽18米。坛台南有山岳江海纹石龛五座,分别供奉各路之神。2001年将地祗坛的九座石龛遗至现址保护。因原坛已不复存在,先农坛的管理部门就将冬青和紫叶小檗弄在一起组成了花坛,模拟了昔日地祗坛坛台的旧貌。我到跟前一看,那五块稍大的石龛,从东到西,分别供奉的神位是四海之神(西海、东海、南海、北海);五镇之神(西镇吴山、东镇沂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五岳之神(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五山之神(昌瑞山、天柱山、启运山、龙业山、永宁山);四渎之神(西渎大河、东渎大淮、南渎大江、北渎大齐)。那四座稍小的石龛,东两块供奉的是:京畿大川之神、京畿名山之神;西两块供的是:天下名山之神、天下大川之神。

 

    往前走左拐是具服殿。那具服殿阔五间,建在一高台之上。绿琉璃筒瓦、红色明柱和红色门窗。这具服殿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现在刷洗一新,显得非常的漂亮。
  在具服殿前是观耕台。那观耕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之处。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上亥日,皇帝要到这儿亲耕,行籍田礼。皇帝到先农坛后,先到先农神坛行祭礼,然后在具服殿更衣到亲耕田亲耕。亲耕毕,登上这台,观看三公九卿耕田。我细细的打量起这观耕台来。石铺的台面、汉白玉石的栏杆,东南西三面各有台阶八级。我上的台来,依在了栏杆上。突然我眼前出现了具服殿的门大开,一条红毯直铺到观耕台和一亩三分地前。清代的官员两边列队,前呼后拥。一把黄罗伞下,皇帝穿着刚刚换好的龙袍,健步走到十二个小畦前站立。一牛、一犁、播种的青箱等早已准备好。只见一官员宣布“皇上亲耕开始!”声音刚落,一官员跪下向皇上敬献上牛鞭。一引导官说:“皇上,您这边来!”那引导官将犁把放到皇帝的手上,只见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开始亲耕。后跟两个官员,一个捧着装有种子的青箱,一个播种。皇帝赶牛耕种往返三次,亲耕毕。献鞭的官员又跪下接过牛鞭。皇帝被搀扶着上了观耕台,坐在龙椅上,看着王公大臣藉田。此时,歌声大作,一群歌妓唱出袅袅之音。只见那皇帝坐在观耕台上,笑眯眯的看着他的王公大臣。整个台面被站满,得势太监、皇帝的宠臣、皇帝的侍卫等将皇帝围起来,只留出南面让皇帝看王公大臣们耕作……
  “一、二、三、四”。一阵口号声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育才学校的学生在一亩三分地前面的操场上,上体育课。那体育场与这一亩三分地中间隔了道铁丝网。学生们整齐的跑步声、口号声,使观耕台上皇帝和众官员的影子无影无踪。我再看,还是那光秃秃的台子、那光秃秃的十二个小畦子。这十二个小畦子就是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这一亩三分地流传到民间,特别是在北方流传的更广,一般引申意义都很多。有一次在马路边听几个蹬“摩的”的粗鲁汉子在瞎侃,一个问另一个“老弟。挣俩钱儿是不是想着泡妞?”,另一个说:“嘻!我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还揍收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揍收别的?嘻!”“这就对喽,揍收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是天经地义,不能揍收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看完了观耕台和一亩三分地。我们向西北方向走去。在地祗模拟坛的西北角,有一个比观耕台稍小的台子。原来,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先农神坛,祭祀先农就在这里举行。祭祀坛为砖石结构的方型平台,高约1.5米左右。四面出台阶,都是八级白色石阶。原来摆在这里的非祭祀日供奉先农神的牌位,早已荡然无存,目前,仅剩一台。
  先农神坛北面有一红门,门内是一院落。这个就是有名的神厨院落,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是存放先农诸神神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地方。藉田收获的谷物在此储藏。专供京城各坛庙祭祀所需。据说,这院里的北边正殿五间,原来是藏神牌殿;东殿五间原为神库;西殿五间原为神厨。前面左右各有一座六角井亭。后来除了大殿存在,其他一切都无踪影,并一度成为北京育才学校的校办工厂。1998年,育才学校校办工厂迁出,同期,市文物局拨款做了全面修缮。现在搞了先农坛的历史文化展。从这里,我看到了皇帝祭祀先农及诸神和皇帝亲耕的的历史渊源。也感受到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在封建社会,科技不发达,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皇宫都把五谷丰登寄托在神仙身上。这不免有些好笑。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到了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割断这段历史。这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神厨院的西侧是宰牲亭,专为祭祀先农坛诸神宰杀牺牲的场所。除了几块牌子外,别无他物。
  天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多钟。那矗立在东边的庆成宫就没机会看了。据说,庆成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原称斋宫。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改称庆成宫。为皇帝祭先农行耕藉礼后,犒劳随从百官之所。祭祀先农及诸神、皇帝亲耕,只要到达庆成宫就基本结束。这里只是奖励有功人员和聚餐、休息,为回紫禁城做准备的场所。
  如今,人们虽然再也不会听到祭祀先农和籍田礼乐的鸣奏,但先农坛留给人们的思索却是共鸣的。神仙靠不住,天靠不住!中国要前进、民族要前进、国家要步入新的世界之林,靠的是科学技术,靠的是科学发展,靠的是与时俱进!
  离开先农坛的时候,天渐渐的黑下来。走出了北门,街灯已经大亮。整个北京城仿佛白天一般。

——原文发表于2009.10.20.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